發新話題
打印

打針比吃藥有效?當心過敏性休克

打針比吃藥有效?當心過敏性休克

「醫師幫我打針,比較快好!」部分民眾認為打針比吃藥有效,常要求醫師打針,不過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打針必須承擔較高風險,若非必要,民眾仍應儘量選擇以口服藥物治療;如果需要打針,醫療人員也勿混淆肌肉注射以及靜脈注射的給藥方式,日前就有民眾因此出現過敏性休克,差點喪命。
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一名患有氣喘的30歲年輕人,因為發燒及喉嚨痛到診所就醫,為求快速緩解症狀而要求打針,醫師處方了應以肌肉注射的消炎止痛藥ketoprofen,卻不慎以靜脈注射方式給藥,患者約15分鐘後突然氣喘發作,並出現呼吸困難、血氧下降、意識模糊等過敏性休克的症狀,緊急送醫急救才撿回一命。

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統計,ketoprofen、diclofenac、ketorolac等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類),是常見導致藥害的藥品種類,尤其注射劑型的風險更高,因此,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近期發函提醒醫療人員,使用該藥品注射劑型時,務必按照仿單刊載的適應症及注射方式,不能將肌肉注射的藥品用於靜脈注射。

除了呼籲醫療人員謹慎給藥,藥害救濟基金會也提醒民眾,應避免為了迅速退燒或止痛而要求醫師打針,因為針劑藥品會在短時間內進入循環系統,隨著血液流經心臟、肝臟等全身器官;相較於口服藥品必須先經過消化道,注射劑型產生不良反應的風險較高,而靜脈注射的藥效作用又比肌肉注射更快,使用上必須更加小心。

歷年來國內曾發生多起注射NSAID類藥品後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的通報案例,為避免嚴重藥害發生,藥害救濟基金會呼籲在患者可以口服情況下,醫師應儘量避免使用注射劑型,且不宜作為「退燒」用途。

此外,注射後應留置病患觀察至少30分鐘,醫療院所也應備妥相關急救藥品及設備,以備不時之需。若在正當使用合法藥物情況下,卻因嚴重藥物副作用導致嚴重疾病(住院)、障礙或死亡等情形,可向藥害救濟基金會申請藥害救濟。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