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大友宗麟

大友宗麟

大友宗麟(1530-1587),九州的戰國大名。大友氏自宗麟祖父義長(?-1518)起就在九州一帶日漸壯大,將原本之前紊亂的繼承方式改為長子繼承制,而穩定了主家在政權中的控制力。另外義長將大友各家庶流與豐後當地豪族結合成與大友氏一體的家臣團,亦奠定了後來大友家發展的基礎。義長也大力的拓展大友在肥後的勢力,與肥後的相良、阿蘇二氏爭奪亦在肥後菊池家的控制權。義長在1515年(永正十二年)時,將家督之位讓與十四歲的其子義鑑(1502-1550)。在同年義鑑壓制了豐後直入郡朽綱親滿的事變,奠定其大友家當主的地位。

義鑑時期,阿蘇家也因爭奪家主之位而勢力消退,義鑑遂以其弟重治(義武)為菊池家家督,大友家勢益盛。但後來重治卻起了謀奪義鑑之位的野心,不但公然反對義鑑的命令,並在豐後引起動亂。北九州的動亂,引起了稱霸周防、長門的大內義隆之覬覦,遂進兵豐前,與菊池家勾結。公元1534年(天文三年),義鑑和筑後的少貳資元聯手,而大內則與菊池一氣,兩方遂在豐前、豐後國境處的勢場ヶ原決戰。大內軍的主將陶興房、陶隆房(晴賢)父子率軍三千突破大友軍的側翼,攻入中軍,殺了大友軍的主帥吉弘氏直與寒田親將,但前鋒的大友軍立刻反攻,亦破大內軍。戰爭的結果,雙方各有勝敗,不分勝負。後來兩家在1538年(天文七年),在將軍足利義晴的調停之下和好。大內義隆回返周長,與出雲的尼子作戰,而義鑑則將目光放回北九州,統治了豐後、肥後、筑後三國,並在1543年(天文十二年),被幕府任命為肥後守護。


宗麟為義鑑之長子,幼名鹽法師丸、五郎,後名義鎮,1562年(永祿五年)出家為僧,稱宗麟,又於1578年(天正六年)受洗為天主教徒,教名方濟。義鎮之父義鑑晚年,寵愛義鎮後母與其子鹽市丸(到明),欲廢去義鎮立鹽市丸為繼承人,於是,大友家分為兩派,一派為家老入田親誠,支持義鑑,另一派為老臣齋藤播磨守長實、小佐井大和守、田口藏人佐與津久見美作守四人,則擁立義鎮。公元1550(天文十九年),義鑑執意廢長立庶,遂為齋藤長實等四人就決心弒義鑑,另立義鎮。2月10日,齋藤等人攻入府內館,義鑑被津久見所殺,叛軍又殺鹽市丸母子,史稱「二階崩之變」。義鑑被殺時,義鎮正在別府溫泉,聞訊後起兵討伐弒父家臣,穩定局面,繼承了大友家家督。不過在5月,義鎮之叔父菊池義武卻舉起了叛旗,義鎮派大將戶次鑑運率軍討之,義武兵敗逃往相良氏處。於是,義鎮的當主地位日漸卻立。

義鎮即位翌年,大內義隆手下大將陶晴賢起兵叛變,義隆自殺。陶向義鎮請求由大友家人繼承大內家家督之位(大內義隆之姊為義鎮之母),義鎮遂以其弟晴英出繼大內家,改名為大內義長。義鎮一方面解決東方的大內問題,另外向肥前的龍造寺家施壓。龍造寺氏原本是靠著在大友與大內兩強中周旋來取得生存的,家臣也分成親大內與親大友兩派,當大內義隆自刃後,大友與大內二氏言和,而大內也因毛利的攻擊而勢力消退,於是,在龍造寺家親大友勢力大為抬頭,後至興兵作亂,龍造寺家的當主隆信居城被圍,後來脫出,流亡於各地,直到兩年後才重新奪回當主之位。

1554年(天文二十三年),毛利的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出兵攻取大友家在筑前的據點門司城,義鎮聞訊立即調派大軍反攻,於10月間擊敗毛利,奪回門司城,這是第一次門司城爭奪戰。1555年(天文二十四年),毛利元就在嚴島擊滅陶晴賢,佔領了周防、長門,並進窺九州。1556年(弘治二年),義鎮出兵破豐前響應毛利的宇佐氏,並回軍平定家中小原鑑元等的叛亂。隔年,義鎮再攻筑前的秋月文種,文種不支自殺,其次子種實逃往毛利氏處。1558年(永祿元年),毛利再出兵攻取門司城,但義鎮並沒有立即派兵反攻,因為肥前的隆造寺隆信在奪回家督之位後,大力的向四方攻略,引起義鎮的注意,出兵增援肥前的橫岳抵抗龍造寺的進攻,於是,隆信的擴張也暫時的停止。1559年(永祿二年),秋月種實回筑前,和白山城的宗像氏貞都與大友軍作戰,筑前戰亂不止。同年,將軍足利義輝任命義鎮為豐前、筑前二國守護。

1561年(永祿四年),義鎮轉眼於豐前,先率大軍攻滅了倒向毛利的香春岳城原田氏,接著移兵門司城。8月底,義鎮率一萬五千大軍於門司城附近屯紮,開始對門司城發動攻勢,但毛利方守城的仁保隆慰等人死命防守,大友軍並沒有佔到太多便宜。9月初,義鎮向葡萄牙人接洽,要葡萄牙的船隻對門司城砲擊,葡人答應,但受砲擊的門司城仍然無法為大友軍所攻下。9月中,原本在出雲圍攻尼子氏的毛利元就接到門司城警報,趕緊派小早川隆景率500艘船隻與一萬軍力渡海以救門司城,另外毛利隆元也率八千軍在周防蓄勢待發。10月初,小早川的援軍入了門司城,並且在9日破獲了大友在城中的內應,小早川便在翌日設謀,誘騙不知內應已被殺的大友軍向門司城攻擊,結果大友軍在門司城附近的明神尾,遭到毛利水陸兩軍的夾攻,幾乎被消滅,幸而大友方大將臼杵鑑速率軍馳援,大友軍才脫離戰場。明神尾一役,大友軍損失慘重,將領也死亡多人。26日,大友軍在重整後再發動總攻擊,這次大友軍挾著洋槍部隊的優勢,一度逼近門司城本丸,但最後仍功虧一簣。11月5日,大友軍在久攻不下門司城後,連夜的撤退,而在門司城攻防戰中獲勝的毛利軍,則趁機進取北豐前。

1562年,義鎮出家為僧,改名宗麟,戶次鑑連和吉岡長增也都削髮,分別稱道雪和宗勸。翌年,宗麟在杵臼丹生島築城,由嗣子義統居於府內,而宗麟則在丹生島執政。同時,宗麟出兵北豐前,與毛利隆元的部隊在松山城作戰,不分勝負,但毛利元就打算一鼓作氣消滅尼子在出雲的勢力,故不願再於九州與大友為敵,兩家遂將軍義輝的調停下暫時言和。宗麟在與毛利言和之後,在1564年(永祿七年)回軍奪取筑後。

大友氏能在宗麟時期擴張迅速,除了有義長、義鑑、宗麟三代賢君外,亦有良臣猛將戶次鑑連(立花道雪)、臼杵鑑速、吉弘鑑理、吉岡定勝等人,另外大友與西洋文化的交通,亦與大友的茁壯有密切關係。1551年(天文二十年),耶穌會的教士沙勿略到府內謁見當時二十二歲的義鎮,沙勿略向義鎮傳布福音,義鎮聽了大感興趣,不但准許教士們在大友境內傳教,也保護教士們在山口大內領地的布教行為,但後來毛利滅掉大內氏,大肆迫害支持大內的教士們,在山口的教士便逃往豐前。雖然義鎮後來剃了髮出家,但與天主教和外國勢力關係仍然密切,這除了他對天主教感興趣外,也是因為西洋人的貿易給大友帶來了許多武器(洋槍、大炮)和利潤,讓大友家在北九州的勢力大為擴張。

公元1567年(永祿十年),大友在筑前三笠郡的守將高橋鑑種起兵叛宗麟,並和秋月種實和龍造寺隆信(筑後豪族)、筑紫惟門(筑前豪族之一)等聯手,當然,在後頭撐腰的是毛利。高橋鑑種的叛變,是宗麟個性上的缺點所造成的,宗麟雖是一當代英雄,但卻十分好色,曾見高橋鑑種之兄一萬田親實之妻美色,遂殺了親實,強奪了其妻,鑑種怒而叛變。鑑種一反,對大友統治筑前極度不滿的當地國人立花鑑載等也紛紛起兵,大友在筑前的勢力幾乎瓦解,豐前的領地也大半易幟。宗麟接到筑前變亂的消息,遂調集大軍進擊,秋月和高橋紛紛投降,宗麟進而圍立花鑑載於立花城,鑑載向毛利元就求援。1568年(永祿十一年)元就派其子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率軍渡海來救,但立花城已被大友軍攻下,鑑載自殺。毛利軍在豐前登陸,翌年四月,毛利元就與其孫輝元亦抵達豐前,大軍一共四萬人。大友宗麟亦統兵三萬五千人與毛利交戰。因為兩方的統帥都是一方的英雄,戰爭因而呈現膠著。此時毛利元就卻聞尼子勝久和大內輝弘紛紛起兵,國中大亂,急忙退軍。1570年(永祿十三年),毛利無法再維持九州的勢力,大友宗麟遂轉而進兵肥前,與龍造寺氏作戰。大友聯合了有馬、大村等地方勢力,包圍了龍造寺的居城佐嘉城,龍造寺隆信用大將鍋島直茂之計,力排眾議,出兵夜襲大友軍主帥大友親貞在今山的主營,獲得大勝,大友軍兵敗而去。大友氏雖然兵敗今山,但此時的宗麟擁有豐前、豐後、筑前、筑後、肥前、肥後、日向和四國的伊予一部,勢力達到鼎盛。

公元1575年(天正三年),宗麟的次子親家受洗成為天主教徒,引起其母、宗麟之妻的不滿,竟與親家斷絕母子關係。不久,宗麟之妻兄田原親方的養子親虎也受洗成為天主教徒,親方和宗麟妻大為憤怒,欲出兵屠殺教徒,一時劍拔弩張,後因宗麟的調解才無事。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577年(天正五年),宗麟將髮妻休去,另娶其子親家的岳母為妻,並與新妻一同受洗為天主教徒。宗麟休妻之事,也埋下後來田原親方反叛的因子。

此時,南九州的日向卻發生了戰亂,統一薩摩、大隅的島津義久,出兵攻打日向的伊東氏。1572年(元龜三年),伊東氏不敵兵敗,當主伊東義祐與祐兵父子逃往豐前,依附宗麟。宗麟一來同情伊東(他和伊東義祐是親家關係,宗麟之妹嫁給義祐之子義益),二來不願見島津坐大,於是在1578年(天正六年),起兵四萬五千人進攻日向,原本伊東的臣民也起來支持大友軍,島津軍兵敗,退出日向。獲勝的宗麟認為島津已不足懼,就選擇了日向的一地為養老地。此時的大友軍四萬五千人圍高城的島津軍,島津義久親率兩萬五千人馳援,雙方在10月中在耳川附近佈陣,準備決戰。11月10日,大友軍的老臣齋藤鎮實等率軍強渡耳川,與島津軍激戰,大友軍遭到島津義弘、義久與高城方面出擊的家久軍之三面夾擊,終於不支兵敗,齋藤鎮實戰死,大友軍後隊的田原親方聞訊而潰,大友軍遂全軍崩潰,死者四千餘人。這就是扭轉九州戰國史的知名戰役「耳川之戰」。

宗麟兵敗的消息傳到了九州各地,肥前的龍造寺、筑前的秋月和豐前豐後的國人們又紛紛起兵,與島津聯軍,大有擊滅元氣未復的大友家之勢。1579年(天正七年),五十歲的宗麟,將家督之位讓給義統,但自己仍執掌國政。宗麟雖然讓位,仍挽救不了大友家受夾攻的危局,此時遠在京畿的織田信長卻不忘九州情勢,他認為若讓島津取代大友而統一九州,對自己是不利的。信長遂向島津施壓,島津義久怕受到孤立,於是就停止攻擊大友,轉而進攻龍造寺,並在1584年(天正十二年)3月底,與龍造寺隆信決戰於肥後島原沖田畷,結果是島津大勝,龍造寺隆信戰敗自殺,龍造寺家一蹶不振。

在島津與龍造寺大戰的同時,大友家則重整軍勢,又有足夠實力與島津相抗,原本宗麟欲聯合在沖田畷慘敗的龍造寺家,共同對抗島津義久,卻沒料到龍造寺的新當主政家聽了叔父鍋島直茂之勸,降了島津。島津義久在取得與隆造寺的和平之後,移軍再攻大友,宗麟遣立花道雪與高橋鎮種迎擊,與島津軍僵持不下。1584年10月,立花道雪病逝,大友軍少了一大支柱,更不可能抵抗島津的攻勢,於是,宗麟積極的前往大阪,向取代信長地位的秀吉求援。秀吉便去書島津義久,命其將豐前、筑後與一半的肥後還給大友氏,義久當然不從,反而積極用兵筑前與豐後等地。1585年(天正十三年)7月,筑前的筑紫廣門向島津投降,高橋鎮種所守的岩屋城亦被攻下,鎮種切腹自殺。此時的大友氏,只剩下豐後與困守筑前一城的立花宗茂。但已平定本州、四國的秀吉,在1586年底雲集號稱二十四國三十萬的大軍於筑前與豐前,勢如破竹的擊敗了島津軍,逼使義久削髮向秀吉請罪。就在義久請降的同時,大友宗麟也嚥下最後一口氣,他至少在死前,看到的敵人的降伏,也讓秀吉保證義統擁有豐後一國。大友宗麟死時年五十八歲,一生高潮起伏,雖不圓滿,但也夠精彩的了。

宗麟除了是一位在政治、軍事上都有表現的大名,他也是一位知名的切支丹(基督教)大名,宗麟與天主教的關係在上文已有敘述,這裡要補充的是他是日本首度正式前往歐洲使節的派遣者。公元1853年(天正十一年),宗麟和肥後的有馬晴信、大村純忠三位大名,在教士的勸說之下,派出了一個赴歐洲的使節團,正使由宗麟之外甥伊東義賢擔任。這個使節團在1583年出從日本啟程,經澳門、印度果亞,繞過好望角,在1584年8月10日抵達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之後使節團謁見了西班牙王菲利普二世(Philip II,1556-1598,時兼任西班牙、葡萄牙兩國國王),再於1585年3月20日抵達梵蒂岡,覲見教宗格列哥里十三世(Gregory XIII,1572-1585),並宣讀三位大名的國書,儀式十分的莊嚴隆重。當時的歐洲人對遠道而來日本使節,感到好奇,而當他們看到使節們的進退應對都十分得宜時,當然在禮節上也就不敢怠慢。

使節們在梵蒂岡接受到相當高規格的款待,不但受到許多賞賜,也准許日本人陪從教皇。4月初,教皇格列哥里十三世逝世,由西斯圖斯六世(Sixtus VI,1585-1590)接任,日本使節也被允許參加新教皇的就職典禮,並獲教皇賜劍,並也獲得羅馬元老院所贈的羅馬公民權。6月3日,使節團離開羅馬,前往威尼斯、米蘭、熱內亞等地,皆受到熱烈的歡迎。1585年底,使節團返回巴塞隆納,再謁見菲利普二世,又獲贈許多禮物。1586年4月,使節團離開里斯本,踏上歸途,於1590年7月21日返抵日本長崎,有馬晴信與大村純忠之子喜前都前往迎接,而宗麟此時,早已逝世多時了。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