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末期肝癌一線生機 北榮引進釔90體內放射療法

末期肝癌一線生機 北榮引進釔90體內放射療法

原發性或轉移性肝癌病患除了採用手術切除、酒精、射頻燒灼、化療及體外放射治療外,現在多了新療法。台北榮總2008年引進「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41位病患追蹤近2個月,9成5病患腫瘤有縮小會受到良好控制,近2成大幅縮小,為末期肝癌患者帶來一線生機。

台北榮總一名65歲原發性肝癌男性患者,95年5月診斷出在肝右葉有一顆10x12公分的肝腫瘤,接受手術切除於96年12月追蹤發現肝左葉多顆復發,再經過兩次肝動脈化學藥物栓塞術無效,最後評估決定使用釔90體內放射治療。

台北榮總放射線部醫師李潤川表示,這名患者經初步篩選檢查出肺分流率低且腫瘤選擇性高,適合體內放射治療,97年3月置入釔90微球體後透過電腦斷層影像檢查,追蹤可劃量的6顆腫瘤在6週後縮小,3個月後追蹤,只剩2顆小於1公分的腫瘤,半年後追蹤已完全看不到,至今1年皆未復發,肝功能正常沒有不適感覺。

另有一名63歲罹卵巢癌轉移到肝臟和骨盆腔的婦女,化療失敗後,兩度注射釔90微球體,等待癌細胞體積縮小且數量減至2顆後,經過手術切除,目前持續接受化學治療。

李潤川表示,釔90微球體的體內放射療法是用癌症範圍廣泛,病患大多是多次化療失敗、其他療法無效後,或是無法手術或是不願開刀,選擇接受此項治療,不過目前過國內尚未核准,必須經過人體試驗委員會及衛生署專案申請,含藥費、事先檢查及術後住院的全部費用,估計超過60萬元。

李潤川指出,含有放射性元素釔90的微球體因為直徑非常小,約僅頭髮的1/3,藉由肝臟血管攝影方式從鼠蹊部打進肝臟內部的肝動脈,能直接對準腫瘤,在2週內逐漸釋放高劑量輻射,殺死肝腫瘤。

不過,李潤川也說,「釔90微球體-選擇性體內放射療法」並非適合每一位肝癌或肝移轉的患者,病患在治療前7至14天需作核醫「肝內鎝標記巨聚合白蛋白掃描」,測定肺分流百分比及腫瘤大小、肝臟動脈結構等,決定是否適用此療法。若病患治療前有嚴重肝硬化,肝功能已接近衰竭,或腫瘤佔全肝體積超過一半,治療效果及預後較為不佳。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