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權資源爭奪戰 小國爭南海 大國吞北冰洋
北冰洋擁有聯繫亞、歐、北美三大洲的最短大弧航線。隨著北極圈海域冰川不斷融化,新的海洋航道逐漸拓寬,也使得進行大規模能源開發成為可能。據統計,北極地區的石油儲量超過1億噸,未探明天然氣儲量佔全球儲量的1/3。近年來,北冰洋沿岸國家頻頻動作。8月22日,丹麥公布了其北極戰略,宣布將在2014年12月之前向聯合國提交延伸大陸架200海浬申請。23日,加拿大總理哈珀再次前往北極地區進行視察,主要目的就是要向國際社會顯示其維護主權的決心
加拿大“北極熊”軍演正在進行
由於20日加拿大一架民航包機在北極地區的雷索盧特灣墜毀,哈珀縮短了訪問行程。他在行前表示,加北部地區“是國家身份的根本部分,是政府議程的基石”。加拿大政府將把重點放在那浬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開發上,如港口建設、導航設施以及海空難救援設施的配備等。加政府已決定投資1.5億加元(1加元約合1.02美元)建設一條從內陸通往北冰洋海岸的道路。
與此同時,名為“北極熊”的軍事演習正在加北極地區舉行,共有1100人參與,為歷次之最。加空軍則不僅出動運輸機、偵察機和CF—18大黃蜂戰鬥機,而且首次在北極地區亮出了無人機。加國防部長麥凱表示,“北極熊”行動有兩大目的,一是展示加拿大政府對北極地區的主權,二是表現相關合作意願。
愛德華王子島大學政治學教授麥肯南表示,除了在漢斯島與丹麥存在爭端外,並沒有其他國家與加拿大爭奪該地區的主權。而漢斯島與丹麥的爭議,也是可以通過外交渠道得到解決的,因此在那浬舉行軍演不過是做給國內看的政治秀。
俄羅斯數月內提出領土要求
在北極歸屬問題上,俄羅斯“下手”最早。2008年8月,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通過了俄2020年前關於北極的國家政策。今年8月上旬,俄安全會議成員聚首西伯利亞西部靠近北冰洋的涅涅茨自治區,就北極問題召開專門會議。
俄羅斯看重北極主要有兩個考量。一是如總統梅德韋傑夫所指出的,北極是俄羅斯在21世紀關鍵的戰略資源基地。二是隨著北冰洋洋面的解凍,一條新的海上運輸線路將隨之形成。據預測,2012年通過這條航線的貨運量可能會超過500萬噸,今後若幹年這一貨運量還有望增長10倍。通過北方海上航線運輸貨物比通過蘇伊士運河要節省2440海浬路程和10天運輸時間,每艘船平均可節省大約800噸燃料。
俄還計劃在2015年前加強公路建設,使從聖彼得堡經彼得羅扎沃茨克、摩爾曼斯克、佩琴加直至與挪威交界處的公路符合國際標准,最終同歐洲的公路網連成一體。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俄羅斯“費歐多羅夫院士”號科考船今年7月已完成北極海底繪圖,證實“西伯利亞大陸架與北極海底山脊相連”。俄羅斯有望在數月內向聯合國遞交報告,宣稱北極有超過98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屬俄羅斯所有。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問題專家姜毅對本報記者表示,兩年前,俄羅斯曾試圖證明羅蒙諾索夫海嶺是西伯利亞大陸架的自然延伸,但未獲聯合國批准,而這一次獲聯合國批准的可能性也很小。一方面,目前對俄羅斯提交的北極海底地圖的準確性尚存疑問;另一方面,盡管目前聯合國尚未出類似於《南極公約》的法律規定,但很多成員國已達成共識: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不支持任何國家或利益集團對其進行劃分和佔有。
美國打出“海上航行自由”牌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兩艘核動力潛艇“康涅狄格”號與“新罕布什爾”號最近在北冰洋完成了冰上演練,美國軍方稱此次演練的目的是提高海軍在北極地區的行動和作戰能力。
美國一直關注其北極利益,歐巴馬政府在2010年國家安全戰略中稱美國是“在北極地區有著廣泛和重要利益的北極國家”。美國軍方聲稱,通過導彈防禦和預警、戰略威懾、海空部署等確保在北極地區的國家利益,而海上航行自由是優先考慮的問題。美國國防部稱,當前美國在北極地區的軍事部署能夠滿足現在到2030年的防務需求。
在北極相關問題上,美國與加拿大之間既有戰略合作,也有戰略爭奪。美國國防部在今年5月稱,美加兩國國防部將“以互補方式”來確保在北極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加拿大堅稱對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擁有主權,有關國家使用該航道時必須徵求其同意;美國則認為這是一片潛在的開放水域,其軍艦自動擁有通行權。
大北極不應有“小圈子”
最新一期俄羅斯《國際生活》雜志發表了一篇標題為《圍繞北極的冷戰》的文章。文章透露,北冰洋沿岸一些國家打算在盡可能小的圈子裡瓜分北極,而不希望付諸大範圍的討論。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挪威、丹麥、美國、加拿大和俄羅斯希望通過“內部協商,外部排他”來處理北極領土和權益問題,並進行北極治理。今年5月,北極理事會第七屆外長會議公布的《努克宣言》公開聲稱,只有承認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對北極的主權和管轄權,其他國家才能成為該理事會的觀察員。
同時,有關國家就通過合作管理北極地區也取得一些進展。與會國家外長簽署了北極理事會成立15年以來首個正式協議《北極搜救協定》,協定就各成員國承擔的北極地區搜救區域和責任進行了規劃。
今年7月初,美國國會研究人員撰寫的一份關於“北極地區變化”的報告稱,到21世紀30年代末,北極將出現無冰之夏,各國對於資源及航道等的爭奪將更趨激烈。瑞典國防研究所的一份報告認為,北極地區的未來將呈現一些國家各自宣誓主權,國際社會則努力實現多邊合作的特徵。(李學江、張光政、王恬、溫憲、孫天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