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下一起性犯罪會發生在這社會的哪個角落,但層出不窮的案件,卻每天持續佔據著媒體版面。根據內政部自2007年到2012上半年的統計,性侵害事件受理通報件數每年都以10%以上的成長,平均每天發生已突破30件。而政府每年因性侵害犯罪付出的成本,據研究已高達4億7千多萬,這還不包括加害人及被害人雙方身心、家庭,以及社會關懷、關切所付出的整體代價。
因為性侵犯再犯率高居不下,「性侵加害人處遇(矯治)」成為犯罪防治重要的一環。在《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修法過程中,各方意見湧入,讓立法進度在「嚴厲防治作為與人權」的天平兩端擺盪。
當震驚社會、慘絕人寰的犯罪案件發生時,往往是推動立法的最適時機。政治人物為顧及輿情與社會觀瞻,順勢跟隨社會發出的怒吼前進。為顧及立法周延,又不得屏除某方專業的聲音,被害人及其家屬的感受也不可輕忽。因此,多種專業間的角力,常常成為立法延宕的原因;如何從中取得共識,又能及時回應民間的期盼,對民意機關及公部門而言,的確是一項大挑戰。
從「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成員組成就可以看出,性犯罪防治事涉「跨部會、跨專業」的權責,「內政部、法務部、衛生署、司法院」都是要角、缺一不可。由地方政府組成的「性侵害防治中心」,更扮演著「與民眾站在一起」的關鍵角色。
而相關修法結果,除了牽動著各公部門的業務和預算之外,對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外,更有人權和婦幼等民間社團關注著。
立法院於7月28日再度針對《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召開公聽會,翌日國民黨立院黨團召開記者會宣示,本項修法將成下會期「最優先法案」,但民間社團想到淘汰不適任法官的《法官法》完成立法,是歷經多年的折衝才得以完成,因此不敢奢望立委守諾,只好透過一次次的街頭運動,讓國家機器不敢輕忽。
7月31日,在「白玫瑰社會關懷協會」(以下簡稱:白玫瑰)帶領下,三度上街頭表達訴求,要求加立院加開臨時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