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M82A1狙擊槍

M82A1狙擊槍

巴雷特Barrett M82A1狙擊槍
尺寸: 57.0"; barrel length: 29.0"
槍重: 32.5 lbs.
子彈型號: 12.7mm (.50 Caliber); 10 發彈匣
有效射程:1,800 m
每挺造價: $6000美金,合台幣約21萬元

目前是國軍使用的狙擊槍之一,配發單位是為陸戰隊特勤單位
用途是用在反恐任務中


裝甲坦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在戰場上出現,使得步兵相對變得非常弱小。因應裝甲坦克的出現,第一支反坦克武器亦於1918出現在戰場上。從此開始了車輛製造商和武器設計者之間的競賽。車輛使用更好和更厚的裝甲以對抗更有力反坦克武器,而武器設計者亦開發更強穿透力及威力的反坦克武器。

車輛製造商設計新坦克更大引擎來推動增加了重量的坦克。而武器製造商不斷改良反坦克武器。為了要有更高射速度與更大的穿甲能力,使反坦克武器變能越來越大、更重和更加複雜,有些甚至要附有車輪或以車輛附載。因應更高射速度與更大的穿甲能力,反坦克武器的反衝亦越強大,設計者因而又要考慮反衝的問題。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一支能擊潰新型坦克的反坦克武器已非單兵能獨自攜行,使得反坦克步武器失去了它的意義。直至1981年,原是一名攝影師, 26歲的 Ronnie Barrett設計了第一支.50口徑步槍,當時.50口徑僅使在重機槍上,而他的設計純粹是希望做出一支民用、平價而又能發射.50子彈的槍械。Ronnie Barrett 利用白朗寧開發的短後坐原理轉移到步槍上,而發射.50in Browning (12.7x99mm)彈藥,Ronnie Barrett 就是如此設計了一支長程大口徑狙擊槍,M82A1原型。
至1983年,Barrett的設計開始受到美軍的注意。當時在的貝魯特及黎巴嫩美軍王尋求一支能能穿透武器薄裝甲的武器,以攻擊躲在車輛後的面敵軍。除了美軍外,一些北約國亦對BarrettM82A1感到興趣,於是M82A1(匿稱 Light Fifty)正式量產。一直到1989在沙漠暴風期間M82A1贏盡美軍的讚賞,於海灣戰爭中大派用場,地面部隊使用它有效地對付裝甲車,高價值目標,和敵軍狙擊手,遠遠超越了一般狙擊槍的用途。

M82A1 為半自動的.50狙擊槍,彈匣容量為十發,具備機械式準星及瞄具底坐,可安裝 Barrett 公司原廠(Swarovski)的10倍瞄準鏡,原廠己佩備腳架,亦可安裝於美軍M60三腳固定架上作射擊,射程可達1800m。

M82A1射擊時的後座力其實並不太大,原因是其各樣減低後座力及的設計;射擊時一部份後座力被其超大型槍口制退器卸去,再加上槍管連接槍機的覆進彈簧,使其後座力卸去了70%,據說其後座力和射擊散彈槍差不多。
反恐狙擊

維和部隊在索馬利亞和波斯尼亞等戰鬥熱點為M82A1定了另一角色:反恐狙擊。維和部隊在索馬利亞和波斯尼亞等地方經常受到躲在大樓或槍手佔據區域的狙擊手襲擊。這時維和部隊這時便難以還火,由於平民大多及距離遠,而且槍手往往在施襲後便躲起來,維和部隊因顧及平民安全而難以還火。用細口徑狙擊槍難以擊中這些在掩體後的槍手,而用大口徑機槍又會傷及無辜。因此聯軍便選擇了M82A1作為反恐狙擊槍,既準確、穿透力強及殺傷力大,而且能把傷及無辜的機會減至最少。
爆炸品處理 (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

在戰事完結後,軍方還耍處理大量未爆炸的危險品。由於要解除這些危險品往往很花時間,而用炸藥引爆又有不乎合成本效,因此便得以用最簡單的方法,以槍直接射擊危險品以引爆它。但一般步槍或狙擊槍都不能射穿或引爆這些危險品,只有 M82A1 能擔當此角色,因此M82A1又成為了爆炸品處理工具(EOD)。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