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
唐朝在唐末農民起義的打擊下更加衰弱,907年,朱溫最後取代唐朝建立了後梁政權。唐朝後期以來的藩鎮割據演化為五代十國的分裂混戰局面。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最頻繁的一個時期,實行的是軍閥強權政治。割據一方的藩鎮擁有一定的軍事實力,在時機成熟時,他們就推翻朝廷,取而代之,建立自己的王朝。同時在王朝內部,為爭奪皇位而內訌,父子相殺、兄弟相殺的事件層出不窮。總之,五代時期就是這樣一個無法無天的時代,軍閥們為了皇位可以不擇手段,石敬瑭就是這樣一個靠出賣國土、認賊作父而取得契丹幫助,爬上帝位的無恥之徒。
石敬瑭出自西夷,他的父親臬捩雞,跟隨沙陀貴族李國昌、李克用父子打仗,石敬瑭本人在年輕時得到了當時任代州刺史的李嗣源的賞識,成為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即後來的後唐明宗。唐明宗死後,他的兒子李從厚繼位,這就是閔帝。他僅在位四個月,皇位就被唐明宗的養子李從珂奪去了,李從珂就是末帝。末帝即位後,任石敬瑭為北京(太原)留守、太原節度使。李從珂奪得帝位,對石敬瑭是一個刺激。他也就積極籌劃如何可以過一下皇帝癮了。太原之地地形險固,糧食充足,石敬瑭又把在洛陽的錢財運到太原,準備以太原為根據地,勾引契丹為助,來奪取帝位。
契丹是居住在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公元907年,阿保機在統一各部後,建立了政權。阿保機死後,耶律德光繼立,改國號為遼。在阿保機建立政權日益強大時,就常常向南侵擾五代的北部邊境。但當時阿保機建國不久,他還曾派使者向後梁王朝稱臣,以求得冊封,後梁冊封契丹為甥舅之國。契丹不斷南侵,也常遇到不小的阻力,所以尚不能長驅直入。
石敬瑭與他的部下桑維翰、劉知遠共同籌劃,引契丹為援,奪取後唐天下。石敬瑭讓桑草擬給契丹的文書,表示稱臣於契丹皇帝,並向契丹皇帝行父子之禮,答應在事情成功後割讓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的土地。劉知遠也認為太過分,他向石敬瑭說:「稱臣就可以了,行父子之禮太過分;多給一些錢物就可讓契丹出兵幫助,割讓土地,恐怕將來會成為中原的一大禍患,到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但石敬瑭帝夢心切,根本聽不進去。當時石敬瑭45歲,耶律德光34歲,石敬瑭此舉可謂無恥之極。
石敬瑭叛唐後,唐末帝以張敬達為都部署討伐,楊光遠為副。張敬達在晉安鄉(在晉陽南)築長圍以圍困晉陽,石敬瑭領軍堅守,但也面臨著缺糧的問題。九月,耶律德光帝自率5萬軍隊來援助石敬瑭,當天就打敗唐兵並包圍了晉安寨。末帝調集軍隊來解圍。盧龍節度使趙德鈞領兵來解圍,但是他卻以大量金帛送給耶律德光,並請求立自己為皇帝,他提出的條件是自己率兵攻佔洛陽,與契丹約為兄弟之國,答應讓石敬瑭常鎮河東。這個條件比石敬瑭的條件要差得多,但是儘管如此,因為耶律德光覺得自己孤軍深入,趙德鈞仍有很強的實力,自己也有被後唐軍隊切斷退路的危險。所以耶律德光準備答應趙德鈞的請求。石敬瑭聽說這一消息,十分恐懼,派桑維翰到契丹軍營,跪在耶律德光帳前,從早到晚哭哭啼啼阻止耶律德光答應趙德鈞的請求,最後耶律德光才作罷。
十一月十二日,契丹耶律德光冊封石敬瑭為晉帝,約定雙方永為父子之邦。晉每年向契丹交納帛30萬匹,並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這十六州是幽(遼升為南京,亦稱燕京,即今北京)、涿(河北涿州)、瀛(河北河間縣)、莫(任丘)、檀(密雲)、薊(薊縣)、順(順義縣)、蔚(蔚縣)、新(河北原涿鹿縣)、媯(懷來縣)、儒(北京延慶縣)、武(河北原宣化縣)、朔(山西朔縣)、雲(大同市)、應(應縣)、寰(朔縣東)。閏十一月,楊光遠殺掉張敬達,向契丹投降。耶律德光遂同石敬瑭一起向南進軍,派高謨翰為先鋒,與後唐降軍一起南進,到團柏谷,趙德鈞與其子延壽率先逃走,其他將領也相繼逃跑,士卒大潰。趙德鈞、延壽逃到潞州,耶律德光與石敬瑭到達潞州,趙德鈞父子投降契丹。至此,耶律德光沒有再繼續南下,石敬瑭則繼續向洛陽前進,後唐軍隊紛紛投向石敬瑭,末帝與曹太后、劉皇后等人攜傳國寶登上玄武樓自焚。當天晚上,石敬瑭進入洛陽。石敬瑭就是後晉太祖。
石敬瑭奉耶律德光為父皇帝,向契丹稱臣,每次契丹使者到來,他都要拜受契丹詔敕。除每年輸送的金帛之外,凡有吉兇慶吊,節日贈送,後晉向契丹進奉的珍奇禮品數量也很大。以至應天太后、元帥、太子、南北二王韓延徽、趙延壽等大臣都有禮品,稍有不如意,就派使者來指責,石敬瑭每次都卑躬屈膝地道歉。後晉的使者到契丹,契丹都不把他們放在眼裡,使者回來向朝廷匯報,無論朝中還是民間都認為這是莫大的恥辱,而石敬瑭卻從來沒有感到不耐煩,這個兒皇帝真是畢恭畢敬了。
契丹從石敬瑭那裡得到燕雲十六州,但是一些地方的軍民反抗,卻使契丹統治者並不能輕易取得這些地區。如在雲州,雲州節度判官吳巒對部眾說:「我們有禮義之俗,怎麼能向夷狄稱臣呢?」他被推舉主持雲州州事。在吳巒的率領下,雲州軍民閉門拒守,契丹兵不能攻克,只好繞城而走。契丹取得燕雲十六州後,分置南京道和西京道,以幽州為南京、雲州為西京。石敬瑭割讓十六州,將北邊險要之地,拱手讓與契丹,造成契丹統治者南擾的有利條件,從此中原王朝在與契丹的軍事鬥爭中處於無險可守的被動地位。當時人桑維翰曾經談到北邊形勢,指出契丹騎兵,利在坦途,中原步兵,利在險阻。割讓十六州以後,燕薊以南,千里平原,步兵與騎兵誰更有利,是十分明白的。
石敬瑭死後,侄兒石重貴繼位。石重貴不向契丹稱臣,在後晉朝臣中也有以景延廣為首的強硬派。耶律德光怒不可遏,派使者質問。從開運元年(944)起,耶律德光多次入侵河北、河東各州縣,所到之處玉石俱焚。開運二年(945),契丹軍隊攻掠邢(邢台)、洺(河北永年縣東南)、磁(河北磁縣)三州,到了安陽河。後晉為了抗擊契丹,動員了全國兵力,陽城一戰,契丹大敗,耶律德光丟了車子,騎駱駝逃回幽州。
開運三年(946),後晉將領杜重威、李守貞、張彥澤等相繼投降契丹,契丹大軍在耶律德光統率下長驅直入中原腹地。第二年年初,開封陷落,石重貴被俘。中原人民紛紛起來,奮勇抗擊契丹統治者的騷擾。這時,原為石敬瑭部將,這時擔任太原節度使的沙陀人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國號為漢。契丹據有燕雲十六州,使它成為南侵的根據地。後周時,契丹又幫助北漢進擾中原,北漢也勾結契丹,想倣傚石敬瑭。
周世宗柴榮曾於顯德六牟(959)進行北伐,收復了瀛、莫、寧(河北靜海縣南)三州和益津關(河北霸縣)、瓦橋關(涿縣南)、淤口關三關。因周世宗病逝,北伐中
止。北宋建立後,統一了內地,形成了宋遼對峙的局面。宋太宗曾兩次大規模北伐,試圖收復燕雲故地,但都沒有成功。
由於北邊險要地區的失去,北宋始終處於被動防守的地位,只好以兵為險,靠駐紮大軍來守衛邊防,這對北宋國家政治軍事各方面都造成了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