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蒙古的襄陽之戰大捷導致南宋政權的滅亡

蒙古的襄陽之戰大捷導致南宋政權的滅亡

  1234年,蒙古軍滅後金(北中國地區)之後,便開始向南攻打 宋朝。到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後,繼續攻打南中國宋朝(南宋),並最終滅掉當時的中國政權。
  蒙古軍隊節節勝利,順利進軍,很快到達襄陽一帶,率軍攻打襄陽。
  襄樊戰役大致可分兩階段:
  第一階段從1267年秋冬蒙軍進攻為始,以1271年末,宋軍數援襄樊不利,蒙軍史天澤在襄陽四周廣築城堡,襄陽水陸援絕,陷入困守孤城之絕境為末。
  第二階段,呂文煥困守孤城,間有張順、張貴入援成功,但旋即失敗,最終呂文煥在1273年二月以襄陽降元為止。
  1267年開始,蒙古軍隊開始向襄陽發起猛烈攻擊。至元四年(西元1267年)八月,蒙古都元帥阿術(速不台之孫)侵略襄陽,進入南郡(今湖北江陵),攻取仙人、鐵城等寨,俘虜當地居民五萬餘人。不久,蒙古軍隊北還。南宋軍隊向蒙古軍下戰書,邀擊于襄、樊之間。
  阿術在牛心嶺留下精兵五萬人,同時又在其他幾個地方設置了虛寨,生起煙火,借此迷惑宋朝官兵。半夜時,宋軍前往攻擊營寨。
  蒙古軍隊從兩側伏擊宋軍,宋軍陣腳大亂,被殺死一萬多人,大敗而回。
  同年十一月,蒙古國南京宣慰使劉整向忽必烈建議說:“攻打宋朝的戰略中很重要的一環應該是襄陽。蒙古軍應該先攻下襄陽,然後從漢水進入長江。
  這樣的話,蒙古軍隊就可以長驅直入到達南宋的都城臨安,最後消滅南宋,統一全國指日可待。”忽必烈採納了劉整的建議,下詔徵調各路兵馬齊集一處,由阿術和劉整共同指揮作戰,攻打襄陽。
  同年十二月,宋朝任命呂文煥為襄陽府知府,兼任京西安撫副使。
  襄、樊二城是南宋的軍事要地,夾漢水對立,漢水上有浮橋,因此,兩城可以互相聲援接應。而襄、樊城中都儲備有大量的糧食,足夠軍隊支用幾年時間。而且,沿長江上游的一些商人還可以取道襄陽之南,給襄陽和樊城的守軍提供一些必需的物資。正因為如此,襄陽和樊城的守將才得以固守城樓長達幾年之久。
  從1267年為始,蒙古又開始謀求大規模的攻宋。蒙古鑒於以前戰爭失利的教訓,改變了戰略方向,採納劉整等人的建議,以南宋的京湖(重點是襄樊)地區為主攻方向。
  1267年秋冬,蒙軍以阿術、劉整等為將,開始大規模進攻襄樊地區,南宋也用呂文煥接替程大元,出任京西安撫副使、知襄陽府,負責襄樊防務。當呂文煥向他告急時,賈似道並無援救之意,依舊終日淫樂,並且還對度宗封鎖消息。
  一天,當宋度宗身邊的一宮女告訴他說,襄陽被圍困了三年,形勢十分險惡時,他頓時大驚失色,忙向賈似道詢問,賈似道居然撒謊說:“北兵已退去。”事後又將洩密的宮女處死,“於是邊事雖日急,無敢言者。”
  1269年初賈似道討論援襄事宜,並派兵救襄。三月,宋京湖都統張世傑率軍與蒙軍在樊城附近的赤灘圃作戰,被阿術戰敗。
  七月,沿江制置副使夏貴率軍五萬,舟三千溯漢水,水陸並進以援襄,在新城虎尾洲被蒙軍的水陸兩軍伏擊而兵敗,夏貴敗還,這是宋第一次大規模入援襄樊。
  1270年春,呂文煥以步騎1.5萬人、兵船百餘,奇襲襄陽西北的蒙軍的造船基地萬山堡。應該說這是一個重挫蒙軍的好機會,但呂文煥很倒楣,碰到了一個勁敵——張弘范,張臨危不亂,指揮若定,宋軍再敗
  九月,南宋的庸將殿前副都指揮使范文虎率軍再次援襄,是為二次援襄。范文虎對時任京湖制置大使,總領襄樊戰事的李庭芝(李庭芝是在1270年呂文德死後繼任此職的)根本就不服,不聽李的調遣,而直接聽命于賈似道,所以行動消極,毫無鬥志。本來在1270年初,范軍就已到位,但拖到九月才進軍。
  范文虎軍在灌子灘被蒙軍阿術、劉整等擊敗,范文虎輕舟逃遁,於是二次援襄宣告失敗。
  1271年六月,范文虎趁漢水暴漲之際,再次率大軍援襄,蒙古阿術率軍在鹿門迎擊,宋軍再次大敗,損戰艦百餘艘,失將佐朱日新等,而范文虎則乘夜逃遁,是為三次援襄。
  在這個階段,蒙軍不斷擴建水軍,蒙、宋在水軍上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逆轉,宋軍在水軍上的優勢不復存在。蒙軍還在襄樊周圍大量修築城寨,完成了對襄樊的徹底包圍,而宋軍在襄樊的物資儲備日漸衰竭,陷入了困守孤城的絕境,失敗幾乎已成定局。
  1272年春,元軍對樊城發動進攻,正式開始攻城為始。三月,劉整、阿裏海牙等率軍攻破樊城的外城,並築圍於內城之外,宋軍退至內城堅守。
  南宋為了保住襄、樊重鎮,下令讓京湖制置使李庭芝移兵屯駐在郢州(今湖北鐘祥),軍隊全部安置在均州、新郢和河口一帶,扼守緊要碼頭。
  李庭芝開始在襄樊西北部督造小船,共造船一百多艘。此後,李庭芝招募了三千名敢死隊員,在民兵部轄張順、張貴的統領下,沿著漢水前往襄陽救援。
  宋軍突破了元軍的嚴密封鎖,雖然張順等許多敢死隊員戰死,但張貴仍帶著部分軍隊進入了襄陽城。張貴的到來讓襄陽全城的百姓歡欣鼓舞,精神振奮,勇氣倍增。
  後來,七月,為了打破重圍,呂文煥和張貴約郢州的范文虎,南北合力出擊,打通襄陽到郢州的交通線。但可惜由於走漏消息,張貴在龍尾洲全軍覆沒,張貴被俘後也壯烈殉國
  至此,襄樊戰場敗局已定。隨即元軍開始對襄樊發起總攻。元軍的戰略是先取樊城,再攻襄陽,如張弘範所言:“襄、樊相為脣齒,故不可破。若截江道,斷其援兵,水陸夾攻,樊必破矣。樊破則襄陽何所恃。”(《元史•張弘範傳》)。
  西元1273年正月,元軍清除了河水中的障礙,截斷了襄、樊兩城之間的浮橋,集中全部兵力攻打樊城。元軍大舉圍攻樊城(內城),劉整在樊城西南用回回砲擊破城郭,樊城軍民奮起抵抗,終因寡不敵眾被元軍攻陷。
  樊城宋軍守將范天順自殺身亡。他的手下牛富率領敢死隊員一百多人繼續進行巷戰,元軍死傷無數,但最終還是由於人數過於懸殊,敢死隊員被元軍殺死不少。牛富見無力挽回樊城陷落的慘局,走入熊熊大火之中,自焚而死。
  樊城失陷後,襄陽再無所恃,城中也早已糧柴短缺,士氣低落。不久,元軍用回回人亦思馬因所造的巨炮攻打城池,於是在元朝勸降下,極力護國南宋民族英雄呂文煥於二月舉城投降,襄樊戰役正式結束。
  襄樊之戰是決定南宋命運的關鍵一戰,南宋參加襄樊戰役的主要是呂氏軍事集團的部隊,雖然他們浴血奮戰的功績不容抹煞,但由於指揮失誤迭出,還有像范文虎那樣的笨蛋,最終導致了這一關鍵戰役的失敗。
  儘管當時的南宋,在作戰方法上不知變通,及權臣賈似道、武將范文虎等人的誤國,可是襄樊這兩個蕞爾小城,竟能在蒙古大軍壓境下,仍堅守六年,實在不簡單。
  至此,歷經六年的攻守,元軍奪取了南宋北部重鎮襄陽。從此,南宋的門戶大開,形勢急轉直下。
  呂文煥降元後,被授襄漢大都督,成為元軍攻宋的先鋒,極為賣力地招降湖北和沿江諸州。因為湖北和沿江諸地宋軍多是呂氏舊將呂師夔、范文虎、呂文福皆是主動請降。
  總之,由於沿江多是呂氏集團成員,他們大多不戰而降,繼而倒戈相向(再加上賈似道的丁家洲大敗,其戰夏貴也參加了,但戰無鬥志,一戰即遁),於是南宋賴以自固的長江防線一舉崩潰,反而把南宋擁有重兵的四川、兩淮地區一一隔絕,臨安自此陷入既無險、又無精兵的絕境。
  可以說,以南宋呂文德開始建構的"呂家軍"軍事集團將領曾極力保衛南宋,後又大規模地降元,直接導致了南宋政權的滅亡。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