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2-10-8 00:31 顯示全部帖子
我的綠體驗/水水ㄟ土溝 現在講話很大聲
呂耀中(右二)與同伴構思的是「整個農村就是一個美術館」。(圖:呂耀中臉書)
台南土溝社區改造,呂耀中花了近10年,環境變得乾淨漂亮,「在外工作生活的年輕一輩變得很常回來」。
五專念動力機械科的呂耀中,由於所學非興趣,念書念得很抑鬱,五專第六年,自己跑到台中的補習班上有關空間設計的課程,順利考上樹德科大的建築與古蹟維護系,期間修習的社區營造相關課程使他對社造產生興趣。考研究所時,呂耀中決定選讀台南藝術大學的建築藝術研究所,也因此連起與台南土溝社區的緣分。
研究所一年級時,聽聞學姊推薦「土溝值得去看一看」,便單槍匹馬前往土溝,不只一次兩次,而是兩個月的時間,只要沒課的午後幾乎是天天往土溝跑。村里的長輩不免疑惑「這年輕人真奇怪,天天跑來,不是泡茶聊天就是睡午覺,也不說自己來要幹嘛? 」
在每天的言談過程中,呂耀中觀察當時的土溝社區有著先進的社造觀念、健全穩定的組織。如果幾個村民聊出了比較具體的點子,便會召開理監事會進行更正式的討論與決議,不像很多社區都是村長或總幹事一個人說了算。
呂耀中研二時開始帶學弟妹來土溝駐點,一屆屆學生的加入,在土溝自然形成一個穩定的社造團隊。因為「喜歡,想繼續留在這裡」,研究所最後一年,呂耀中一邊寫論文,一邊很認真思考將來留在土溝工作與生活的可能,甚至嘗試計算著經營事業的開支,模擬撰寫著創業計畫書,就這麼樣的討論將近一年的時間。
土溝充滿濃厚的藝術與人情味。(圖:土溝農村美術館臉書)
呂耀中與同伴構思的是「整個農村就是一個美術館」。
當時學校接下當地江家古厝保存與活化計畫,呂耀中與學妹等一行人組成執行團隊,就在土溝一個農家的餐桌,一人一台筆電,成了「水牛設計部落」公司雛形。
在鄉下開公司機會比較少?或是接不到可發揮展現的大案子?「其實不會。」呂耀中非常肯定地說。其實這也跟公司的主要項目有關,文化園區、埤塘景觀、國小圖書館、公園設施、社區規劃等,「水牛設計部落」多以公家案子為主,而網路平台是公開的,公告或競圖等資訊透過網路在哪裡都可以看到,台北或是土溝也就沒有什麼差別。「那不如就在土溝,這裡舒適,適合工作和生活,早上可以在田間散個步再走路去上班」。
在農村開建築設計公司實在太新奇,也吸引了各大媒體主動前來採訪,著實做足了免費的行銷,「希望人家想到農村景觀,就會想到我們」。取名為部落是希望公司的組成性質像部落一樣互動密切,兼具多種機能,例如根據案子性質,納入木工、雕塑等藝術家,或是攝影、文字研究等專長人才,所完成的不只是硬體空間,更關心著風土、氣候、使用者的種種因素。
在社區進行社造將近10年,覺得有怎樣的變化呢?呂耀中表示,對他自己而言是心態的轉變。「我才慢慢明白,社造所謂的凝聚共識、全村動員等等,不妨當作遠大的目標就好。」
年輕人與老人家在土溝社區相遇,擦出精采火花。(圖:土溝農村美術館臉書)
「不去強求,自然隨緣,開心就好,村里覺得不合適就不做,做到一半發現不合風水拆掉無妨,村民覺得合適的就自己加進來」,而對於社區的營造,大多也是如此進行,由這些藝大出來的年輕人提出計畫,與村民一起執行。學生在創作過程中的認真態度,長時間的辛勞付出,村民都會看在眼裡,甚至不忍心看到「學生囝仔」這麼辛苦,而動手幫忙。
關於聊天,呂耀中表示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聊天中觀察村民的習慣,徵求他們的意見。以鄉情客廳為例,本來是泡茶聊天的場域,只是把一排拼湊成軍的塑膠椅、鐵椅,改變材質成為磚雕椅,並未改變村民的使用習慣,磚雕椅也因為村民自在頻繁的使用與撫摸,產生溫潤亮澤。在這裡,這些藝術裝置並非突兀的存在,而是真切地在村民日常生活中被使用著。
對村民而言,近十年的社造過程帶來些什麼呢?阿嬤樂孜孜地說兒子看到電視節目介紹土溝,特地從美國打電話回來。在外工作生活的年輕一輩變得很常回來,因為土溝變有名了,常有友人拜託過來參觀。阿伯說鄉村生活自在,環境變得乾淨又漂亮,現在一點都不羨慕在都市生活。村長肯定而直接的回答是「認同感」,以前人家問從哪裡來,還會謊報是新營或台南,因為怕土溝講出來沒人知道,會「歹勢」,可是現在可以很大聲,敢說出來「阮係對土溝來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