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從老伯的服藥哲學談吃藥

從老伯的服藥哲學談吃藥

老伯應該是個退役老榮民,因為他一進門就扯開大嗓門對我叫著:「醫官好!」還帥氣地行了一個舉手禮。在此之前,最後一次被叫醫官應該是二十幾年前的事了吧。衝動地也想回個舉手禮,終究還是不習慣地作罷了。覺得有點唐突,卻也勾起一絲莫名的情愫,那個屬於年輕時代的模糊歲月。
「老伯,有什麼問題?」雖然近幾年聲音有點沙啞,還是偷偷地運起丹田之氣,好讓自己的嗓門也能回應的稍微渾厚一點。「沒事,來向醫官拿點血壓藥。」

老伯是第一次出現在我診間的患者。我邊幫他量血壓,邊問他:「你血壓高嗎?」「高。」簡單明瞭的回答。

162/96毫米汞柱!是真的很高!「有在吃血壓藥嗎?」「有。」

「今天有吃嗎?」「沒!有高時才吃!」

「可是今天也高啊,怎麼沒吃?」「沒藥了!所以來找醫官拿。」

錯誤的服藥哲學
真是個快人快語的老伯,連這樣的話都能直來直往,應對得臉不紅氣不喘,可又激起了我喜歡「機會教訓」的怪癖。可是在教訓人之前通常得先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否則到時被反將一軍,可就糗大了。我查看了一下老伯的健保卡紀錄,發現他之前是在某地區醫院拿降血壓藥。可是,上一回拿血壓藥已是兩個多月前的事了!

原來,老伯有他自己的一套服藥哲學,他武斷地認為醫師開的藥不應該照單全吃,藥吃多了會傷肝傷腎,血壓降下來之後,就應該暫停服用,以免血壓降得太低。所以,他服藥的順服性很差,一個月的藥老是要吃兩、三個月。血壓高高低低的一直很不穩定。該醫院的醫師受不了了,數落他幾句。老伯不高興,心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所以來到這裡想測試「留爺」的可能。

這下可麻煩了,原來老伯挺有脾氣的。可是,換作是我,面對服藥順服性很差,屢勸不聽的患者,我也會按耐不住脾氣地開罵。因為我一向認為,在非得面對選擇不可時,與其對不起患者的健康,不如對不起患者的脾氣來得好。可是,初次見面三分情,尤其在已有前人給了老伯壓力之後,我想目前軟性說服可能是最好的對策。

慢性病藥需長期規則服用
我告訴老伯,正常情況下醫師不會亂開藥,若有疑慮,應想辦法徵詢第二意見(另一個醫師或藥師),不應該自己胡思亂想地加減藥方,尤其是慢性病用藥。

慢性病藥需長期規則服用才能獲得穩定的控制,以減少併發症發生的機會。比如高血壓藥物,即使有副作用,其壞處一定也是遠遠低於服藥順服性不佳所帶來的併發症惡果(腎衰竭、心肌梗塞、中風……),否則這些藥就不會被核准上巿了。

一旦血壓穩定下來之後,表示目前的劑量剛好,應繼續規則地服用,才能維持穩定,不應該因血壓穩定下來而停藥。一旦劑量調好,血壓不會越吃越低,因為目前沒有藥效能維持24小時以上的降血壓藥,所以血壓藥沒有隔日或不規則服用的道理,老伯自創的「高進低出」服藥模式更是不應該。

我不確定老伯有沒有聽進去,反正他就是要來拿血壓藥。「你知道醫院開給你的是哪種藥嗎?」「藥或者藥袋有沒有帶來?」老伯連攤了兩次手。健保卡晶片內也沒有登錄藥名,這下又麻煩了。

我告訴老伯,他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在我這裡拿藥。但是,因為原用藥物種類及劑量完全不明,所以,我們可能需要花一段時間慢慢地調藥;否則,就要請老伯回原來的醫師那裡拿藥,我認為老伯可以信任他,因患者不好好服藥而加以數落,不怕嚇走患者的醫師,肯定是個好醫師。

面對疾病的正確心態
「能不吃藥,就不吃藥」的觀念是對的。但不要忘了「不吃藥是對的」的前提是「能不吃藥」!

不能不吃的藥,還是得規規矩矩地吃,否則就會自找麻煩。至於能與不能的裁決呢,仍是那句老話:還是得專家來!

這是過與不及的問題。有些患者很奇怪,在看完診之後,我若告訴他:你的問題不用吃任何藥,也不用擦任何藥。他會瞪大眼睛看著我,活像看見外星人似的。他心裡想的應該是:我花時間候診,還繳掛號費,竟然什麼都不給我,豈不虧大了?一副寧可多吃藥也不可吃虧的架式!?

極端的另一頭是,有些患者一聽到要加藥就皺眉頭,一聽到要吃一輩子的藥就變臉。這種情形最常發生在高血壓、糖尿病的慢性病患者身上。我已經一再說過,高血壓、糖尿病這類慢性病,一旦診斷確立,藥物的使用就是一輩子的事。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使糖尿病、高血壓痊癒的方法。

所以,還是得讓專家來。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病理及病程,當然就會有不同的處置方式。對於疾病,患者除了相信醫師,還能相信誰?如果不相信眼前這位醫師,那就換個醫師。反正醫師這麼多,又沒有醫師會要你簽下賣身契。

反過來說,如果能找到一位信得過的醫師,那是個人的福氣,應該好好地遵醫囑服藥。有疑慮可以提出來討論,千萬不要把問題放在心裡,然後胡思亂想、陽奉陰違。這麼一來,除了製造醫病雙方的困擾之外,其實,到頭來吃虧受害的還是患者自己!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