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字號是二戰末期美國援贈的護航驅逐艦(DE), 中華民國海軍以"太"字號命名, 第一批有兩艘與另六艘掃雷艦合稱"八艦", 後來還有不同級的四艘, 是早年國府海軍作戰艦艇的主力. 而 "太康"艦的"玉璽在!"與"太平"艦的被擊沉, 迥異的命運一直是海軍中不斷的話題.
"太"字號是國府海軍戰後最重要的一批軍艦. 她們是美國為了護航大西洋船團而緊急大量建造的護航驅逐艦, 各種型式總共建造了一千多艘. 雖然質量普通, 在盟國海軍被當做"工作馬"使用, 但對於戰後復興的中國海軍來說這已經是寶貝.
"太"字號以3吋口徑為主砲(後改裝5吋), 有大量防空及反潛武器, 相對先進的雷達, 聲吶與火控系統, 以柴油主機為動力, 這些對中國海軍都是新鮮玩意兒. 美國貨設計不一定好但堅固耐用, 尤其統一規格大量製造, 許多零件可以通用, 後勤補保在美國幫助下可以做得比戰前更到位, 所以迅速取代傳統的英,日系統, 成為國府海軍的主流.
比起後來成軍的"陽"字號驅逐艦, "太"字號更是實用, 50年代所有前線外島駐防戰鬥任務她們全都包辦, 這也造成"太平"艦被中共魚雷艇突襲沉沒, 當時她是二戰結束後因戰損而沉沒的最大軍艦, 引起全球震撼.
"太平"艦1954年11月14日夜間被中共魚雷艇發射的魚雷擊中腹部時, 包括副長宋季晃中校等29名官兵在睡夢中當場就已陣亡, 並不是後來講的因堵漏隨船而沉. "太平"艦的沉沒事實上是友艦拖帶不當所造成.
與很多人想像的不同, "太平"艦被魚雷擊中時當場並未沉沒, 天亮時"太和"與"永春"等艦紛紛由大陳港駛來援救. 由"太和"艦以倒拖方式拖帶緩緩往大陳港前進, 本來以為就沒事了, 誰知就在快抵達前"太平"艦突然沉沒. 原來"太和"艦拖的太快, 造成海水經破洞處大量擁入, 產生的水壓壓破了"太平"艦的前艙壁, 終於沉沒.
其實"太字號"還有第七艘, 即"DE-27"號"太原"艦. 與前六艘不同的是她裝有兩門與驅逐艦一樣的封閉式5吋砲塔, 而且是蒸汽渦輪機主機, 戰力更強. 不過"太原"艦成軍時間離前六艘甚遠, 規格也不大相同, 反而較類似後來大量接收的 "山"字號巡防艦(PF), 所以常會把她與前六艘分開來看.
"山"字號巡防艦本來是美軍的快速運輸艦APD, 但她們實際上是採用DE的艦體加大中央裝載艙及加掛4艘LCVP小艇的吊架, 做為運送突擊隊或蛙人之用. 中華民國海軍接收APD後拆除小艇吊架並在艦尾作業甲板增裝一門5吋砲使得總數成兩門, 等於回復原本DE的功能而使得戰力與"太原"艦一致.
舷號21-"太康"艦
舷號22-"太平"艦
"太康","太平"兩艦剛接收後不久, 艦容還十分新
"太康","太平"兩艦剛接收, 艦員揹步槍站梯口警衛
"太平"艦沉沒的瞬間
舷號23-"太和"艦
蔣經國在"太和"艦上與官兵合影
舷號24-"太倉"艦
舷號25-"太湖"艦
舷號26-"太昭"艦
舷號27-"太原"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