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民間傳說:幾則龍的傳聞

民間傳說:幾則龍的傳聞

魯西於陸縣有個曲姓銀台公(即通政官),有一天,讀書樓上。當時正值陰雨晦冥之際,見一小物,有光如螢,緩緩蠕動登上幾案,爬過之處就呈現出黑色焚燒似的一道焦痕。再細瞧,狀如小蟲般,伸曲回旋轉動而漸漸盤在他所讀的書捲上,書卷亦呈焦黑狀。他知道那是條龍,就雙手連書捧起送之。
到了門外,持立良久,這龍仍然在書捲上像小蟲一樣,屈而不伸、盤踞不動,曲公尋思:「半晌尚無動靜,恐是嫌我態度不夠恭謹?」於是把書捧回仍舊放置案上,然後自己穿上朝服、頂戴齊全,長揖而後送之。

剛捧到屋簷下,但見它昂首乍伸,離卷橫飛,其聲嗤嗤然,化成一道光縷離開。數步之外,回首面對曲公,則頭已大於瓦甕,身軀已暴長數十圍矣。又一個折返迂迴、盤旋翻滾,則伴隨著驚天動地的霹靂雷鳴,然後騰空直上雲霄而去。

曲公回頭檢視它所行經的路線,原來這條龍是從書櫥裡蜿蜒而出的。筆者認為,或許是那書櫃裡,充滿了古人道德、智慧的書卷精華之氣,日積月累的才孕育出這等神物哪!有道理吧?

◎ 河北省界,有龍墮入山村,這條龍的行徑,重在掘地鑽土。先進入某士紳家,那房子直徑,僅能容下龍的身軀,這龍硬是將身子塞入,這一家人,嚇得全逃往樓上,群起鼓噪、銃(火器)炮齊下、轟然雷動。

不得已,這條龍只好退出門外,轉身停留在積水的塘陂裡,可水淺不盈尺,那碩大的龍軀轉側其中,弄得全身儘是厚泥爛土,狼狽不堪。雖然極力騰躍,可一尺來高就力竭而摔下泥塘裡。如此這般困居泥濘三日,蒼蠅麋集、蟲蟻群聚於龍鱗之上,窩囊萬狀,那真是名符其實的「龍困淺灘」哪!

忽然這一日,天降大雨,在電閃雷擊、霹靂轟鳴聲中,此龍得以脫身騰空消失。

◎ 房生與友人登牛山遊玩,見一寺廟,於是入寺參拜並稍事休憩。忽然一根大椽間,有塊黃磚墜落地面,上頭盤著一條小蛇,初看細如蚯蚓,繼而身子轉了個圈兒,就看它忽然間立刻長長變大,如帶一般粗壯啦。大夥兒吃驚不小,知其為龍,於是趕緊相偕下山。剛走至半山腰,就聽到寺中霹靂一聲,震動山谷,天上黑雲如蓋,一巨龍夭矯其中,翻騰盤躍、昂首睥睨、龍鱗閃爍,忽隱忽現,好大一會兒,才漸漸隱去。

◎ 章邱縣的小相公莊有位民婦,歸家途中經過郊外,恰巧刮起了大風,塵沙撲面,就感覺一隻眼睛中有什麼東西被吹入似的,像夾著麥芒般的細小異物一樣,很不舒服,但不影響視覺。回去找家人幫忙搓揉、吹洗,可一直不愈。

啟開眼皮子仔細查看,眼珠子固然無恙,但卻有一條「赤線」蜿蜒在眼白部分。有人說了:「此蟄龍也,先潛藏於此以待長成之日。」這民婦自忖已無生機,憂慮萬分只待一死。

過了三個多月,天下暴雨,忽聞雷霆萬鈞的一聲巨響,民婦眼瞼忽然裂開,感覺異物一下消失不見,她終於毫髮無傷的生活下去。

◎ 太史姜玉璇曾告訴人:「塞外龍堆之下,掘地數尺,有龍肉充斥其中,任人割取,但千萬別提『龍』字。或者不經意的脫口而出『此龍肉也』!那可就慘了,立刻霹靂聲起,擊人而死。」

太史曾食其肉,滋味一如傳言中的鮮美,實在不是蓋的。

「龍」這半神半獸的吉祥物,成了中國悠久歷史的文化象徵。不管是正史或民間傳說,它的出現總是伴隨著電閃雷鳴、霹靂巨響,同時夾帶著大量雨水濃霧,呈現出風雲變色的大陣仗,用來襯托它與眾不同的生命特點,以上幾則故事就是明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