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3-2-16 00:01 顯示全部帖子
馬祖遊/夜踩星沙 逐浪玩潮間帶
馬祖遊/夜踩星沙 逐浪玩潮間帶
【欣傳媒/記者方雯玲/馬祖報導】
去年馬祖海域俗稱「星沙」的介形蟲奇景大爆發。(顧哲嘉提供)
去年4月,馬祖島周遭海域被詭異奇美的藍光所包圍,雖然絕美奇景的背後,代表的是海域遭污染的警訊,專家推測可能是因為大陸閩江口排入水,帶有大量污染廢水,產生歷來最嚴重優養化現象,但馬祖的「海上螢火蟲」─星沙的美名,也因此大為傳開。
這種星沙是一種生物,它是以渦鞭毛藻為主食的介形蟲,在地球上已存在有幾億年的古生物種,當牠被海浪拍打到岸上時,受到刺激就會發出藍白色螢光,再被海浪帶回海中後,讓海水也看似發光,這就是「藍色啤酒海」的由來;此星沙也非澎湖享盛名的彼星沙,它不是類珊瑚的浮游動物死亡後角質化所形成、有星芒體的那種星沙。
台灣的一些離島可尋覓到「藍眼淚」星沙,尤其在馬祖,星沙景觀並不少見,在東莒、南竿鐵堡、津沙等都是適合觀察的地方。
在東莒,由於「船老大民宿」主人的熱心導覽,讓夜裡踩星沙成為在當地必體驗的特殊活動。「船老大」鄭智新表示,要欣賞星沙的條件是吹南風、海水清澈與漲潮時,比較容易看到,以四至九月最為「亮眼」,可以看到較密集與較大範圍的星沙,福正沙灘、猛澳港等是與星沙相遇最佳地點。由於介形蟲要受到刺激才會發光,所以在沙灘上要看星沙,要試著用腳踩踩看,幸運的話就會發現沙裡猛然出現閃閃光點。
莒光人說大海就是冰箱,所以旅客另一個不可錯過的體驗活動,就是退潮時到潮間帶隨手撿拾海味,礁岩上、岩縫裡盡是貽貝、佛手、藤壺、海葵、笠螺等,在沙灘上也可嘗試淺挖,文蛤等蛤類也不難尋覓蹤跡,過去莒光盛產花蛤,每年夏季舉辦有「莒光花蛤節」,但自前年開始,潮間帶生態環境受破壞,花蛤染病大量死亡,至今族群數量仍未恢復,實施禁採中,令人惋惜。
在東莒,福正聚落前的犀牛嶼是著名的潮間帶,在西莒,澳口有寬廣的沙灘與潮間帶,大退潮時可步行至外海的蛇島(又稱蛇山),是戲水弄潮與欣賞夕陽的絕佳景點,也是馬祖燕鷗保護區之一,四月至十月,遊客不得靠近,以免驚擾燕鷗,這時候也正是賞鷗的最佳季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