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伯斯被蘋果解僱背後的故事
「你人生餘下的時間裡,是想賣糖水,還是想改變世界呢?」
這句話是1983年年輕的Steve Jobs勸說百事可樂CEO John Sculley來蘋果當CEO時的說詞。
Sculley在當時是一位受到高度評價的市場主管,當時在他的領導下,憑藉「百事挑戰」(Pepsi Challenge)廣告活動,從可口可樂手中搶奪了一大塊市場。
Sculley最終還是中了Jobs的魔咒於1983年4月成為了蘋果的CEO。
這時的Jobs主要負責技術方面的工作,而Sculley負責市場方面的工作。
但不久,事情出現了變化。Mac銷售垂直下滑,關係緊張
Jobs和Sculley的「蜜月期」好景不長,他們很快就出現了分歧,尤其在Mac銷售下滑這件事上。
儘管當時Mac用的是最先進的技術,但依然沒能改變Mac銷量下滑的事實。Mac早期的銷售情況是十分不錯的,不過到了1984年就開始下滑了。
還是用數據來說明當時的銷售有多悲慘吧:蘋果市場部預期1984年假期購物季每月的Mac銷量是75000台,而事實上每個月賣20000台Mac都十分困難。
隨著貨架上的Mac越積越多,人們的噓聲響起只是時間問題了。
Sculley開始指責Jobs影響了Mac的銷售,而Jobs認為Sculley對公司的資源管理不善。
Andy Hertzfeld,最初Mac開發小組的成員之一,回憶了當時混亂緊張的情況,以及Jobs受到來自公司內部的壓力──不少人開始懷疑Steve Jobs的能力。
「Steve Jobs從來沒受到過這種屈辱,他甚至無法投入到工作中了。
公司裡各個部門的人都逐漸認為Sculley的觀點是正確的。
John Sculley強烈要求加大對IBM PC的兼容,這是Steve Jobs嫉妒蔑視的。
John開始認為Jobs妨礙了他解決蘋果銷售問題,董事會也也要求Jobs做點什麼。」
以此為背景,沒過多久John Sculley獲得了比Jobs更多的信任,甚至開始公開指責Jobs的行為影響了Mac的開發。
有報導曾表示Jobs曾經非公開的抱怨詛咒Sculley,以及他對蘋果市場的影響,包括那個非Mac部門研發的Apple II。
1985年3月11日,蘋果公佈了銷售結果,大失所望,Macintosh的銷量只達到了預期的10%.
Sculley利用董事會
一個月之後,也就是1985年4月初,事件進一步升級。Sculley要求蘋果董事會撤掉Jobs蘋果副總裁和Mac部經歷的職務。
但當時Sculley並沒有想趕走Jobs,只不過想架空Jobs,讓他在公司內掛名但沒有實權。
1985年4月10日到11日,蘋果董事會的會議一直持續著。董事們試圖說服Jobs讓他擔任公司的其他職位,但是他們失敗了,Jobs也並沒有試圖讓董事會移去Sculley作為蘋果CEO的職務,只是嘲笑他們的「餿主意」。
Sculley也終於對董事會下了最後通牒:「要麼讓Jobs下位,有我來負責公司的運營;要麼我們兩個在一起就什麼都做不了,你們需要為蘋果再找一個新的CEO了。」董事會花費兩天權衡利弊,最後站在了Sculley這邊。
事情也沒有按照Sculley的想法所發展,Sculley想Jobs繼續在蘋果任職,這樣對蘋果和Jobs都好。但Jobs沒有接受。
Sculley的樂觀很快就被證明是錯誤的,Jobs試圖通過背景和關係來制勝。
是的,事情開始變得有趣了,不過後來Steve Jobs還是離開了蘋果。
Jobs嘗試一場「政變」
在接到了美國官方許可向中國教育部門出售Apple II之後,Steve Jobs等被邀請到北京參加協議簽字典禮。
在之前的幾件事情之後,Jobs確信Sculley是想取代他的位置。所以Jobs開始在幕後運作,Jobs的最終目標是希望把蘋果重組為四個不同的部門,而把Sculley安置在蘋果的零售部──Jobs認為這個市場部門的位置最適合Sculley了。
首先 Jobs需要做的就是說服董事會。不過Jobs的計劃很快就流產了,再也沒有得以實行。
Jobs需要人支持,所以Jobs把他的計劃和公司內部許多員工進行了交流,包括Jean-Louis Gassée,蘋果的一位法國經理(Gassée後來創立了Be Inc.公司,在上世界90年代末期幾乎要完成收購蘋果公司了)。
之後Gassée把這個計劃告訴了蘋果的一位法律顧問,這個法律顧問很快把消息傳到了 Sculley的耳朵裡。
當Sculley得知Jobs的計劃以後,他取消了中國之行,回到蘋果總部處理此問題。
這樣,毫無疑問Jobs必須得離開了。 Sculley想讓Jobs離開,董事會同意了。
在1985年5月31日,Steve Jobs正式解除了蘋果副總裁和Mac部門經歷的職位。
這樣,蘋果被官方移除了所有的權利,只剩下一個蘋果公司主席代表的空名號。
是的,在這個他9年前創立的公司裡,他沒有了一點權利。
Jobs的降級和辭職
隨著蘋果將Jobs職位降級,Jobs出售了85000股的蘋果股票,他已經沒有什麼真正的職責了。
他到歐洲和蘇聯去,發展Mac在歐洲的市場,以及Apple II在蘇聯的市場。
有趣的是,當時蘋果允許向蘇聯銷售Apple II,而不允許銷售Mac。
9月初,Jobs受夠了著個沒有實權的職位,決定離開蘋果尋求新的發展。他隨後通知董事會他將要離開,並創辦一間新公司,當然他還要帶走幾個關鍵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幾天以後,Jobs向蘋果的老員工Mike Markkula(Jobs和Woz之後的第三人)遞交了辭呈,並將辭呈副本轉發美國新聞週刊以公之於眾。在另一封單獨給Markkula的信中,Jobs反覆強調要創造一些偉大的事情。
「我才剛剛30歲,我想我還有機會繼續進行創造一些事情。至少我現在已經創造了一個更棒的計算機。
不過蘋果不能再給我機會繼續我的夢想了。」
後記
誠然,Jobs的離開對蘋果絕對是一個打擊。之前提到過的蘋果開發小組關鍵成員Andy Hertzfeld,在影片《Triumph of the Nerds》(書呆子的勝利──PC發展史)
中提到:「蘋果失去了Jobs之後並沒有什麼好轉,Jobs是蘋果的核心、精神領袖和發展原動力。他們失去了靈魂,事情將會大不一樣。」
當然並不是蘋果的每個人都對Jobs的離開很沉痛的。
一位1980年加入蘋果的前蘋果工程師Larry Tesler(曾參與開發Lisa和Macintosh的工程師)這樣說:「公司裡面人們關於Jobs離開的感受是形形色色的。公司裡幾乎每個人都被Jobs嚴厲的訓斥過,這個'恐怖分子'離開後大家都可以放鬆一下了。
不過另一方面大家對Steve Jobs還都是十分尊敬的,我們都擔心,當公司失去這個夢想家、這個創立者、這個領導人之後會發生什麼。」
在Jobs離開蘋果之後,他很快投入到Pixar(皮克斯動畫)和NeXT公司的發展之中。
不過蘋果給Jobs帶來的創傷是沒有那麼容易痊癒的。同樣是在《Triumph of the Nerds》這部影片中,Jobs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於Sculley:「我又能說什麼呢?我雇了一個錯誤的人。
他毀了數年的心血。最悲哀的還不是這個。如果我的離開可以讓蘋果更好的發展,那麼我值得。」
在最近的一個對Sculley的採訪中,Sculley表示他已經超過20年沒有和Jobs說過話了,他還認為這個在將來也沒那麼容易改變。
不管怎麼說,Sculley雖然在1993年離開了蘋果,但他對Steve Jobs依然存有尊敬,因為最後還是Jobs挽救了即將倒閉的蘋果,還開創了世界性電子消費產品的新紀元。
Sculley說:「即使是這樣,他還是不和我說話。我想他以後還是不會。但我依然十分欽佩他。」
想當初,Sculley是怎樣費盡心思讓蘋果從他和Jobs之中選一個呢!
有趣的是,在1993年Sculley離開蘋果的時候公開表示「沒有將Jobs找回來讓他十分後悔」。
今天,Sculley在擔任Watermark醫療公司的聯合主席,這是一傢俬人的醫療科技公司。
儘管之前和Jobs有過這樣不愉快的摩擦,但Sculley仍然是一個蘋果粉絲,而且對iPad十分狂熱。
今年4月份,Sculley表示:「我想iPad是Steve Jobs帶來的最傑出的產品,和我一直認為的一樣,我從最初就堅信他從用戶體驗的角度出發,總能創造出完美的作品。」
Sculley這樣解釋到:「如果我和Jobs當初能夠分工明確的話就不會有後來的事情了。也許他應該是CEO,而我是總裁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