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天人合一的風水觀

天人合一的風水觀

最近有人問我,什麼叫風水,是否科學。我的回答是:天、地、人合一是中國風水學的最高原則。中國古代科學家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經上下五千年的實踐、研究、歸納和感悟,形成了著稱於世的東方科學——中國風水學。

現在在世界各地,只要說出“風水”,人們都知道此詞出自中國,這兩個字無論英文還是法文,都是直譯。世界各地現在都開始重視風水的研究。

當我們用現代科學的眼光看待古代風水學說,會驚奇地發現透著一層神秘的色彩,中國風水學凝聚著哲學、美學、生態學、人文學、氣象學、景觀學、建築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精華,它不僅是我國非物質化遺產中的瑰寶,而且對現代建築學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 故我國的許多高等學府設立了建築風水學科。

中國古科技理論認為:宇宙萬事萬物由三部分組成,即氣、數和象。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它們是:能量、資訊和態勢或形式。三者共存,不可分開,又界限分明。氣,是客觀存在,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可假設為能量。數,是宇宙萬事萬物存在的程式或邏輯,按照現代科學觀點可假設為資訊。象,是氣根據數而存在的形式或變化的態勢。用現代科學概括為:像是能量依據資訊程式而存在的態勢。

宇宙萬事萬物有資訊就有能量,就有它們的存在態勢;同理,有能量也必有它的資訊和態勢,有態勢也必有資訊作指令,能量作基礎。宇宙萬事萬物的存在,正是氣、數和象的不可分性,才是實在的,具體的。資訊“數”指導能量“氣”按一定態勢“象”存在,能量“氣”依照“數”的指令,構成一定的存在態勢“象”,存在態勢“象”受資訊“數”指揮,以能量“氣”為基礎。

數、氣、象即資訊、能量、態勢,也就是天人合一的那個神,西方哲學稱作宇宙萬物的“本體”,亦是功能。《周易•系辭》稱:“神無方而易無體”。神無方的“方”古文亦稱“方所”,就是方位,無方就是沒有位置,無所在,亦無所不在。易經和佛經所說的精、氣、神。孔子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遊魂就是神,就是構象。

精,中國古代先聖又稱玄、道、元、一、水;稱精,是因為人體資訊來源於父精母卵。稱玄,是因為資訊難以觀測,(懷玄、玄具難測,太玄無形容);稱道,是因為資訊決定宇宙萬事萬物生化的必由之路;稱元,是因為資訊在有形質宇宙之始;稱一,是因為一為自然數之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抱一、守一、歸一、真一、太一);稱水,是因為地球生物發源于水。

中國古科技理論中所說:“理”是研究數、氣、象的能變、所變與不變的原理。理是人所確認的能量存在形式,簡稱構象,或稱能場。有形而上,形而下之分。其研究方法有兩種:一是西方科學賴以發展的演繹推理法;一是中國及東方科技來源於類比歸納法。

演繹推理法適用於有限數理範圍,類比歸納法適用於無限數理範圍。人通過象認識氣和數,而象有“無”和“有”的分別。人的感官或借助儀器能感知的客觀存在為有;反之則為無。而不能用語言表達其象的客觀存在為常,或恒;這就是《易經》所說:“意不盡道,言不盡意,書不盡言。”可以用語言表達其象的客觀存在稱為特化。《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具體的道、名、氣、數都是特化的。

由此,中國先聖認為:物質是能量(氣)的一種較為穩固的特化形態。現代高能物理已經證明:物質和能量是相互轉化的。宇宙最初只有能,即氣,沒有物質。宇宙,包括太陽系由氣形成。生成宇宙的“氣”,現代科學認為源於黑洞,中國古科技理論稱為無極、無為。“氣,在我們這裏可以稱之為‘乙太’,因為物質最初完全是流動的,毫無硬度、無間斷、無終止,不能分兩部分。這是人們所想像的最稀薄的物體。”

自然科學裏的“乙太”,只能作為傳遞物質問相互作用力的一種假想的介質而存在, “乙太”和實物仿佛是隔絕的,但張載和王夫之認為“氣”和“形”是相互轉化的。因而他們所提出的“氣”與其說接近乙太,不如說更接近現代科學所說的場。

整個宇宙是由:能量(氣)、資訊(數)和態勢(象)三部分組成。基於這種認識也就不難理解中國風水學源自于古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科學的科學內涵。中國風水學將天、地、人納入一個大系統中綜合考慮,在長時間裏,一直備受詆毀和詰難,只有今天,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才再次被認識和發現。

中國風水學在對古天文學、地理學和人體學,即天地人的發展變化規律的長期研究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宇宙規律理論,並在這一理論基礎上,將宇宙的特性概括為三大方面:宇宙的全息性;宇宙的螺旋性;宇宙的陰陽性。

中國風水學的三大原則:天地人合一原則;陰陽平衡原則;五行相生相剋原則。

中國風水學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隨著人類認識及科技進步不斷充實完善,由於認識偏重之差,形成了眾多流派。其中,最基本的兩大宗派:一種是形勢宗,因注重在空間形象上達到天地人合一,注重形巒,諸如:“千尺為勢,百尺為形”,所以又稱形法,巒頭,三合;另一種是理氣宗,因注重在時間序列上達到天地人合一,諸如:陰陽五行、干支生肖、四時五方、八卦九風、三元運氣等,所以又稱三元,理法。

中國風水學中“形法”主要為擇址選形之用;“理法”則偏重於確定室內外的方位格局;此外,還有“日法”用於選擇吉日良辰以事興造;“符鎮法”為補救各法選擇不利的措施。中國風水學按照應用物件:又分陽宅風水,即陽宅相法,專司生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擇址布形;陰宅風水,即陰宅葬法,專司死者的陵墓墳家的擇址佈置。


中國風水學對於住宅所處環境不同,又有所謂井邑之宅、曠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區分,如《三元地理》,在風水學應用上,又各有所側重。對於曠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與周圍自然地理環境關係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則因其外部環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並舉。

中國風水學的形勢派,注重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氣派,注重陰陽、五行、干支,八卦九宮等相生相剋理論,並且,建立了一套嚴密的現場操作工具棗羅盤,確定選址規劃方位。中國風水學無論形勢派,還是理氣派,儘管在歷史上形成了眾多的實際操作方法,但是,都必須遵循如下三大原則:天地人合一原則;陰陽平衡原則;五行相生相剋原則。

我們的祖先歷來有 安居樂業之說。人因宅而立,家宅因人而存,人宅相通,感應天地。家居的風水與佈局直接影響居住者的各種運程。不同的人住進同一間屋,吉凶各不同,這就關係到命與宅是否相配。如果命與宅相配,喜報頻傳;如果命與宅不合則災禍頻至,所謂福地福人居就是這個道理。比如:故宮的氣場好,環境好,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住。

作為居家、辦公環境(風水)學來講分為四種結構:一、 外部環境結構(周圍大環境的影響);二、內部結構(建築內部構造和傢俱擺設);三、 命理結構 (辦公者或居住者的命理與房屋結構是否相合);四、 隱性結構(室內溫度、濕度、空氣清新度、噪音、透光度等);五、特殊結構(地下特殊物體和磁場的影響)。尤其是對第五種結構的調理,是沒有功夫的環境(風水)策劃師所不能做的。做為大型地產項目的開工建設對這種“特殊結構”的調理尤為重視。作為環境(風水)學的這五種結構對人們的健康、婚姻及事業的成敗具有重要的影響。

另外,公司的風水是極其重要的,公司的位置、朝向、內部結構以及公司人員組合關係著一個公司的命運。每個人的命理不同,方位不同,所以財運也不同,如果能夠合理規劃家居及公司辦公空間讓其聚財、納氣這可以使公司財源滾滾、平安吉祥。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