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3分生能領導優等生?
非優等生的過人之處
拿3分的學生通常在課余時間還要打工。
在獲得畢業文憑的同時,他們也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從而有理由要求更高的薪酬。
心理學家很早就發現,優等生面臨問題時考慮過多,
當他們對所有方案進行權衡且遲疑不決時,“笨”學生早就著手去解決了。
非優等生從來不會去做自己覺得無趣的事情,哪怕老師不厭其煩地強調此事的重要性。
或許他們是對的,如果一樣東西你並不真正感興趣,就沒有必要去死記硬背或是千方百計弄懂它。
許多非優等生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的情商很高,而非智商。
相信直覺、善於傾聽、內心自由對成功非常重要,這些與知識積累並無直接關系。
非優等生通常都對人友好、樂於交際。
非優等生家長已經習慣了孩子成績不好的現實,
所以,他們更看重的是孩子能否幫助操持家務,也能接受孩子的一些與學業無關的愛好。
優等生的不足之處
對高年級學生的調查表明,在他們看來,
優等生唯一的好處是能夠提供作業進行抄襲,或者可以幫助解答難題。
優等生普遍乏味個性,喜歡顯示自己的無所不知,過於驕傲,不易與同學打成一片,只熱衷於討好老師。
老師對優等生要求更嚴格,但也更寵愛他們,這容易引起非優等生和優等生的對立。
優等生對成績看得太重,患得患失。
學習會占用優等生過多的時間,他們不得不放棄部分交際活動。
應對意外事件能力差,讓人感覺他們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中,
那裡全是書,沒有人,而有些經驗是書本無從提供的。
他們對每門功課都平均分配精力,所以無法專注於自己喜歡的專業,也會放過一些選修課。
最終,他們會成為萬金油型的人。
這類學生的家長經常抱怨孩子過於自私,似乎整個地球只圍繞他們在轉,
他們似乎是為家長而學習,家長天生虧欠他們。如此一來,家庭關系難免惡化。
專家的不同觀點
心理學家阿列克謝耶娃指出,事實證明,
無論是在事業中還是在日常生活裡,出類拔萃的恰好是那些在學校中成績平平甚至不佳者。
他們更善於發展和經營自己的事業,成為天才的領導,擁有廣闊的視野。而優等生往往會受雇於他們。
因為這些非優等生所專注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東西,結交了很多朋友,其中不乏事業上的貴人。
而優等生比較孤立,與領導崗位相比,他們覺得受雇於人並領得高薪更適合自己。
因為他們從小就善於爭取別人的賞識,無論是父母還是老師。
他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贊美,只能在安逸的條件下工作,
而創業者時刻置身火山頂的壓力是他們所難以承受的。
他們謹小慎微,害怕犯錯,恐懼被罰,習慣於靠工資生存。他們是執行決策的理想工具。
社會學家莫伊謝延科則持另外的觀點。
他說:“我們應當從教育體系中尋找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或許,我們的教育限制了青少年思維、創造以及行動力的發揮;
或許,某些老師在對待天才學生的時候不太注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