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李後主其實是因女人而死

李後主其實是因女人而死

  李煜(937年-978年),初名從嘉,字重光,江蘇徐州人。其父是南唐中主李璟,其祖父是南唐開國皇帝李忭,他則是南唐的第三個皇帝,也是南唐的亡國之君,世稱「李後主」。

  這個李後主,自幼聰穎,相貌俊美,七歲時就能背誦曹丕的《燕歌行》。及長,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如果他沒生在帝王之家,可能會作為一個優秀的詩人、一個一流的藝術家名垂後世。不幸的是,他是南唐皇帝李璟的兒子!李璟在位之時,南唐國勢已經日益衰落。在與後周的戰爭中,南唐屢戰屢敗,只得將江北十四州之地割讓給後周。照這個勢頭下去,南唐滅亡是遲早的事,李璟因此鬱鬱而亡。李煜作為李璟唯一存活下來的兒子,非他莫屬地登上了末代皇帝之位。

  即使李煜是個勵精圖治的有為君主,偏安於江南一隅,恐怕也難成大器。李煜既不能像後來的吳越王錢俶那樣當機立斷納土歸宋,又沒有能力改革弊政,養精蓄銳,徐圖振作,而是寵信奸臣,沉迷聲色,致使南唐國是日非。

  南唐司徒周宗有兩個女兒,生得國色天香,被時人比作三國時的「江南二喬」。李煜先後將姐妹倆都弄進宮中,將姐姐封為皇后,是為周后。周後身體不好,得病而死,妹妹繼任皇后,世稱「小周后」。

  李煜對小周後百般寵愛,日夜與之在宮中享樂。

  李煜寵愛小周后,可不像唐玄宗寵愛楊玉環、北齊後主寵愛馮小憐那樣「三千寵愛在一身」,還有一個叫窅娘的女子,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也得到了李煜的寵愛。


  窅娘本是一個出身貧寒的採蓮女,因擅長跳採蓮舞,十六歲便被李煜納入宮中。李煜見窅娘雙目深沉多情,便為她取名「窅娘」。「窅」的意思就是「深遠的樣子」。她跳蓮花舞的時候,姿態輕盈,彷彿蓮花淩波,搖曳多姿。李煜更是別出心裁,令窅娘用白布條將雙腳裹纏起來,除大腳趾外的四個腳趾都被彎到腳心,看起來雙腳又瘦又小,這樣跳起舞來,更顯得楚楚動人。這大概如同西方的芭蕾舞。窅娘裹腳,令李煜喜歡得不得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宮中那些不會跳舞的女子也紛紛效仿,連小周後也裹腳以討好李煜。之後,裹腳之風竟逐漸傳播到社會上。自宋代之後,女人皆以裹小腳為美,蔚然成為風俗,竟延續了上千年。


  李煜與小周后、窅娘在宮中尋歡作樂之時,趙匡胤已經奪取後周政權,即皇帝位,建立宋朝,並逐步完成了吞併南唐的軍事準備。

  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命大將曹彬率軍攻打南唐。李煜此時不積極組織軍事力量進行抵抗,反而在宮中召集僧道誦經燒香,希望得到菩薩、神仙的保佑。在宋軍節節進逼、兵臨城下之時,李煜派以能言善辯著稱的徐鉉到汴京面見宋太祖,想通過外交手段請求宋太祖退兵。

  徐鉉見到宋太祖,便呈其辯才,滔滔不絕地勸宋太祖退兵。

  宋太祖則一直沉默不語。

  徐鉉質問宋太祖道:「南唐無罪,陛下師出無名。李煜以小事大,以子事父,從來未有過失,陛下為何要興兵討伐呢?」

  宋太祖這時開口說話了,他問:「你說李煜以子事父,父子分成兩家,可以嗎?」徐鉉仍喋喋不休,宋太祖終於忍不住了,以手按劍,怒道:「不要再多說了,江南又有何罪?只不過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這一句蠻不講理的話,把徐鉉噎得瞠目結舌。

  開寶八年(975年)十二月,宋軍攻取南唐的都城金陵。次年,李煜率小周后以及南唐群臣投降,被押往汴梁。宋太祖待李煜還算寬容,封之為違命侯,並封小周後為鄭國夫人。

  就在李煜投降這一年冬天,宋太祖「駕崩」,其弟趙光義即位後,加封李煜為隴西郡公。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元宵節,宋太宗令小周后進宮共度元宵。小周後這一走,一連十幾天不見蹤影,李煜憂心如焚,卻也無可奈何。

  眼看正月將過,小周后這才從宮裡出來,一回家便俺面而哭,李煜問她為何在宮中住了這麼久,小周后便指著李煜開罵,指責李煜做南唐皇帝時只圖安樂,不理國政,結果弄得國破家亡,讓她在趙光義那裡受辱。李煜聽了,默默流淚。

  之後,小周后經常應宋太宗之召進宮,一去往往要住上好幾天才回來,回來後必是又哭又罵,「聲聞於外」。

  此事不久就被國人傳得沸沸揚揚,後來,有人還畫了一幅黃色圖畫《熙陵幸小周后圖》。「熙陵」即指宋太宗,因為他死後葬在河南鞏縣的永熙陵。明代文學家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中說,他在朋友處見過這幅宋人的作品,畫面上,宋太宗戴襆頭,面黑體胖,陽具甚大;小周後則肢體纖弱,好幾個宮人抱著她,小周后顯得有些受不了的樣子。後人在畫上有不少題跋,沈德符只記得元人馮海粟的題詩:「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沖地起,禦園紅紫滿龍堆。」

  無獨有偶,明人姚叔祥也在《見只編》中說,他見到過一幅明代知名畫家張紀臨摹的元人的畫,題為《宋太宗強幸小周后》,「強幸」其實就是「強姦」的意思。他描述道:「後戴花冠,兩足穿紅襪,襪僅到半脛(腳腕)耳,裸身憑五侍女,兩人承腋,一人擁臂,後身在空際。太宗以身當後,後閉目轉頭,以手拒太宗頰。」
現在流傳於世的《熙陵幸小周后圖》,可能出自元人手筆。此圖不同於沈德符和姚叔祥記載的那兩幅,圖上的小周后已是三寸金蓮,身後並無宮女抱扶,旁邊也無侍女,倒是窗外有兩個老頭在窺視。估計這是宋太宗特意令宮中畫工將二人雲雨的情景畫下來的場景。看來宋太宗還有「暴露癖」,可惜那時沒有照相機,否則,不知將會有多少「豔照」流傳於世呢!

  小周后被「強幸」之後,李煜變得悶悶不樂,天天以淚洗面。這一年的七月七日,正是李煜四十二歲的生日,李煜百感交集,寫下了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寫罷,李煜令樂伎演唱,結果被宋太宗派來監視李煜的特務探知。宋太宗聞訊大怒,立即命人給李煜送去牽機藥酒。

  這牽機藥酒,就是用中藥馬錢子泡的酒。馬錢子的主要成分是番木鱉堿和馬錢子堿,人吃下去後,頭部和手腳便會開始抽搐,痛苦萬分,在地上翻滾掙扎,最後頭部與足部相接而死,狀似織布的梭子牽機,所以叫「牽機藥」。也有人解釋說,服了牽機藥,人就像女子牽機織布那樣,手腳來回伸蹬,抽搐而死。李煜死得如此之慘,也有人說這是他慫恿女子裹足、殘害女子一千年的報應。


  據王銍《默記》記載,宋太宗曾派徐鉉去探望李煜,李煜見到徐鉉之後大哭,歎道:「當時悔殺了潘佑、李平。」

  潘佑和李平是南唐的兩個忠臣,曾多次對李煜直言切諫,可惜李煜不僅聽不進去,還下令將二人殺掉了。國亡之後,李煜才為殺掉忠臣而後悔,豈不是太晚了嗎?

  徐鉉見了李煜這一面,不敢隱瞞,便將李煜之言向宋太宗作了彙報。宋太宗聽了,沒說什麼。七夕之夜,當宋太宗得知李煜「命故伎作樂」,「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及『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並坐之,遂被禍雲。」(王銍《默記》)

  宋太宗殺死李煜之後,為了不使小周后太難過,還假惺惺地下詔贈李煜為「太師」,追封為「吳王」。小周后辦完李煜的喪事,進宮謝恩,就再也沒有出來。
也有人說,在李煜死後幾個月,小周后感念李煜之情愛,自殺殉夫。

  小周后的結局,與不知所終的窅娘一樣,成了不解之謎。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