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 折「疼」老骨頭
苗栗縣是典型的高齡化社會,衛生署苗栗醫院統計,全縣老年人口有7萬4千多人,占總人口數的13.21%,許多老人家飽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寸步難行已影響休閒運動與社交、情緒,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老人受其害 手術可改善
署苗新任院長施國正,是國際知名的「人工膝關節微創手術」專家,去年臨床開刀700多名病患,在國內外發表多篇醫療專文;「人工膝關節微創手術」屬健保給付,時間僅約45分鐘,有病患在術後3天就能下床,術後效果良好。
施國正說,關節的構造包括軟骨、肌肉、骨骼、肌腱、韌帶及關節囊被、皮下組織、皮膚等,關節的動作靠神經傳導控制,關節內也有少許的關節液,以利關節軟骨的潤滑,當關節退化時,構造可能出問題。
他表示,關節軟骨是覆蓋在關節面的結締組織,就像是緩衝墊襯,可避免軟骨下面的骨頭直接受到衝擊而受損;一般人約40多歲以後,軟骨細胞的活性逐漸降低,軟骨厚度變小,漸漸退化造成磨損。肌腱和韌帶是連接肌肉和骨頭,用來支持關節,萬一受損,也會造成軟骨承受過多重量,加速磨損。
施國正說,關節軟骨一旦磨損就會產生軟骨屑,免疫細胞將吞噬軟骨屑並攻擊正常的組織,釋放出有毒酵素,引起嚴重的發炎反應,造成關節液增生,積水引起疼痛、腫脹等。
施國正說,退化性關節炎常見的發生部位在頸部、腰椎、髖、膝、拇指、手指指節等關節處;手腕、手肘與足踝等關節較少。
此外,車禍、運動傷害、衝撞、韌帶扭傷、長期重複的動作等,也可能因小傷累積成大傷害,造成關節提早退化。
體重要適當 應適度運動
施國正建議民眾注意肥胖,避免關節承受太多重量,過度磨損提早退化,且要適度運動,保持關節持續活動,潤滑、柔軟關節,不致於攣縮而無法彎曲,也可增強肌肉的力量,讓肌肉、韌帶強壯,保持關節的穩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