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平井憲夫生前自稱「曾經受過超過一百次的體內輻射污染」; 台電也說明受到「體內輻射感染」的人會釋放輻射,在台灣是必須接受管制的,從未聽聞有人逾百次體內輻射污染,卻未受任何管制或處置。既然有所管制,究竟核電廠工作人員的輻射曝露量又是如何規定的呢? 在原文「截然不同的作業環境」段落中提到,核電廠工人的「一日可曝曬劑量」,是由「一年可曝曬劑量」50 mSv(毫西弗)這個量除以365天所算出。(註:原信用詞是「曝曬」,接下來本篇報告將以法規名詞為準,全改為「曝露」,詳見《游離輻射防護標準》第二條用詞定義之第二項。) 因為如此,文中平井憲夫表示,按照這樣算出的日曝露劑量,核電廠高污染區一天只能進去5~7分鐘,根本無法順利完成工作;取而代之的,就是一次要求工人們一次曝露一個月的量,更讓他們身處在致癌的危險之中。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呢? 輻射的「一年可曝露劑量」:50mSv? 首先要驗證的,是「一年可曝露劑量」正不正確。日本方面的劑量標準,追追追小組暫不研究;不過我們查了台灣方面的情況,可以來跟平井憲夫的說法比一比。 先來看看台灣輻射劑量曝露的規範。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網站上有一份輻射防護標準的文件,裡面提到我國游離輻射標準制定依據,是來自「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1990年第60號報告所建議的劑量限度;而目前我國輻射相關從業人員的劑量限度,請參照下面原能會文件的擷圖說明: ↓ICRP-26號報告(左)為民國80年制定輻射防護劑量的參考標準;現行的輻射防護劑量限度為民國92年修訂版本,參考的是ICRP-60號報告(右)。(圖/擷自原能會《游離輻射防護標準安全簡介》。點圖可放大,另開視窗) 看起來似乎有一點複雜,我們換個比較簡單的表格來解釋好了: [size=-1](製表:追追追小組) 簡單說,我國輻射相關從業人員的規範如上,分三個項目分開計算,每項都必須小於限值;其中「全身有效劑量」的年劑量限值雖然是50mSv,但每連續五年週期內,不得超過100mSv。 看起來,平井憲夫說「一年可曝露劑量50 mSv」有點對又不太對。因為按照我國現行標準來看,假設今年有一位工人年曝露劑量達到50mSv,那他在未來四年內,累積曝露的總和劑量只能在50 mSv以內,而不是每年都能曝露50 mSv。 (每五年連續週期規範的100 mSv – 第一年曝露量50 mSv = 剩餘四年可曝露量50 mSv) 平井憲夫說:50mSv/365天等於一日曝露量 ? 驗證完「一年可曝露劑量」,那平井憲夫說「每日可曝露劑量 = 一年可曝露劑量50 mSv ÷ 365天」正確嗎?台電核能發電處訓練組組長許宏福說:「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是用50 mSv ÷ 365天來作為每天的上限值!」 下面是台電提供的核電廠「營運程序書」,大家可以看一下裡面的規範: [size=-1](製表:追追追小組) 根據這份營運程序書,我們可以發現「日劑量限值」的概念其實與年劑量限值相仿,須受「平均值」及「最大值」雙重約束。講到這邊,可能許多人仍不太懂,沒關係,蘭陽溪貼心地作了一張圖來跟大家解釋(見下圖): 簡單說,劑量限制的概念,可以視為是「三種限制劑量的交集」,同時受到日、週、年劑量限值的規範,不得違反任何一個圈圈的規定;當然,這些劑量標準制定,也是得經過原能會的評估核准,並非像平井憲夫所言:用「一年可曝露劑量 ÷ 365天」去計算。 一年曝露劑量50mSv 高還是低? 看到這邊,平井憲夫的兩個論點:「一年可曝露劑量50 mSv」及「每日可曝露劑量 = 一年可曝露劑量50 mSv ÷ 365天」以台灣經驗來檢視,都被原能會的資料、台電自家的營運經驗部份/全部推翻。 不過目前台灣參考國際組織建議,所制定的劑量標準,到底算是高,還是低呢?蘭陽溪在原能會網站上,找到一些輻射醫療器材的輻射數據,我們可以拿來跟核電廠的「一年可曝露劑量」做比較。請大家看下圖: ↓國內接受輻射醫學診療的人數。(圖/擷自原能會推動醫療曝露品質保證作業之概況與未來展望.pdf。點圖可放大,另開視窗) 將上圖後面三種醫療器材與台灣「(職業)一年可曝露劑量」比較的話,如下表: [size=-1](製表:追追追小組) 所以台灣核電廠員工的曝露劑量標準,到底是高還是低呢?看起來是有點高,又好像不會「太高」(如果一年作五次電腦斷層掃描的話)。 但與其討論「高不高」,不如說大家最關心的,是上表各種情形接收的輻射劑量對人體的影響有多大?在中華核能學會秘書長葉有財所撰述的《輻射劑量的基準與危險度》一文裡有對照表格,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中華核能學會秘書長葉有財《輻射劑量的基準與危險度》一文中的輻射劑量影響對照表。(圖/擷自長庚醫院網站) 這篇報告中,我們用台灣核電廠的輻射劑量限度,對照了平井憲夫的輻射劑量限度說法。面對能少則少的輻射曝曬劑量,輻射相關從業人員在「高輻射區域」工作時,是否「光鎖螺絲就要花費160人次」?
查看詳細資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