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的起源
丁姓是當代第46大姓﹐丁又是我國諸家姓氏中筆畫最少的一個姓氏。許多民族里都有丁姓。然而﹐它的家族﹑姓源卻較為復雜。據有關史籍介紹﹐丁姓至少有五支來源。
第一支見諸於《姓氏考考略》﹐該書云﹕“太公金匱﹐武王伐紂﹐丁侯不朝﹐丁姓始此。”周武王伐紂之時﹐就有了丁姓的諸侯。但這位丁姓諸侯的詳細情況﹐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記載。
丁氏的第二支姓源來自於姜子牙一族。姜子牙是周朝的大功臣﹐兒子姜及死後﹐也被周王追謚為丁公﹐其子孫便以丁為姓﹐藉此緬懷先祖曾位尊丁公。史書記載較為詳細。“丁氏﹐姜姓﹐齊太公生於公 ﹐支孫以丁為氏。”(見《通志.氏族略.以次為氏》)“齊太公生於公 ﹐支孫以謚為姓。”(見《元和姓纂》) 自從這一支丁姓問世之後﹐其散居的地盤最廣﹐人數最多。也就是說﹐千百年來﹐中國的丁姓大都源自這一世系。這一系的主要發源地﹐在今山東濟陽。姓氏書說“系承姜 ﹐望出濟陽”﹐即是証明。
丁氏的第三支姓源﹐始於三國時期。三國時東吳孫匡將軍一族的後人全部改姓丁。這就是《三國志.吳志.孫匡傳注》所說的﹕孫權的族人因過失造成軍糧倉庫失火﹐貽誤了戰機﹐孫權大怒﹐不許孫匡姓孫。孫匡的後代子孫也被迫因襲丁姓。
從三國時期開始﹐在丁姓之中﹐於是有了三支姓源﹐同在繁衍滋長﹐承襲相傳。后來出現的丁姓第四支和第五支姓源。一支是西域人改姓為丁﹐一支則改自丁氏。
這樣﹐丁姓就出現了5個分支﹐即丁侯之後﹐丁 之後﹐孫匡之後﹐西域人改姓﹐於慶之後﹐他們共同組成了丁姓的龐大陣容。
丁氏名人﹐不絕於史。漢時﹐有幫劉邦打天下﹑被列為“十八元功”之一的丁復﹐項羽的部將丁公﹐東漢經學家丁恭﹔三 時孫權的大將丁奉﹐頗受曹操贊賞的才子丁儀﹑丁 等。清時有丁寶楨﹑丁日昌﹑丁汝昌﹑丁敬﹑丁申﹑丁丙﹑丁取忠﹑丁耀亢等﹐其中丁日昌在光緒年間﹐任江蘇巡撫﹐是洋務運動中的活躍人物。
丁姓當代名人﹐首推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者丁肇中。 丁姓人家傳統對聯有﹕ 夢松應兆﹐刻本事親。 留仙女塔﹐人名宦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