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成陰 子滿枝
「綠葉成陰子滿枝」出自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後來流傳的杜牧詩作版本,則改為〈歎花〉:「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詩人說道,可惜自己現在尋芳去得太遲了,實在無須怨怪春光何以驟然消逝。但見狂風將樹上盛開的紅花吹得七零八落、遍地狼藉,只見已形成綠蔭的大樹及累累結實的樣子了。
詩中名句「綠葉成陰子滿枝」,原本即指明綠葉繁茂覆蓋成蔭的樣子。其後,多以「綠葉成陰」比喻女子青春已逝,「子滿枝」喻兒女成行,乃形成今日的用法--感嘆久別重逢之舊愛,竟已兒女成行的惆悵。
而這種意蘊之形成,似乎也並未與原詩的創作背景相去太遠。杜牧在這首〈悵詩〉前,即以小序說明了它的故事背景:「牧佐宣城幕,遊湖州。刺史崔君張水戲,使州人畢觀。令牧閒行閱奇麗,得垂髫者十餘歲。後十四年,牧刺湖州,其人已嫁,生子矣。乃悵而為詩。」
由此可知,杜牧早年游湖州時,曾邂逅一位十餘歲的美貌少女,便與其母約定:「等我十年,不來再嫁」。十四年後,杜牧果然成為湖州刺史,重遊舊地,那女子卻早已嫁人生子了,杜牧乃悵然寫下此詩。
此事多出現於筆記小說中,真實性待考,但詩人藉由惜春尋春,進而慨嘆情緣已逝的心情,則是無疑的。
詩人的惆悵之情,藉由尋春遲到、芳華已逝、綠蔭子滿等大自然之生發,含蓄而委婉地抒發。因此,全詩乃圍繞著一「悵」字著筆,自嘆尋芳已遲,卻又要自寬自慰,「不須惆悵怨芳時」;然而,詩人之自怨自艾、悔恨莫及的心情卻因此充分呈露。其後則以春紅褪盡,綠葉成蔭子滿枝,含蓄說明了詩人深自嘆惋的感情。
全詩看似寫景摹物,詩人之「悵」卻表露無遺。整首〈悵詩〉便如此蘊蓄著詩人的惆悵。
因此,故事雖未必可信,但若缺此,則「綠葉成陰子滿枝」便將少去幾許動人的成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