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屈公病與登革熱傳媒、症狀相似易混淆

屈公病與登革熱傳媒、症狀相似易混淆

台南市衛生局指出,「屈公病」與登革熱都是藉由病媒蚊傳播,發病病情相類似,只要屈公病病患有關節痛情況,全面清除孳生源可有效預防。


衛生局表示,屈公病是經由受屈公病病毒感染的蚊子叮咬傳播的病毒性疾病;病毒最早是在1953年從坦尚尼亞的病患血中分離出來,之後該病毒陸續在西非、中非、非洲南部及亞洲地區被發現。病毒存在非洲許多地區,並且可能在蚊子及猴子之間傳播,感染屈公病大部分會出現發燒、頭痛、疲勞、噁心、嘔吐、肌痛、出疹及關節痛,與登革熱症狀非常類似。


屈公病一般症狀會持續幾天到二周,和登革熱、西尼羅熱及其他的節肢動物傳染的疾病不同處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個案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周或數月,而典型的登革熱並不會出現長期的關節痛。


屈公病病毒主要經由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將病毒從靈長類動物傳給人,斑蚊以外的蚊種,也有可能是傳播的媒介;一般認為傳染途徑為人與病媒蚊間的傳播循環;在人類的主要病媒蚊是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其他蚊種也可能是傳播的媒介,城市的屈公病疫情是偶發性,但屬爆發性的。


衛生局指出,屈公病潛伏期最短為2天,最長可達12天,但是通常為3至7天,可能有無症狀的感染,但是無症狀感染發生率目前並不清楚。該病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在預防保健,因目前無疫苗可使用,預防蚊蟲叮咬為最重要的途徑,


衛生局說,屈公病並無特定之抗病毒藥物,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如臥床休息、輸液供應,使用藥物舒緩病人的疼痛與發燒,避免使用阿斯匹靈以減少出血的可能性。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