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談療法有助於治療社交焦慮
許多研究探討如何使用藥物治療社交焦慮對腦部的影響,但少有研究探討精神療法對腦部所產生的改變;一項研究發現,進行12週的會談療程治療社交焦慮時,腦部的電活動產生改變。
社交恐懼症(social phobia),或稱為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症狀包括在日常社交場合出現焦慮以及自我意識障礙;這種焦慮也與盜汗、噁心及交談困難等症狀有關;有些人的焦慮症狀僅限於某種特定場合,例如公開談話時;有些人則是感到莫名恐慌,而完全不想離開房子。
這項新研究中,25名社交焦慮患者完成了12週的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一種限時型的精神療法,目的是藉由改變對自己的焦慮和起因的思維而改變行為。
研究人員使用腦電波儀(EEGs)測量治療前、中、後的腦部電子互動,分別在休息時以及在要求他們於兩個人面前即興談話錄影時檢測這些讀數,後者會令許多有社交恐懼者感到焦慮。
將EEG結果和由未曾有社交焦慮診斷者組成的兩個對照組進行比較,一組有高度社交焦慮值、一組有低度社交焦慮值。
會談治療對於EEG上的「delta-beta偶合」讀數產生有意義的改變,delta-beta偶合是腦波中的一種特殊模式,隨著焦慮程度增加而增加。加拿大安大略McMaster大學博士候選人Vladimir Miskovic表示,12週的療程之後,接受認知行為治療者的EEG讀數和低度社交焦慮對照組相似。相對的,會談治療前的delta-beta偶合模式比較像高度社交焦慮對照組。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要確認認知行為療法是否可有效治療社交焦慮,而是為了確認是否有神經關聯而改善了相關症狀。這些研究結果是否可以一般化到其他焦慮或精神異常則還未知,但是,根據對認知行為治療效果的現有暸解,似乎是可能的。需要後續研究,以個別檢測有其他情緒或焦慮異常診斷的患者。
該研究中,部分研究對象還有服用藥物治療他們的社交焦慮,這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但是研究人員藉由確保藥物劑量在整個研究期間不變,以控制這個變項。此外,未來的研究也需要追蹤單獨使用認知行為治療而未服用藥物之患者的效果。不過,重點在於,這類計畫也出現重要的改變,因為多數社交焦慮異常的門診病患已經在服用藥物,若要他們停藥,顯然是不合倫理的。
紐約市Lenox Hill醫院臨床精神科醫師Alan Manevitz表示,這篇新研究有助於為精神治療的正面效果建立實證基礎。他指出,社交焦慮治療包括針對生物、心理和行為等方面的多元療法,社交焦慮也相當可能會造成失能,我們需要多管齊下,以達到治療目標。他表示,需要更多研究以確認藥物的效果,因為併用心理治療和藥物比單用心理治療或藥物更有效。
哈佛醫學院精神科臨床助理教授、《Life Unlocked: 7 Revolutionary Lessons to Overcome Fear》一書的作者Srini Pillay醫師對於這些新研究結果並不感到驚訝。他表示,發現認知行為治療改變腦部功能與改善社交焦慮是意料中事,病患有服藥的事實也增加了是否因藥物幫助了治療反應的疑慮,因此,我們不能說認知行為治療被認可為第一線治療,我們能說的是,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減輕症狀,所以可減少病患的藥物需求,另外,也有一些症狀治療方法,希望藉此獲得緩解。
出處: WebMD Health News
作者: Denise Mann
審閱: Laura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