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產期運動指引更新版
作者:Emma Hitt, PhD
出處:WebMD醫學新聞
一篇評論強調,婦產科目前的懷孕運動指引和相關研究,大多力主懷孕時運動的好處,在適當的安全限制下有充沛的有氧活力、較大的能量消耗以及強度訓練。
賓州Marywood大學人類生理實驗室主任Gerald S. Zavorsky博士和加州Loma Linda大學醫學院周產期生物學中心的Lawrence D. Longo醫師在6月版婦產科(Obstetrics Gynecology)期刊中提出現行指引的關鍵更新建議。
根據摘要,最初是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和美國運動醫學會在約15年前提出的建議,而美國婦產科學院也已經採用9年。
作者們指出,從那時之後,科學上的新發現促使我們暸解改善健康結果和生活品質所需的體能活動消耗量及運動強度。
特別的是,作者們提出以下的懷孕運動指引:肌肉強度方面,18-45歲的孕婦,每週可進行1-2次(兩天不連續)、每次8-10遍的肌肉強度運動。可以在重量訓練室或家中以1次的有氧訓練取代肌肉強度課程。
作者們也建議使用較輕的舉重器具而增加舉重次數,因為較重的舉重器會增加關節負擔,而懷孕期間可能因為荷爾蒙使得關節鬆弛度增加。
行進弓步可能會增加骨盆結締組織損傷風險,而自由重量訓練器材可能在使用時撞擊到腹部,這也須避免。相對的,作者們建議使用拉力器。
此外,懷孕第二期和第三期時,平躺舉重可能會引起子宮壓迫下腔靜脈,影響子宮血流。增加的這些壓力可能會轉移到胎盤,可能會危及胎兒的氣體交換血流,因此減少了胎兒的氧氣供應;可以用斜坐方式進行這些動作來取代。
伐氏操作,也就是閉氣用力,會迅速升高血壓與腹內壓力,也會減少通往胎兒的血流;伐氏操作也曾經罕見地降低血壓。
Zavorsky博士和Longo醫師建議,孕婦運動時要注意身體狀況,留意生理變化;如果感到肌肉緊張或過度疲勞,則調整動作和減少運動頻率;懷孕期間不適合重度舉重,但是根據這些指引進行的肌肉強度訓練可消耗熱量和增加休息時的代謝速率。
研究人員總結指出,整合費力運動而增加每週體能活動消耗,可為孕婦和胎兒提供適當的健康結果。懷孕第二和第三期時的輕度強度訓練不會對新生兒體型大小和整體健康有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