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橫跨50年的撞擊測試 - 1959年 vs. 2009年

橫跨50年的撞擊測試 - 1959年 vs. 2009年



最近看了一則去年的撞擊測試影片,雖然事隔一年、但再看一次還是讓人不得不感嘆汽車科技的進步。這是由美國保險業界團體IIHS
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為紀念該協會成立50週年所做的測試,主角分別是1959年的Chevrolet(雪佛蘭)Bel Air,以及2009年的Chevrolet Malibu。





汽車科技經過了50年的發展,當然安全性、結構剛性都一定會大幅提升,但是提升多少?沒拿來撞一次我們都不曉得。 這兩款車以
64km/h(40mph)的速度做左前方正面撞擊測試

老爺車的前擋風玻璃是採用延伸至側面、彎曲率較大的玻璃,因此A柱的斜角變成向後勾的模樣;在受到撞擊時、前擋玻璃在第一時間
就直立起來、而且義無反顧的飛了出去。

還有它的車頭結構也沒有做出緩衝區域,與Malibu相撞後,前保險桿立刻縮進車艙內,駕駛座腳下的空間立刻消失,看假人的模樣、如果
換成真人,膝部、骨盆、胸腔應該都發生了骨折的現象。由於沒有安全帶、也沒有安全氣囊,所以駕駛員的頭部應該也在方向盤上撞昏了
(或直接掛了?)。

而我們再看看老爺車的引擎蓋,構造相當堅硬,在撞擊時非但沒有潰縮捲起、反而如同一把快刀插向前方,如果前方是行人,頭部應該
已經被剷除了。





另一方面2009的Malibu雖然車頭也全部縮起,但車艙的剛性仍然維持空間完好,駕駛人的腿部、腰部、胸部都被有效的保護。引擎在撞擊的瞬間也
應該因為副車架的設計,而沉入車頭下方、不至於擠到駕駛艙內。

現在的引擎蓋設計也不像以前,都有潰縮區域的打折點,遇到撞擊時還會呈ㄇ字型般捲起。而有些高級房車、例如Jaguar,它的引擎蓋與A柱交接處
、在前避震器上座的上方,甚至還會加裝氣囊,在撞到行人時還能將引擎蓋末端頂起,充當緊急時的行人上半身緩衝墊功用。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