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M1伽蘭德步槍

M1伽蘭德步槍

M1加蘭德步槍(M1 Garand,官方命名: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大陸俗稱「大八粒」)是世上第一種大量服役的半自動步槍,在1936年取代了美軍制式M1903春田步槍,亦是二戰中最著名的步槍之一。 美軍的M1加蘭德步槍最終在1957年被M14自動步槍取代。

早在1900 年8 月,美國陸軍上尉OB 米切姆(OB Mitcham)就曾給在春田兵工廠的軍工部長寫信論述“有關目前歐洲正在著手研製自動輕武器的問題”,但卻沒有引起陸軍高層的重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總結經驗時,許多陸軍官員才意識到自動裝填功能對於單兵步槍的重要意義。在當時M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BAR)雖然已經很優秀,但對於單兵來說卻太重了,無法配發給每一名士兵。於是美國陸軍開始試制一些半自動步槍,不過大部分的試驗都只是把M1903步槍由手動操作轉換成半自動。

約翰·伽蘭德(John Cantius Garand)於1888 年1 月1 日出生在加拿大魁北克一個名叫St. R é mi的小農場,在他兒童時期就隨父母搬到美國康涅狄格州的鄉下居住。伽蘭德在11 歲時在一家紡織廠做地板清潔工,12歲時才上學校。在紡織廠工作之餘他經常著迷地看著周圍的機器轟轟運作,久而久之,他開始利用自己的閒暇時間來學習怎樣操作和維修這些機器,到了18 歲前他已經是這家工廠正式僱用的機械師。在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後,他轉行進入一家生產工具和量具的工廠工作——位於羅德島普羅維登斯(Providence, Rhode Island )的Brown & Sharpe公司(現在,Brown & Sharpe集團被公認為是精密工具和儀表設備領先的製造商)。

伽蘭德對機器和射擊都很感興趣,於是,這兩種興趣的混合很自然地讓他產生了設計槍支的業餘興趣,這最終導致他的職業生涯在1917 年開始發生轉變。那一年他在紐約讀書時得知美國陸軍發出了設計新型輕機槍的招標,於是就開始著手進行設計。他從另一位槍械設計師John Kewish那裡得每星期50 美元的研究資助,這筆錢在當時不算是小數目(注:在另一些資料中指伽蘭德向哈德森·馬克沁展示了這支樣槍,馬克沁又向海軍顧問公司推薦這種槍,政府官員認為伽蘭德的槍設計比較好並願意每星期支付伽蘭德35美元,再加上Kewish的15美元工資,因此伽蘭德每星期總共有50美元作為他的生活費用和設計費用)。伽蘭德設計的輕機槍樣槍(按現在的觀點,實際上是一種全自動步槍)在1918 年6 月完成,並被美國陸軍部(War Department ,根據史實譯為“陸軍部”,而不能譯為“戰爭部”)選中了。不過在申請專利時,Kewish和伽蘭德在關於誰是該武器的創始人的問題上產生爭執,最後伽蘭德獲勝,但Kewish一直指責伽蘭德欺騙了他(當18年後M1 步槍被採用時Kewish再次跑出來說伽蘭德騙走了他應 ​​得的一部分榮譽)。


伽蘭德和他設計的步槍


約翰·伽蘭德在1944年的照片,照片中他正在陸軍高級軍官講解M1步槍的特點,中間的是查爾斯·韋森少將( Major General Charles M. Wesson ),右邊的是吉爾伯特·斯圖爾特准將(Brigadier General Gilbert H. Stewart

由於伽蘭德還只是個業餘設計師,而Kewish不願意繼續資助他的研製,因此美國辦公署在1918 年8 月給伽蘭德在國家標準局(United States Bureau of Standards )內安排了一個正式的職位,並要求他在18 個月內完善他的設計,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陸軍對新機槍失去了興趣,結果伽蘭德設計的第一個作品就這樣流產了。

不過此時的約翰·伽蘭德已經成為公眾人物,於是他被轉送到陸軍軍械部,然後由政府出面在馬薩諸塞州的春田兵工廠給他安排了一個諮詢工程師的職務,在1919 年11 月開始到春田兵工廠去上班,且在1920 年正式入籍成為美國公民。

在1921 年,伽蘭德開始設計一種底火後坐式結構的半自動步槍。但由於他的諮詢工程師職務是政府機關的文職人員,而不是武器設計師,所以當他剛開始推出這種半自動步槍時,以他的民間工程師身份只能以“伽蘭德”來命名這種武器,沒有軍方的試驗編號。代表美國陸軍部的軍械委員會對這種新步槍提出的要求是為坦克兵、騎兵和步兵設計一種.30-06 (7.62 × 63mm )口徑的通用武器,而製造部門提出的要求則嚴酷得多,他們表示,如果可能的話新步槍應盡可能多地使用現有的M1903 步槍的零部件。在接下來的5 年裡,伽蘭德又設計出幾種結構略有不同的方案,但均為底火後坐式原理。

由於.30-06 槍彈的後坐力太大,軍械部在1925 年改變了要求,提出改用另一種膛壓較低的.30 口徑槍彈(在原來的槍彈上改用燃速較慢的發射藥)。由於這種槍彈的底火結構不同於M1906 式槍彈,於是伽蘭德不得不放棄底火後坐式結構而改為導氣式結構。

這時另一個設計師出現了,約翰·佩德森(John Pedersen)也在研製他自己的半自動步槍,他也認為M1906 彈用於半自動步槍上威力過大,於是就設計了一種威力較小的.276 口徑(7 × 53mm ),而且使用該槍彈的步槍可以使重量更輕和增加攜彈量。佩德森在1925 年底完成了他的樣槍試驗,並向軍械部推薦他的設計。由於佩德森本人也是一個傑出的武器設計師,他的主張給軍械部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於是軍械部建議伽蘭德把他的步槍也改用.276 口徑。


裝有10發.276佩德森口徑彈的設計圖

在1927 年至1931 年間,美國陸軍對伽蘭德和佩德森的設計進行了多番對比試驗,同時還有其他競爭者,但基本上是在這兩種設計間進行選擇。最後佩德森的設計在競爭中失敗,他的系統必須使用潤滑過的槍彈才能保證機構可 ​​靠運作,然而潤滑過的槍彈刮起的油污又會堆積在動作機構中並導致卡彈。

這個時候,美國陸軍又提出新的要求,他們要在單兵步槍和機槍上通用相同的槍彈,由於當時還沒有研製.276 口徑機槍的方案,而且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還儲存著大量的.30 彈藥,所以在軍隊中出現了贊成和反對使用.276 口徑的兩種意見。在經過對比試驗後發現,.276 彈的射程和威力是足夠的,所以在試驗成功後,伽蘭德設計的.276 口徑半自動步槍被命名為T3E3 並在1932 年1 月4 日被半自動步槍理事會正式推薦美國軍方採用。

然而,陸軍參謀長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在1932 年2 月25 日,正式駁回了這個經過試驗和集體商議的決定,理由是改變步槍口徑會導致後勤混亂,而且也“無法確定半自動步槍在戰鬥環境中是否有效”(麥克阿瑟批示的原文為:this change will introduce an element of chaos, confusion and uncertainty which, when magnified under war conditions, would more than counteract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any semi-automatic rifle )。此時美國剛進入經濟大蕭條的年代,而國會大刀闊斧地砍掉了許多軍事開支,也確實沒有資金籌備新型槍彈的生產和裝備,而倉庫裡還存放著大量.30 彈藥。於是麥克阿瑟下命立即研製.30 口徑步槍,這個緊急的決定並沒有對伽蘭德有太大的影響,因為他早已經預見到這個情況,早已經設計了發射.30 槍彈的槍型,所以很快就提交了被命名為T1E2的.30 口徑新樣槍 ​​。

春田兵工廠在1932 年3 月開始生產80 支T1E2供美軍進行試驗,同時準備工裝以便大量生產,而這80 支T1E2又被稱為“工廠型槍”。由於製造與加工耗時,這80 支槍平均單價高達1831 元。1933 年8 月3 日,美軍又將該槍命名為M1式.30 口徑半自動步槍。1934 年8 月,80 支改進過的M1步槍運抵阿伯丁靶場進行試驗與評估。試驗反映該槍有多處毛病需改進,於是1935 年5 月,這80 支槍全部送返春田兵工廠進行修改,5 個月後再次進入靶場複試。軍械部對改進槍表示滿意,並建議陸軍採用。就這樣,通過反複的試驗和改進後,美國陸軍在1936 年1 月9 日最終正式定型伽蘭德設計的步槍為“美國M1式.30 口徑步槍”(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 ) ,一般簡稱為M1步槍,但經常被人加上設計師的姓氏而稱為“ M1伽蘭德”(M1 Garand )。M1步槍在1936 年開始逐步取代春田M1903步槍成為製式步槍,而美國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採用半自動步槍為制式步槍的國家。可以說如果不是伽蘭德的先見之明,預先準備好讓他的步槍發射.30 口徑彈藥,美軍步兵將會在有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老槍參加二戰。

剛開始裝備的M1步槍採用的導氣裝置與現在我們所熟悉的不同,事實上是與普遍的導氣式武器都不相同,槍管上並無導氣孔,而是在槍口裝一個套筒式的槍口罩,當彈頭被推出膛口時,部分火藥燃氣通過槍管端面與槍口罩之間的空隙進入活塞筒,推動活塞向後運動。這種導氣方式的缺點是活塞筒與槍口罩連接不牢固,刺刀裝配不穩,準星移動影響精度。此外在實際使用中,還經常出現裝滿了8 發彈艙卻只打了7 發就停射的現象。

在1939 年俄亥俄州佩里營舉行的國家級射擊比賽中,M1步槍顯露出來的問題非常嚴重,有射擊選手向軍方指出M1步槍存在的問題,但軍械部與陸軍不予承認,而且還埋怨射手操作不當。此時伽蘭德的競爭對手與支持他們的政客乘機跳出來推波助瀾,指責政府對新槍考慮不周,並製造輿論聲勢,以致於國家步槍協會與國會官員要組織調查小組,雖然經過調查後認為伽蘭德的步槍仍然是優於發難者之一——約翰遜研製的步槍,但針對故障頻生的情況,軍方還是在1939 年10 月26 日發出“重新設計”的命令。

伽蘭德重新設計了步槍的導氣裝置,改成為在槍管下方開導氣孔的短行程導氣活塞式。在1940 年7 月,美國陸軍的代表在國會官員面前示範經過改進的M1步槍,並讓他們親自試射這支步槍。M1步槍最大的反對者——前陸軍軍官/ 參議院議員歐內斯特·倫迪(Ernest Lundeen)用M1步槍在300 碼距離上連續27 次命中靶心,心悅誠服地相信M1步槍確是當時最好的設計。於是從1940 年秋天開始,所有新生產的M1步槍均採用新的導氣裝置,而由於在1937 年至1940 年這4 年間已經生產了5 萬支舊式的M1步槍且已經裝備部隊,於是這些舊式M1步槍被送到兵站和軍械所改換新的導氣裝置。至於少數未修改的舊槍型,目前正是許多收藏家高價尋求的對象。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直至19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數百萬美國士兵都不知道,他們所熟悉的M1步槍並不是投產前4年出廠的M1步槍。


有意思的照片。一名二戰裝束手持M1步槍的士兵與另一名手持M1903穿一戰裝束的士兵在握手


一名軍隊教官在為民間射手講解M1 步槍的瞄準技巧

儘管他設計的步槍獲得巨大的成功,但由於伽蘭德本身只是個文職人員,他設計步槍的大多數工作都是用他自己的時間來完成的,他一直以來都只是收到其行政職務的薪金,從沒有獲得過任何經濟上的補償。為了表彰M1步槍在武器技術上的革新及伽蘭德的貢獻,美國國會曾討論過一個支付給伽蘭德10 萬美元獎賞的法案,但可惜該法案沒有獲得國會審議通過。不過他在1941 年獲頒發卓越功績服務勳章(Medal for Meritorious Service ),在1944 年又獲頒發卓越勳章(Medal for Merit )。戰後伽蘭德繼續在他的諮詢師職位上工作,直到1953 年才退休,他於1974 年2 月16 日在春田鎮去世。

1957 年5 月17 日,M14式7.62mm 步槍被美軍正式採用,自此M1步槍正式停產。而M1步槍被M14步槍全面替換的工作直到1965 年才完成,但狙擊型仍在越戰初期使用。直到1970 年代中期,M1步槍仍在美國陸軍和海軍中用作訓練步槍。現在,M1伽蘭德步槍仍被許多軍事部門的依仗隊和榮譽衛隊用作禮儀槍。

在太平洋島嶼、東南亞叢林、非洲沙漠、歐洲西部和北部,M1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大多數戰場上都有過出色表現,並在血戰中證明了它本身是一支優秀的戰鬥步槍,精度高,射速快,而且可靠耐用,是一件令士兵信賴的武器。由於在歐洲戰場上,面對以手動裝填的步槍為主的德軍士兵,M1步槍的自動裝填能力在戰鬥中給予敵人巨大的壓力,因此巴頓將軍盛讚M1步槍是:“有史以來設計得最出色的戰鬥工具。(the greatest battle implement ever devised. )”;“一件偉大的武器。(a magnificent weapon. )”;和“世界上最致命的步槍。(the most deadly rifle in the world. )”

由於M1步槍的優異性能,它還被許多軸心國部隊繳獲來使用,日本人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未期嘗試仿製M1 步槍並試製了一些樣槍,但未能投產。

除了 ​​美軍裝備外,M1伽蘭德步槍也根據美國的軍事援助計劃提供給許多其他國家。意大利在1944 年已經加入同盟國,並由伯萊塔公司為意大利軍隊生產M1步槍。在二戰結束後許多美國在歐洲、亞洲和南美洲的盟友都使用M1伽蘭德步槍裝備軍隊,包括丹麥、智利、希臘、土耳其、菲律賓、突尼斯、危地馬拉、海地、洪都拉斯、哥斯達黎加和中華民國都曾裝備M1步槍。前幾年在海地發生的武裝衝突中仍然可以看到M1伽蘭德步槍的身影,這些是中華民國在多年前賣給海地的。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