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殉國的清朝官兵
中日甲午戰爭是近代中國永遠的痛. 這一仗不但打垮了民族自信心. 更打掉了中國2000年來在世界的地位. 而20年培養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沒. 2艘主力艦被俘獲其餘皆沉沒. 而苦心培養的一批人才菁英幾乎陣亡殆盡. 參戰的10位管帶 (艦長) 有7位殉國. 使得中國海軍在往後半世紀一落千丈幾乎無海軍可言. 但他們力戰殉國或自殺也不願被俘虜. 表現軍人基本的尊嚴仍令人尊敬
中日甲午戰爭殉國的清朝官兵: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原名先達,字禹廷,亦作雨亭,號次章。生於安徽廬江縣。清朝北洋水師提督。
1879年,被李鴻章調北洋海防差用。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帶“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在威海衛之戰中,指揮北洋艦隊抗擊日軍圍攻,但未得到上級命令,無奈港內待援,致北洋海軍陷入絕境。最後在彈盡糧絕,援軍來援的希望破滅之後,拒絕了伊東祐亨的勸降,服毒自盡以謝國人
鄧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原名永昌,字正卿,諡壯節,廣東番禺龍導尾人(今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龍珠直街龍延里2號),中國北洋海軍將領,甲午戰爭時陣亡,追贈太子少保,入祀昭忠祠,被譽為民族英雄。
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 擊,不幸一發砲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 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聶士成(1836年-1900年),字功亭,諡忠節, 安徽合肥北鄉(今崗集鄉聶祠堂)人,清末淮軍名將。
光緒十年(1884年)爆發中法戰爭,聶士成奉命率軍赴台,授山西太原鎮總兵。1894年甲午戰爭,聶士成隨提督葉志超援朝,駐軍牙山。於遼東大高嶺一帶,擊斃日軍將領富剛三造,取得清軍為數不多的幾場勝利,以功授直隸提督. 八國聯軍時日軍偷襲聶士成背後,聶士成身穿朝服騎在馬上、目標過大,被日軍擊斃。聶士成在城西八里台中炮陣亡後。義和團本要戮聶屍,因聯軍追至才倖免。清廷朝議賜恤,載漪、剛毅力阻,後來清廷下詔稱聶士成「誤國喪身,實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
劉步蟾(1852年-1895年2月10日),字子香,福建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劉步蟾是中國清朝時北洋水師高級將領,為旗艦定遠之管帶(艦長),官至右翼總兵,記名提督。
威海衛保衛戰中,二十一年(1895年)元月十一日,“定遠”被偷襲入港的日本魚雷艇擊傷,被迫擱淺在劉公島東部充作“水砲台”,因進水過於嚴重,丁汝昌下令放棄“定遠”。當時劉公島局勢日益惡化,因恐“定遠”將來落入敵手,丁汝昌、劉步蟾於正月十六日下令,將“定遠”艦炸散,劉步蟾追隨自己的愛艦,自殺殉國。實踐了生前"苟喪艦,必自裁"的誓言。時年43歲。
黃建勛(1852年-1894年9月17日),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
甲午戰爭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展開大戰,超勇艦不抵日軍四艘主力艦,最終船沉火焚。黃建勛落水後,拒絕救助,自沉而亡。後追贈總兵銜,世襲雲騎尉,恩騎尉世襲罔替。
左寶貴(1837年-1894年9月15日),字冠廷,清末著名將領。回族,山東省費城縣地方鎮(今山東省平邑縣地方街)人。在中日甲午戰爭平壤保衛戰中戰死,是甲午戰爭中清軍高級將領戰死的第一人。
在平壤城玄武門指揮作戰的左寶貴,見牡丹台失守,“知勢已瓦解,志必死”,於是穿上御賜衣冠,登陴督戰,往來
觀察指揮。營官楊某見城上危險,欲挽左寶貴下城躲避,左寶貴將其推開,並親燃大砲向敵軍轟擊,先後“手發榴彈巨砲三十六顆”。部下感奮,拼死抗禦,給予日軍以重大殺傷。正酣戰間,忽一砲彈飛來,將清軍火砲擊碎,彈片擊穿左寶貴肋下。左寶貴負傷不退,裹創再戰,血染征衣。不久,又一彈飛至,左寶貴中彈撲地,將士趕去看時,左寶貴的身體已被砲彈擊穿。當時尚能說話,下城後隕歿。 左寶貴是甲午戰爭中清軍高級將領血戰沙場,壯烈殉國的第一人。
左寶貴犧牲後,奉軍失去主帥,無人指揮,日軍乘勢佔領了玄武門。營官楊建勝挾左寶貴屍體欲自玄武門衝出,可是日軍已進城,“塞滿街巷,楊某亦死亂軍中。”兩人忠骸,均不知下落。
林泰曾(1851年-1894年),字凱士,福建侯官縣(今福州市區)人。清代北洋海軍高級將領,為左翼總兵兼鎮遠艦管帶。1894年中日黃海海戰後,鎮遠號入港時觸礁受損,林泰曾自認失職後服鴉片
林永昇(1853年-1894年9月17日),又名翼昇,字鍾卿,福建侯官人
中、日黃海海軍大戰,從中午12時55分開始。戰火一開,日艦快速橫越“定遠”、“鎮遠”兩艦,進攻北洋艦隊的左、右翼。右翼的“超勇”、“揚威”艦旋即中炮起火沉沒。午後3時半,左翼的“致遠”艦被魚雷擊中沉沒,“濟遠”、“廣甲”2艦離陣,“經遠”艦失去掩護。日本的“吉野”、“高千穗”、“秋津州”、“浪速”4艦乘機專力進攻“經遠”艦。“經遠”艦被逼出陣外,在號稱“帝國精銳”的“吉野”艦等圍攻下,中彈甚多,“船群甫離,火勢陡發”。在緊要關頭,林永昇沉著指揮,“發炮以攻敵,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條”。激戰中,林永昇發現有艘日艦受傷,便下令“鼓輪追之,欲擊使沉”。但“猝為日艦所環攻,船身碎裂”,林永昇亦“中彈破腦而亡”。戰後,清政府下詔照提督例優恤,追贈太子少保。
林履中(1852年-1894年),字少谷,福建侯官人。
1894年7月25日中日開戰,9月17日中日海軍主力在黃海遭遇,展開激戰。“揚威”是北洋水師中艦齡較老,作戰和防衛能力較弱的老艦,又處於 右翼陣腳最外側。由於北洋水師陣列跨度較大,“ 定遠 ”、“ 鎮遠 ”的砲火不能支援到兩側陣腳的戰艦,於是“揚威”、“超勇”便遭到日本游擊隊"吉野"等四艦的猛攻。“超勇”、“揚威”先後中彈起火,正在此時,“ 濟遠 ”艦竟然轉舵逃跑,“撞揚威舵葉,揚威行愈滯,敵彈入機艙”,艙內彈炸火起,“漸不能支”。在此危急時刻,林履中親率千總三副曾宗鞏等發炮攻敵不止。但“揚威”首尾各炮已不能轉動,而敵炮紛至,艦身漸沉於海。林履中登台一望,奮然蹈海,都司幫帶大副鄭文超和守備二副鄭景清同時落水。當時,“左一”魚雷艇駛至,投長繩相援,林履中推而不就,隨波而沒,時年43歲。時人讚他“見危授命,激烈效忠,其所謂臨大節而不可奪者”。清廷得知其事後,下旨按總兵例議卹,並世襲騎都尉世職。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