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韓國臨時政府在中國的歲月

韓國臨時政府在中國的歲月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韓語:대한민국임(림)시정부/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簡稱臨政(韓語:임(림)정/臨政)是朝鮮半島在日韓併合後,於1919年在上海法租界成立,後搬遷至中華民國重慶的一個臨時政府,被稱為「韓國民族獨立運動的聖殿」。該臨時政府未曾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而國民政府當時雖也未正式承認,但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給予其極大的援助,如協助訓練地下武裝及情報人員,並為其在國際範圍擴大影響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是朝鮮半島在日韓並合後,於1919年在上海成立的一個流亡政府,被稱為“韓國民族獨立運動的聖殿”,中韓建交以來所有韓國總統必然蒞臨朝聖。大韓民國在上海正式確立廢除君主制,成立民國;在上海選舉出了大韓民國歷史上第一任總統,第一任總理和第一任所有部長級長官;在上海召開了大韓民國歷史上第一次政府代表會議;在上海成立了大韓民國歷史上第一個議會;在上海通過了大韓民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今天的韓國政府亦以在上海成立臨時政府的1919年作為大韓民國的開國元年

1919年4月11日,又在相同地點召開了大韓民國臨時議政院第一屆會議。選舉李東寧為議長,孫貞道為副議長,李光洙、白南士為書記。制訂《大韓民國臨時憲章》十條,決定不採用君主制,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通過臨時政府《施政綱領》和政府成員《宣誓文》,確定採取國務總理制,選舉李承晚任國務總理, ​​安昌浩任內務總長,金奎植任外務總長,李始榮任法務總長,崔在亨任財務總長,李東輝任軍務總長,文昌範(一說申錫雨)任交通總長,秘書長為趙素昂。由於當選者當時很多還不在上海,遂又選舉申翼熙任內務次長、玄楯任外務次長、李春塾任財務次長,鮮于赫任交通次長、曹成煥任軍務次長、南亨佑任法務次長,負責各部日常工作。並通過了告全體國民《佈告》和告世界各國政府《宣言書》。

1920年12月,李承晚在上海正式宣誓就任大韓民國臨時大總統。然而,由於李承晚既拒絕長時間離開華盛頓,又不願把行政裁決權交給上海的大韓民國總理, ​​加劇了臨時政府內部矛盾。因此,1925年3月上海臨時政府的議政院終於決定彈劾李承晚。20年代後期金九成為臨時政府負責人

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遷往四川重慶(現重慶直轄市);1945年,日本投降後遷回國,成為了今天的韓國。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於1940年9月17日在中華民國戰時首都重慶成立韓國光復軍總司令部,李青天將軍出任總司令,李范奭將軍出任參謀長。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9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發表對日宣戰聲明書,正式對軸心國宣戰,並宣布重慶為大韓民國「借地辦公」的臨時首都,重慶成為中韓兩個國家的首都。

由清朝到中華民國政府. 對被日本併吞的韓國流亡政府出錢出力. 協助支持不求回報. 即使在抗戰艱難時候仍鼎力資助. 並為韓國流亡政府訓練成立軍隊. 並於日本投降後立即將韓國流亡政府及軍隊遣送回韓復國



韓國臨時政府重慶舊址


南韓獨立運動領袖金九


中華民國為南韓培養軍事人才,並給予財政上的援助。中國方面幫助南韓臨時政府從上海撤至南京。1937年11月底國民政府機關離開南京向重慶轉移。南韓臨時政府成員及其家屬在中國當局的安排下,1938年3月到達長沙。圖為抗戰期間,南韓臨時政府設在重慶的辦公處


重慶郊外為新編入朝鮮義勇隊的韓籍戰士


1940年4月,韓人“光復陣線”要求中國當局允許在中國領土建立另一支韓人武裝隊伍———“南韓光復軍”。9月,中國政府允許尚無外交關係的南韓臨時政府在中國領土上建立了一支“國軍”。1939年,日俘收容所舉行南韓籍俘虜加入朝鮮義勇隊儀式。


國軍”在中國領土內活動期間隸屬中國軍事委員會管轄,受其指揮;糧餉配備均由軍事委員會直接補給,服飾上也綴以青天白日軍徽。在此期間,中國政府還幫助韓人左翼組織籌建了朝鮮義勇隊。圖為朝鮮義勇隊中的女隊員


1940年,南韓光復軍在重慶成立,劉峙將軍代表中國政府致賀。右為南韓臨時政府主席金九


1940年,南韓光復軍成立典禮。中間著深色衣服者為南韓獨立運動領袖金九,其右為光復軍總司令李青天。


1945年11月,蔣介石在重慶與即將歸國的南韓臨時政府成員告別。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