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劉禪不是昏君!

劉禪不是昏君!

樂不思蜀的劉禪是不是昏君?
在史實上劉禪應該不昏。相反,他是相當的有自知之明和放權的膽識。這可以由他和他的相父的關係可見。劉禪和諸葛亮的關係可以拿明代神宗和張居正的關係來看。劉禪是劉備托孤的,同樣神宗也是由上代的皇帝托孤的。據說當日神宗是張居正的學生,神宗在遊玩被太后發覺,太后就冷冷的丟了本霍光傳給他看。霍光曾經恃權廢帝另立,於是神宗忌張居正權,張居正一死,奪爵抄家。但是我們看到劉禪的表現,他放手讓諸葛亮出師伐魏,大膽放權。本可以用尚書令李嚴來和諸葛亮相抗,奪其權,卻反而為了諸葛亮嚴懲李嚴。他的高度放權不是他精明之處嗎?反而明神宗在張居正死後奪其爵抄其家,再把矛頭指向和張勾結的太監馮保。權他是集了,然後呢?親政三十多年,有二十多年不上朝。可以看見劉禪和昏君的不同處。
劉禪在諸葛亮死後本來也可以奪爵抄家再貶亮派。然而事實上呢?出師表上寫的費禕蔣琬他用了,諸葛孔明的遺言他辦了,姜維請旨伐魏他許了。太監王甚麼的只不過說過了兩句壞話,一是對孔明一是對姜維。劉禪的態度也是將信將疑。諸葛亮入蜀十年而亡,蜀漢國祚足有四十多年。後半段這三十多年究是由誰撐起大局?尤其是後來蜀中無大將無能臣,劉禪仍可以撐過來。蜀亡之後永安守將羅憲和部下在都亭哭了三日,蜀國將士忿恨可以用刀劍裂石。然而諸葛亮屍骨都已經寒了,這些民心所向者誰?劉禪的投降不也可解釋為避免戰禍嗎?

自劉備正式稱寡,迄蜀亡,共傳兩代,四十三年,其中劉備佔三年,劉禪佔了四十年之久,在劉備治蜀三年間,就因伐吳之舉,使國內一空,南中反叛魏策動北方鮮卑,南方異民族,發動五路十萬大軍南征蜀地,東吳意向不明,使蜀差點走向亡國之途;但在劉禪登位,重用諸葛、蔣琬、費禕、董允的結果,蜀漢享有三十年以上安定,雖戰事仍有,但政治清明,法理有序,直至延熙十六年(253 年)費禕遇刺身亡,國內良臣賢將之前已相繼凋零,蜀中名將僅由年已五十三的姜維獨撐大局。在少賢相輔佐之際,政治才逐漸下坡,但仍維持十年之久,在天下未亂蜀先亂的古諺中,除了對諸葛遺澤感到敬佩之餘,更為劉禪能大膽放權感到喝采。
我覺得劉憚不是昏君!就打仗而言為的是什麼,宣揚理念嗎?當然是滅了其他二國統一天下,但是諸葛死後,蜀國能用之兵和大將實在不多,明知打也打不過人家,為何要搞的生靈塗炭呢,所以才會有主戰和主和,他投降等於也是救人民於水火,人民最重要的是安居樂業,才不管誰當王咧!?

中國人智慧象徵的時代
大家可以換個角度來看...打仗,如果要召你去打,你願意嗎?
更何況要花費的人力,物力,都是很大的消費,雖說漢中是塊肥沃之地,長期打仗下來損失我相信也是不小的,而且是一打就幾十年,人民也是會疲憊的,蜀國會滅亡,不能只怪劉憚,形勢比人強啊!!就像有歹徒拿刀子壓著你時,問你說我長的帥不帥,就算他長的"很抱歉"你也是會說"你很帥"...

劉禪十七歲即位,劉備在蜀三年,換言之劉禪可說至小即隨著部隊而行(因其父一直沒有真正的根據地),而對於劉備集團中的人物關係,人事情形,多少也該有一定了解,對於局勢的發展等等,在耳濡目染之下,他的見識該有一定。在蜀四十年間,先有李嚴、諸葛之爭(雖諸葛不願),後有主戰(姜維),主和(蔣琬、費禕)之執,但始終未有所謂白熱化的衝突出現,劉禪的認知與態度,佔了相當分量,可見,在處理的手法上,後主有相當的柔度,五十多年的歷練,若要說劉禪是個不知政治為何物的人,恐難自圓其說,所以劉禪有可能是因自保,而有樂不思蜀之言

最後的樂不思蜀,我覺得這條對昏君的指控最為無稽。劉備在新野城生下劉禪,其後赤壁之戰、奪荊州入益州。可以說,劉禪由小到大都是在政治場上打滾的,尤其是他老爸還沒有根據地。而在後來他的政治手腕也不見得差,那麼他的樂不思蜀是不是演戲呢?我想是的。我不認為每個亡國之君都要學李後主唱「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唱得被皇帝「喀嚓」了才算愛國名君。而且誰都知道李後主才算是昏君……
總括而言,我覺得劉禪不是昏君!!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