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
1#
大 中
小 發表於 2013-5-29 00:18 顯示全部帖子
努力,就能挖出一個大洞來-金門擎天廳
努力,就能挖出一個大洞來-金門擎天廳
廳內壁面的提字
1949年,不論對台灣或中國大陸的人民來說,都是一個特別的時間點。 1949年10月的時候,金門縣全境由軍方接管,成為兩岸對峙的最前線,眾多軍人駐紮,並且開始設置各種戰備工事,包括:坑道、碉堡、砲陣地…等等。曾經聽當時在金門當兵的老師提起,當時資源缺乏,再加上運輸不易,因此島上並沒有什麼大型機具,建築基地、戰備工事都是駐軍一人一鏟,全部由人力來完成的。
人工挖鑿的巨大地下集會廳舍
軍管時期的金門島上,水源少、資源少、倒是石頭不少,金門是台灣少數屬於花崗岩地質的區域,花崗石岩壁的密度比普通大理石還要大上三倍。這麼堅硬的地質、困難的環境,「人定勝天」這句成語在這裡得到印證,1963年7月,單靠簡單的機械工具和炸藥,在金湖鎮太武山腳下挖鑿出長約50公尺,寬約18公尺、高約11公尺,可以容納上千人的「擎天廳」,如果說把空間換算成體積,大約是9,900立方公尺,就算是用20噸的大卡車來載也要660輛次才能夠載得完。
擎天廳內部沒有柱子,高度超過三層樓高,天頂上留著軍士們辛苦鑽鑿的痕跡,並且與其他坑道相連,戰時是作戰中樞,也曾經當作傷患收容所,後來轉做官兵休閒娛樂場所。由於位在軍事管制區內,過去一般遊客是無法前往實際體驗。隨著1992年終止戰地政務、開放觀光,鬼斧神工的軍事結晶,轉變成金湖觀光的寶貴資源,現在只要到金門觀光旅遊的網站上,事先辦理簡單程序,就可以申請參觀位於金湖鎮雄偉壯闊的擎天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