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吻鱷研究 啟發人類換牙夢
美洲短吻鱷的笑容奇醜無比,但新研究報告發現,這些巨型肉食性爬行動物,可以協助改革人類的換牙技術。
「探索頻道新聞網」(Discovery News)報導,短吻鱷的牙齒數量很驚人。大部分的短吻鱷一生可以長出3000顆牙齒。一隻13英尺長的短吻鱷,總共擁有80顆牙齒,在存活期間,估計每顆可換牙約50次。
如今科學家突然閃現的靈感是,短吻鱷的牙齒並非完全與人類不同。主要差異在於,當成人人類失去牙齒時,就永久失去了。
這項事實提供了有趣的線索,讓科學家可以探究早期人類祖先吃的食物種類,這些食物一定不能太硬或太難咬,否則人類就能演化出更好的換牙系統。
為了進行這項最新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發育生物學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榮譽主任鍾正明與同事,研究美洲短吻鱷不斷長出牙齒的過程。研究報告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
從詳細的短吻鱷牙齒成像可以判定,在早期牙齒發育階段,短吻鱷的象牙質會在牙齒尖端長出凸出部分。這個凸出部分據信含有休眠幹細胞。
短吻鱷失去牙齒時,某種類型的蛋白質就會釋放出來,活化這些幹細胞。這些蛋白質會迅速發揮作用,讓新牙開始長出來。即使是在研究人員拔出短吻鱷的牙齒時,新牙還是會長出。
藉由辨識出獨特的「活化」蛋白質與幹細胞類型,科學家就可能讓牙齒重生過程,應用在失去牙齒的人類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