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世代:就用熱血打敗全球倦業潮吧!
闖世代:就用熱血打敗全球倦業潮吧!
『輕輕的,你也能撼動世界。』──印度國父 甘地
時間回到一九九○年代初期,一名名叫榮恩.艾維區爾(Ron Avitzur) 的27歲軟體
研發工程師,正在為蘋果電腦的某項「機密專案」努力工作。這項專案問題重重,因
此最終被迫終止。不過,艾維區爾仍決心完成他所負責那部份的工作,並且開發出了
「數學方程式繪圖軟體」(Pacific Tech Graphing Calculator)。然而,由於這個
專案被終止、他與蘋果電腦的派遣合約也因而取消,簡言之,他失業了。
他並沒有回家去修改更新履歷表、找新工作,相反地,他每天都出現在蘋果電腦公司
裡,就像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一樣。他的門禁卡並沒有被收回,也沒有失效,因此他仍
可以進出辦公大樓。他發現,新舊生活的最大不同之處,除了名目上的「失業」這個
小問題,以及偶爾得回答保全人員幾個尷尬問題,或當有蘋果的正式員工來上班、他
必須移動座位之外,就是沒有薪資收入。
艾維區爾說,當他失業之後,他比以往更努力工作,每天工時都在12到16小時之間,
沒有一天間斷。有時候,有人會問他,為何一直出現在蘋果電腦的辦公室裡,或者,
問他是否還在蘋果工作,他從不說謊,但他也說了很多防衛性的話,大家只好帶著疑
惑緩緩離開。
有幾次,他被要求離開蘋果的辦公室,甚至是在警衛人員的看護下離開,但隔天,他
依然出現在蘋果電腦的辦公室中。當他的門禁卡被回收後,他只好在門口等著,然後
再尾隨其他員工進入辦公大樓中。
他說服了一名在蘋果電腦上班的派遣工程師,希望他們能一起把他的舊專案完成;他
們沒有領任何薪水,也沒有任何企業要求他們必須要這樣做。他們兩個人,最後拿到
蘋果電腦提供的廠商門禁卡(與維修員工所領的門禁卡一樣),方便讓他們兩人進出
辦公室。他們發現,沒有主管的監督,沒有任何需要參與的會議,根據艾維區爾的說
法,他們的「生產力高到令人難以置信」。
艾維區爾曾問過自己,為什麼要「溜進一間價值80億美元的企業,做沒薪水的工作?
」他的答案是,「蘋果當時正遭逢財務危機,所以我們對自己開個玩笑,我們是在為
一間非營利組織工作。」他後來半開玩笑地說,他本來試圖以同樣的方法,要進微軟
發展「數學方程式繪圖軟體」的微軟98版,「但令人遺憾的是,微軟大樓的警衛比較
森嚴。」
不論正式或非正式,他與他的夥伴二人,都不是蘋果電腦的員工,但他們最終卻完成
了數學方程式繪圖軟體。這項工程需要辛苦工作好幾個月的時間,從撰寫複雜的程式
碼,到軟體測試。在這過程中,他們徵求幾位蘋果的正式員工協助,這幾位員工都非
常重視品質,也具有設計繪圖軟體的專長,並熟悉使用者介面。他們多數都認為,帶
點顛覆意味的案子才是一種趨勢,也就是艾維區爾補充形容的「很酷」。
當時,該公司有一位特別的工程師,他隸屬於蘋果的「Golden Master」 硬體部門,
意即他職掌下的硬體設備,都是即將量產上市的「準產品」雛型。這名工程師正預備
執行Mac 電腦的量產專案,「他對我說,若我能趕在量產前,把軟體提供給他,這個
軟體就能夠被存放在最新版Mac 電腦的硬碟中。」艾維區爾說。
他們準時把軟體提供給這名工程師,儘管情況對其不利,但因蘋果公司並未控管限制
,因此這套數學方程式繪圖軟體,就被納入正式系統中。從那一刻起,艾維區爾說,
這套軟體就開始在兩千萬台Mac 電腦中被使用。
這整齣越軌戲碼結束後,艾維區爾接受《紐約時報》專訪,他與研發夥伴的照片被刊
登在報紙商業版首頁。蘋果電腦公關部的一名女職員聯絡艾維區爾,並對他說,軟體
工程師不能對外接受媒體的採訪;但艾維區爾回應她,「妳很難對一名不該被開除的
員工,做出這樣的要求。」
當艾維區爾分享這段故事時,他很清楚地說明了,他所做的這些事,部份是出於他對
一項專案純然的興趣和信賴,以及他想幫助學童們提升數學能力的慾望。「公立學校
根本沒有經費購買軟體,因此,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在出廠前就把軟體安裝進去。
」他說。不過,他也大方地承認,他之所以這麼做,有一部份也是為了「推翻強權」
。
在他的派遣合約被終止時,他依舊在蘋果電腦裡工作,他說,這是因為他喜歡「依循
自己的主張,所帶來的工作自由」,同時他也補充,「也有一部份是因為,創作出某
件事物所帶來的純粹的快樂。」
儘管這是一個偷偷摸摸、公認具顛覆性、而且是在蘋果電腦公司高層不知情的情況下
所進行的事情,但這行為,也非全然不見容於軟體業、不至於被列入「駭客」的罪狀
;即使如此,艾維區爾卻將此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他失業後,反而溜回去蘋果電腦公
司,幾個月來都不支薪的工作,他的所作所為,在多數人的標準裡,是有一點不正常
的。
實際上,榮恩.艾維區爾是一股顛覆力量的象徵,儘管他的生產力相當高。而他的故
事之所以這麼令人注目,是因為他使某種型態變成了一個榜樣,這個榜樣可能是個人
觀點、面對機會時的方法,或者,最起碼是一種開創新局的態度。透過我採訪與書寫
的許多對象,我發現,他們多數都曾有過這種行為;他們都有渴望撼動人的傾向,或
者就像榮恩所說的,為了「推翻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