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悲劇陰霾非藥治療好選項
有精神創傷的人,並非一定要用藥物來做治療,可以嘗試些非藥物性的治療方式。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可以利用藝術治療、心理諮商、親人的傾聽與陪伴等,都能有效幫助患者走出精神創傷。
藝術治療包括舞蹈治療、繪畫治療、音樂治療等,患者可選擇適合自己的來做治療;而心理諮商則幫助患者做一些回溯的動作,並以心理正向療法為主。葉主任表示,這些都需經由專業、臨床的心理諮商來做才行。
像是親友們,則可以「傾聽與陪伴」的方式來幫助有精神創傷的家屬,話似簡單彈藥如何來做呢?葉主任也提供傾聽的技巧,首先需聽完患者的話,在說支持性話語,如「恩,你說的對」等,千萬不能給予建議。
而陪伴則是大部分的人較能做到的事情,像是第一線進入災區的宗教團體、志工等,其實在災民有急性期的創傷症候群時,給予適當的陪伴,是有幫助的。
另有些人則是等到時間久了、生活安頓、適應上出問題時才會出現創傷後壓力症侯群,葉主任也表示,此症狀在2~3個月甚至半年後會最明顯。
若是小孩則會出現過度依賴、上課不專心、就學困難、處在害怕恐懼中,此時可利用傾聽的方式,讓孩童把話說完;而對於成年人,至少會知道現在的自己是跟以前的不一樣,不能只是傾聽與陪伴即可,而是需要就醫做進一步的治療。
耕莘醫院精神科醫師張盛堂也表示,若發現自己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時,首先需先接受它,在以團體的回顧方式來做治療,若一周內就能做回顧治療時,其處理創傷的能力也就能增強。
後期才發現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時,因為會出現不可預期的行為反應,建議可以放鬆的方式來做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