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腎臟病警訊 注意 排尿 水腫 高血壓
炎炎夏日到來,加上午後雷陣雨,天氣濕熱高溫,身體新陳代謝變慢,常常會有水腫的情形發生。水腫情形除了體質性的問題外,有時候也是腎臟病的前兆之一。腎臟病除了有水腫情形外,還有其他,如排尿困難、高血壓等,國泰綜合醫院腎臟科醫師馮祥華表示,腎臟病有7大線索可供參考,如果有這些現象,可能是腎臟出現問題。報導╱黃筱筠、廖雅玉 攝影╱吳朝奎
吃那麼多藥,會不會危害腎臟?(設計對白)
排尿出現困難
可能在小便時出現灼熱或是疼痛感,或者是出現多尿、乏尿的情形,每天的尿量若超過3000c.c.就是多尿的情形;若是每天的尿量少於500c.c.就是乏尿。甚至在正常飲食下,夜晚睡著後卻要起床2到3次排尿的夜尿症,若出現這些排尿上異常的情形,可能腎臟已經有問題。另外,若排尿時,尿液顏色呈現鮮紅、暗紅色等血尿情形,或是排尿時發現尿液起泡,且久久不散,可能是蛋白尿的情形,也可能是腎臟已經出現毛病。
身體出現水腫
最常見於下肢腳踝浮腫、其次則是在眼瞼或是眼睛周圍浮腫,甚至可能因代謝出問題,體重莫名增加。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是血糖控制不穩的人,血管內皮細胞功能較差,水分易在血管外累積,造成水腫也使得血管循環不好,可能會導致腎臟功能變差。
有先天免疫疾病
有自體免疫方面的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多發性血管炎等,這些疾病原本的特性就會侵犯到腎臟,造成腎臟病變。因此有這些先天疾病的患者,除了原先診治的醫師外,也需要經由腎臟科醫師診察,看是否有腎臟病變。
有家族病史者
若家人有腎臟疾病,如遺傳性腎炎等,也是腎臟病高危險群,要儘快檢查自己的腎臟是否有病變。每年最好進行1次健康檢查,需要檢查尿液、血液等,若血中尿素氮和肌酸酐超過正常值,加上有噁心嘔吐、體重減輕、易疲倦等情形,可能是有腎臟病了。
長期服用藥物
長期服用腎毒性的藥物,如止痛藥、抗生素、含有重金屬的藥物或來路不明的偏方草藥等,都可能會造成腎臟的病變。
高血壓會影響
原發性高血壓或是繼發性的高血壓都可能影響血管硬化,也可能影響腎臟血管,造成腎臟機能出現問題,而腎臟病本身又會使得血壓升高,兩者互相影響,高血壓病患平日要控制好血壓。尤其是已經有20年以上的高血壓病史,更是高危險群。
出現不明貧血
腎功能差的人,因為腎臟製造的紅血球生成激素不足,會導致病人貧血以及容易皮下出血,因此身上可能經常出現瘀青。或是解黑便、腸胃出血卻找不到確實的病因,也可能是腎臟病的徵兆。
要保健
如果不幸罹患腎臟病,應該請腎臟科進一步檢查是罹患哪一種腎臟病。而有腎臟相關疾病的人,日常的飲食攝取、喝水量等更要注意及控制。
限制蛋白質攝取
蛋白質的食物跟肉類必須減少,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以不超過1公克的蛋白質為限,病情越嚴重,限制蛋白質的攝取越嚴格。鹽份、脂肪量與總熱量,也應該減少。詳細飲食內容,可請腎臟科醫師轉介營養師討論指導。
喝水量須要控制
腎臟病患者喝水量大約每天的尿量再加上500至1000c.c.的水量,喝水過多可能造成水腫,過少則可能因為缺血而傷害腎臟。
徹底治療炎症
若是腎臟病患者,不論是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發炎、尿路感染等發炎情形,都應該徹底治療,否則也會加重腎臟病。
專家說
控制高血脂 體重
有高血脂症、膽固醇過高、或是三酸甘油脂過高、體重過重等人,也都是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平常更需要注意需要、控制這些危險因子。
國泰綜合醫院腎臟科醫師馮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