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冬至節的習俗

冬至節的習俗

不要認為中國黃曆十一月的冬至只是一個節氣,其實在古代它更是重要節日,俗稱「冬節」。

在古代的殷周時期,曆法規定冬至的前一天為歲終之日,所以冬至節的意義實質上應該與今天的過年相同。後來的夏曆中冬至也是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被稱之為「亞歲」。

古時候每到冬至節都要舉行慶賀儀式,期間朝廷要休假三天,臣不上朝、君不聽政,民間也要歇市三天來歡度節日。

古時冬至節中最重要的禮儀,就是要由學董牽頭宴請教書先生。先生要先帶領自己的學生拜祭孔子的牌位,然後由學董帶領眾學生共同拜謝先生,所以古代民間曾有「冬至節教書的」的諺語,講的就是這種尊師重教的禮儀風俗。

以前,在冬至節東家會按傳統設宴招待夥計、結算工錢,並且相互商議下一年的工作。

而各家各戶過冬至節,卻會因主人的愛好和文化素質不同有著不同的方式。因為從冬至之日起便進入了數九寒冬,就要數三個九。於是,有一種被高雅之士所喜愛的活動就是做九體對聯,這九體對聯是每聯九字,每字九畫,每天在上下聯各填一筆,如上聯寫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聯對以「秋院掛秋柿秋送秋香」,稱為「九九消寒迎春聯」。

另外還有塗畫「九九消寒圖」的,就是用素墨勾畫出一幅有著九九八十一朵的梅花,每天用紅筆或黑筆塗染一朵花瓣,花瓣盡而九九出,稱為「九九消寒圖」。所以,民間至今還保留有描述九九消寒圖的民諺:「下點天陰上點晴,左風右霧雪中心。圖中點得墨黑黑,門外已是草茵茵。」

與九九消寒圖相似的還有九九消寒表,就是橫十畫、豎十畫,製作成一個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塊圖表,每天塗抹一格,三九盡則格滿。亦有作九九消寒句的,便是將白紙上畫幾個中空的格子,選好幾個相同筆劃的字,每日寫一筆,最後成為一句話,如「亭前屋後看勁柏峰骨」等。

家裏的舅姑等長輩會在冬至節也為甥侄等晚輩送鞋贈帽,送給男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手工刺繡的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刺繡多為花鳥。

節日期間,大人們總喜歡抱著小孩串門子,誇耀舅姑贈送的鞋帽。其實最開始的風俗是贈鞋於舅姑的,《中華古今注》說:「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不知何時這種習俗逐漸變成了舅姑贈鞋帽於甥侄了。

在冬至節期間,女孩子們會玩踢毽子的遊戲。男孩子們則會玩一種打崗的遊戲。此遊戲是每人各持一塊手掌大的方形扁石片,一方在遠處立起後,另一方按規定的動作依次序擲擊瞄打,對方的石片被打倒後,另一方再繼續往下進行,失敗後即與對方交換擲打,先完成全部程式者為贏。形式也是各種各樣。

冬至節,在中國北方自古以來還流傳吃水餃的習慣,和「冬至吃水餃醫治凍耳朵」的傳說。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