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台東池上稻米遊玩體驗「金」豐收

台東池上稻米遊玩體驗「金」豐收

花東是一處充滿著青山綠水,有台灣的後花園之稱,一座又一座綿延的高山錯落有致景象,不管晴空萬里而景致翠綠鮮明或天空陰霾而形成雲霧氤氳,都各具風味。不妨趁著休假時分,與家人計劃一趟冬季東之旅!

台東池上客家文化園區目前有鄭梅玉草編展,展期至3月18日,一個個草編作品精緻,有達悟人生活情形、有炸寒單熱鬧景象、有漁人補魚的辛勤,有頑童被鵝啄的莞爾狀況等,精細的編製手法,讓人讚嘆不已。

台東池上牧野渡假村裡設置永浴愛河鐘、大水車與圳魚梯等,每遇枯水期,台東農田水利會擷取卑南溪水,供池上、關山等地農民灌溉,但目前結合生產、生活及生態的「三生」觀念,建造池上圳魚梯讓各類魚種,在枯水期或溪水斷流時有條「生」路。

客家文化園區前面不遠區就有池上鄉農會主題花園展,五顏六色的花朵繽紛美麗!池上鄉因生產「貢米」而出名。歷經一個世紀,在池上鄉農會與本地農民的共同努力下,池上米不但蟬聯全國三屆稻米競賽總冠軍,更在民國2007年成為全國第一家通過稻米產銷履歷農會,碾米廠儼然成為生產冠軍米的聖地。2011年更通過經濟部觀光工廠評鑑,晉身成為全台灣農會體系中第一家稻米加工觀光工廠 。

廠區設有「金色豐收館」館,內含文物區、體驗教室,還提供免費的場區預約導覽,以及禮品展售中心、餐廳等服務及設施。結合專業碾米加工製程、米食DIY體驗與池上農事體驗活動等,以期提供旅客一個感性休閒與知性教育之場所,成為一個兼具教育與休閒的景點,適合戶外教學與闔家一起深度旅遊。

古時候農家自存或繳租都是用稻穀,而要把稻穀化為米,就必須以「礱」來碾磨使糙米與穀殼分離。以竹、土、木為材料的礱,台語稱為「土礱」。「土壟」外表以竹篾細密編織圍筐,裡面以紅黏土加鹽水拌合而成,乾後硬度有如石材,上下座均為圓形,上下座相吻合處各以質地堅硬木角條嵌入並使之相錯,轉動上座稻穀即由漏斗狀孔流入木齒中碾破,糙米與外殼由下座周圍緣溝流入。傳統謎語有云:「竹唇柴齒,食粟放米。」其謎底即為「土礱」。

推動土礱可是一門學問,而且一般要把稻穀碾成可食用的糙米必須經過3至5次土礱的碾製才可食用,所以必須懂得運用巧勁與身體四肢的協調才能輕鬆地推動土礱,對於現代人來說,是學習老祖宗智慧難得的機會。

依照古法推土礱將稻穀脫殼,再利用風力與重力使粗糠與糙米分離,放入現代的精米機立刻碾製成新鮮的白米。每人只要150元就能帶回自己親碾製的白米,外加帶回一只花布包。

這些深度之旅景點相當臨近,一次即可賞四種不同風味情趣,遊玩享樂趣「金」豐收!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