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陰曆是誰發明

陰曆是誰發明

中國的陰曆,又稱農曆,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很多的傳統節日,像春節,中秋都是陰曆的節日。不過,若是問起陰曆的規則,怕是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多數人知道初一是新月出現的那一天,月圓的那一天則在十五左右。不少人也知道二十四節氣在陽曆的每月中大概的日期。再細節的概念如閏月對大多數人則不甚了解了。本人經過一番查找與閱讀,終于對陰曆的規則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此願與大家分享。
首先陰曆以月為基本單位,一個月以新月出現的那一天為始直至下一個新月出現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轉的週期介于29到30天之間,陰曆的一個月也就由新月出現時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與陽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節的前一天常稱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陰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個月的時間較陽曆年即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短11天左右,為了使陰曆年與陽曆年保持相對穩定,每隔兩三年就需要加入一個閏月。大約每十九年要加入七個閏月。而二十四節氣則是由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確定的。以每年的冬至為始,每15度為一個節氣。是故二十四節氣在陽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時以二十四節氣指導農耕,這就是陰曆又稱農曆的原因。其中陽曆下半月的十二個節氣又稱為中氣。中氣出現的時刻和閏月的確定有直接的關系。

陰曆為最簡單、最直接的一種曆法,以月亮(太陰)盈虧周期的長度為根據所制定。以月朔日(即月亮位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為初一,也就是在日落後首次觀測到眉形月初現的那天。這種曆法可直接從月相約略知道日期,故為世界各民族最早使用。

月亮盈虧周期為29.5306天(29日12時44分3秒)稱作一個朔望月,實際使用時必需整數日,所以陰曆以大月30日、小月29日交互更替。故一個陰曆年以12個月合計僅為354日8小時48分,和回歸年(365日5小時48分46秒)相差近11日,如此年復一年的累積誤差,將使陰曆年的日期逐漸與季節脫離,無法永遠固定在某一季節上。


試想某人使用陰曆年,出生於冬季,8歲時他在秋季唱生日快樂歌,16歲時在夏季開生日派對,25歲時在春季慶祝生日,而後在33足歲(陰曆年)時回到冬季過生日。然而同時地球只繞太陽轉動32圈,也就是說以現代人觀點只有32足歲而已。

阿拉伯人所使用之希吉拉(Hijra)曆即為”純”陰曆,中國回族也使用希吉拉曆,稱為「回曆」,較出名者為伊斯蘭教徒每年實行的齋戒月(Ramadan月)及作為朝拜日的金曜日(即星期五)。然而現行世界各國通用者則為陽曆;另唯有華人生活圈仍採用推算精準卻最具智慧實用的陰陽合曆,即所謂的農民曆,簡稱農曆或舊曆 。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