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問
我在哈佛商學院授課。學期末最後一次上課的時候,我總會告訴學生,自己同班
同學的近況。就像其他學校的畢業生,我們每五年辦一次同學會。每次相聚,總可以
看到同學們近五年的縮影。學校會利用這個機會為活動募款,我們這些校友也很高興
共襄盛舉。會場鋪上紅地毯,並邀請知名人士蒞臨演講。前幾次的同學會,同學都踴
躍出席。環顧四周,每個人都打扮得時尚光鮮,似乎個個飛黃騰達,令人不禁覺得我
們這一班真是天之驕子。
同學們也似乎都是職場贏家,大家擁有很棒的工作,有些在國外擔任要職,配偶
大都長得比自己好看,不是帥哥、便是美女,每個人似乎過著幸福、美好、令人豔羨
的生活。
後來,漸漸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不知為何,有幾位同學從此消聲匿跡。我
打電話給他們或是問他們的朋友,才慢慢明白是發生什麼事。同學當中,有的已在麥
肯錫或高盛這種名聲顯赫的企管顧問公司擔任主管,有的則已躋身《財星》五百大公
司最高主管,有的創業有成,不少同學的收入高得令人咋舌。
但儘管他們的職場表現出類拔萃,很多人看起來卻只是強顏歡笑。
生涯成功只是人生的表面,其實不少人都不喜歡目前的工作,婚姻生活也一團糟
,很多人以離婚收場,有人甚至好幾年沒跟自己的孩子說過話,與孩子分別住在東西
兩岸。我還聽說有位女同學自畢業至今,離過兩次婚。
在我眼裡,那些同學不只才智過人,而且為人正派。在畢業的時候,他們都立下
偉大的計劃和目標,不只立志要在專業領域上大展身手,也希望擁有幸福、快樂的人
生。但這一路走來,雖然工作順遂,家庭生活卻不知怎麼觸礁了。我可以感受到他們
的尷尬,不知如何向其他老同學解釋。
當時我想,那可能是中年危機,人生難免會陷入低潮。但就在畢業二、三十年後
的同學會上,我發覺問題愈來愈嚴重。班上一位同學因為涉入安隆(Enron)案而被關
進牢裡。
印象中,我在哈佛商學院的同窗史基林(Jeffrey Skilling)是個好人,不但聰
明用功,也很愛家人。他曾是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合夥人,當上安
隆公司執行長之後,年收入更高達一億美元。他的生涯表現如此輝煌,相形之下,個
人生活則黯淡無光:他的第一次婚姻以離婚收場。在安隆醜聞案爆發之後,我實在不
敢相信他就是新聞報導中那個追逐金錢的巨鯊。安隆破產後,史基林因多項罪名被起
訴定罪,包括詐貸、財務造假、證券詐欺等。
我不但為他的誤入歧途萬分震驚,更讓我驚愕的是,他竟然能搞出這麼大的醜聞
。他的人生之路在哪裡出了差錯?
不只我的哈佛商學院同學對人生不滿,遭遇家庭不幸、工作瓶頸等問題,有人甚
至成了罪犯。與我一樣獲得羅德獎學金前往牛津大學就讀的同學,也發生類似困境。
羅德獎學金的得主,不但學業成績優異,也必須在運動、政治或寫作等課外活動表現
傑出,同時還要證明自己對社區有特殊貢獻。能當上羅德學者,顯然是全世界最優秀
、最多才多藝的年輕人。
與我同獲羅德獎學金的同學共有三十二人,多年後有些同學一樣對人生感到失望
。有一個同學甚至成為華爾街金融犯罪首腦,他透過內線交易,從金融市場捲走數十
億美元,也就是《股市大盜》(Den of Thieves)一書的要角。另一個同學則因和未
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被捕入獄。該少女曾在他的競選總部打工,而他已是三個孩子的
父親。還有一個我非常看好的同學,我料想他將來必能成為大人物,事業、婚姻兩得
意,沒想到他的事業後來岌岌可危,婚姻生活也很不幸,離了好幾次婚。
上面提到的同學應該想不到自己的婚姻會一敗塗地、與孩子形同陌路,更無法想
像自己變成作奸犯科的壞人,面臨被捕入獄的命運。然而,他們卻不自覺走上這條悲
慘之路。
我不想誤導各位。雖然部分同學的人生不如意,還是有不少過著理想的生活。他
們一直是我的榜樣。我們的人生還未結束,孩子的人生才正要開始,我們還是該好好
了解人生有哪些陷阱及其成因,以為借鏡。畢竟人是脆弱的,很多人不免受到不好的
影響,因此脫軌。
雖然我的人生也有不少波折,但到目前為止還算平順。在此,我得特別感謝我太
太克莉絲汀,因為她的幫助,我才知道如何洞視未來。當然,我不是要讀者做出和我
們夫妻一樣的決定,以建立一個美滿的家庭,過著幸福、快樂的人生為目標,畢竟每
個家庭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能一概而論。我寫這本書的初衷,是想把我在企業管理的
研究成果套用在人生規劃上,幫讀者創造圓滿的人生策略。
我在「如何建立成功的長青企業」這門課中,和學生一起研究經營管理的理論,
探討管理工作的各個層面。這些理論闡述事情的原因和為什麼。學生了解之後,我們
就把這些理論當作透鏡來檢視個案。我們從每一個理論來透視一家公司過去何以會出
現哪些問題或機會,並預測這家公司將來可能會遭遇的情況,再用同樣的理論來預測
經理人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學生藉由這種討論方式,了解為何一個紮實的理論可以用來解釋各個組織層級的
過去和未來:大者如整個產業、一家公司,小者如公司裡的一個單位,或是單位中的
小組。多年來,在學期末的最後一堂課,我總會描述我在商學院的同班同學有何遭遇
,接著進一步討論組織中最基本的單位,也就是個人。透過這樣的討論,我們不只用
企業做為個案,也開始探討自己的人生。
我年復一年帶領學生進行這樣的討論。我們探討的不是希望未來會如何,而是探
究課堂上學到的理論,是否可以用來預測將來會如何,包括什麼決定和行動會影響到
我們的未來。多年來,我已進行過無數次這樣的討論,我的心得當然比任何一個學生
來得多。為了公平起見,我想應該把我的了悟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在課堂上討論時,我會把我們研究的理論寫在黑板上,然後在旁邊寫下三個簡單
的問題:
★如何知道我的工作生涯可以成功、快樂?
★如何知道我與配偶、兒女與朋友的關係可以成為快樂的泉源?
★如何知道我這一生會堅守原則,以免除牢獄之災?
這些問題聽起來很簡單,但我的同學當中很少人問這樣的問題,或許他們也曾思
考過這些人生問題,卻已經記不得自己學到了什麼。
這麼多年下來,我一再發現課堂上討論的這些理論,不但可用來解釋企業的問題
,也可用以審視人生的重要課題。我將在本書把我和學生發現的洞見和各位讀者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