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都勻一攝影師在龍裏縣果裏棺材洞創作拍攝時,偶然拍攝到從棺材裏射出的一束光,這束光呈螺旋脊椎狀,猶如一條飛天蜈蚣。當地群眾說從來沒見過這一現象,物理老師也解釋不了,盼望有關專家能揭開這一謎團。
《貴州都市報》報導,當日下午,《神秘的黔南岩洞葬》攝製組來到現存洞葬貴州規模最大的龍裏縣果裏棺材洞,創作拍攝洞內的概貌。編導兼攝影師、都勻市委宣傳部文產辦主任劉俊才在洞裏用專業數碼照相機,從不同角度朝洞口方向照了幾十張關於洞內存放棺材的照片。當時他們一行5人,既要選角度攝影攝像,又要考察洞內存放棺材情況,沒有及時查看拍攝的圖片質量。
11日,劉俊才回到都勻家中,在電腦上整理照片時意外發現,其中一張照片有一束奇怪的光影,開始以為是光影效果,但仔細觀察發現光影很神奇:一束光從其中一副陳舊完好的棺材底板縫隙間飄出,由細到粗,呈現彎曲、螺旋脊椎狀,有27個螺旋圈,長約6米左右,形如一條飛舞的蜈蚣。
這張照片曝光速度為0.6秒,光圈值F/4,焦距為24毫米,圖像尺寸為5616×3744像素。前後幾張照片上都沒有出現這樣的光影,這一現象讓攝製組異常困惑。
劉俊才表示,這個山洞很空曠,寬約30多米,陰暗潮濕,存放有400多副棺材。照相時已是傍晚7時左右,夕陽西下,用探照燈照明,沒有打開相機閃光燈,拍攝者距離棺材約10米左右,現場5人包括拍攝者本人都沒有見到這束光影。
為什麼會出現這束肉眼不能看見的奇特光影?有人認為是死人骨骸中的磷發出的光,有人認為是照相機鏡頭前有飛蟲掠過,有人認為是洞壁反複折射形成的光影等等,這些猜測都被當地的物理老師否定,但又解釋不了光影是如何形成的。劉俊才稱希望有關專家前來實地考究,科學解釋這束不明之光。
果裏洞葬
據龍裏縣文管所工作人員莫開榮表示,擺省鄉果裏村是一個吳姓大家族苗族集聚地,這支苗族是在明朝中葉從外地遷徙到此安家的,按照當地苗族沿襲下來的習俗,族中老人去世後,就把棺木存放於洞穴中。
迄今在位於果裏村東面1公里處的梅洞(地名)洞穴內,就存放有400餘具不同時期的棺材。該洞穴呈南北朝向貫穿山體,長約600米,高21—50米,寬38—65米,洞穴內乾燥不濕潤,是貴州規模最大的洞葬之一。
據貴州省文保專家多次考證,平板平頭棺為明代,凸型雄頭棺為清代,距今已有500多年。目前,該洞穴內存放400具棺材中,其中200餘具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