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台灣歷史]「風俗」 你家有拜「地基主」嗎??

[台灣歷史]「風俗」 你家有拜「地基主」嗎??

[台灣歷史風俗」 你家有拜「地基主」嗎??
拜「地基主」在中國閩、粵是沒有這種習俗,是台灣特有的風俗,「地基主」民間如此說法,有人說是比「土地公」小一階的「土地公仔」,有的說是一個家的「土地守護神」。

以上兩個也都對,但不具體,正確是,我們是在拜賜給予我們這塊土地的先民,也就是這塊土地的原來土地主人及主人的守護神(阿里祖)。
  
為什麼,拜「地基主」要在廚房呢?鄉、市、鎮、村,里為什麼沒有看到它公眾的廟宇呢?

一、台灣先民經過漢化後,去除原有信仰,部份改信基督教;而大部份隨漢人改信佛、道教,而原來「平埔族」祭祀的神祇予以「隱形化」。

二、廚房是我們吃飯解決三餐的地方,它可是非常神聖的地方,漢人又有拜明察民間是非的「灶王爺」習俗,一同共享人間煙火最適宜。

綜合各地風俗:

可見拜「地基主」也是在拜我們的祖先,為什麼呢?閩南人有個消失的風俗,入贅的男人百年過世後神主牌位是不能與女方祖先並列大廳。

早期平埔族是母系社會,閩南先人入台,與平埔族女子結婚甚多,因平埔族是「母系社會」,所以與平埔族結婚的男祖先,依閩、粵、「中原」風俗認為是「入贅」,當然就只有曲居於廚房了。

但也有人說,那是在拜「番仔祖」,也就是說,平埔族女孩嫁給漢人後,妨照漢人拜神的風俗,把祖先守護神改移到廚房,以示不「背祖」(拜地基主只有供品,沒有漢人象徵性的神像、文字、牌位)。
由三月節(清明節)、七月半(普渡)、冬至(平埔祖祖神生日)可看出他的端倪,您認為呢?

臺灣人常會在除、清、盂、九等節慶祭祖時(或者其他中國傳統節日),與舊曆每月初二、十六作牙祭拜土地神時,加以祭拜。

臺灣人一般會在廚房,或後門偏僻之處奉祀地基主,且會用矮桌子、板凳當作供桌,而不似一般神桌香案之高大。也有人會在祭拜地基主之時,一併祭拜附近好兄弟(臺灣人敬稱孤苦無依的亡靈為好兄弟),則召請神明時,以「地基主好兄弟」稱之。

傳統上拜地基主,會以數個碗分盛菜飯祭之,稱作「五味碗」。但因應現代社會,祭拜地基主的供品也往往變成了便當、速食、零食等。關於所用紙錢之部份,北臺灣民眾時用刈金、大銀、小銀等呈敬,南臺灣民眾則多以九金、蓮花金、蓮花銀等紙錢獻祭。

地基主信仰在臺灣的普遍性極高,不只自用住宅會祭拜地基主,許多公司行號,甚至公家機關也往往會加以祭拜。

許多臺灣人,遷居搬家時也會祭拜新宅、舊宅的地基主:與舊宅地基主話別是感謝其辛勞;與新宅地基主溝通則希望其保祐。


可由下列高屏開發史文件中體會出來,清初曾佔有台灣最多人口(的平埔族,除部份堅持維護自己的傳統沒有接受漢化外,大部份是與閩、粵族混合,沒有離開台灣這塊土地。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