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製背景
法國是傳統的海軍強國,也是最早的海外殖民國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其軍事力量特別是海上軍事力量受到了很大的削弱。而作為二戰的戰敗國之一的意大利在二戰後海軍發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長期以來,海軍的發展處在一種近乎停滯的狀態。近年來,歐洲大部分國家紛紛計劃於2015年左右全面更新其武器裝備,法、意當然也不甘落後。法國面向大西洋,背靠地中海。而意大利更是典型的海洋國家,為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研製現代高科技條件下局部戰爭所需要的新型戰艦也就勢在必行了。為了給“夏爾·戴高樂”號航母及未來的第二艘航母護航,法國海軍急需先進的防空型艦艇。 FLE60型驅逐艦“絮弗倫”號和“迪凱斯納”號的艦齡已超過30年。 C70AA型“卡薩爾”號和“讓·巴爾”號分別從1988年、1991年起就已過時了。意大利同樣如此,隨著新航母“加富爾”號浮出水面,意大利對於新型防空艦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一波三折
幾十年來,歐洲各國在建立緊密聯合的歐洲政經體系方面,不遺餘力,除了建立以經濟為主的歐盟之外,軍事上電企圖盡量統一,主要的合作案例除了以往的“龍捲風”戰機、EFA戰機等,海軍艦艇方面也有合作的計劃。
為了降低建造成本和日常保養維護費用,並實現武器平台的通用性,北約各國一直都希望發展一種通用性軍艦。 20世紀80年代,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等國決定聯合開發一種通用型區域防空艦項目,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NFR-90(NATO FrigateReplacement)項目。當時,美國也加入了這一項目,決定建造18艘NFR-90型艦,後來由於美國與歐洲各國之間在艦船性能等方面存在分歧,加上各國在政治上的一些摩擦,1989年英國率先退出了NFR-90計劃。之後,美、德等國也相繼退出,NFR-90計劃也就因此流產。
NFR-90計劃於1989年宣告失敗後,歐洲國家並沒有因此而洩氣,繼而出現了兩個歐洲新一代中型防空艦艇共同合作研發計劃:一個是1990年德國與荷蘭簽署的新一代巡防艦研發協議,西班牙於1994年加入此團隊,成為三國巡防艦合作計劃(TFC);另一個便是英、法兩國在1991年提出的未來巡防艦計劃(Anglo-French Future Frigate,AFF)。 1991年,由於英國急需一種能取代當時已經日趨老化的42型驅逐艦的新艦,而法國也要為新造“戴高樂”號(Charles deGaulle,R91,已於2001年服役)航母提供合適的防空護衛艦,出於成本、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兩國決定共同開發“英法未來護衛艦”,1993年意大利加入該計劃,3國簽訂備忘錄,發展“新世代護衛艦”(Common Next Genertion Frigate,CNGF) ,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認識的“地平線”(Horizon)級護衛艦。
但好事多磨,“新世代護衛艦”計劃很快步NFR-90計劃的後塵。 “地平線”最主要的武器裝備是主要防空導彈系統(PAAMS),這也是“地平線”項目研發重點之一。不過,NFR-90計劃中的老問題再度浮現:各國的需求並不一致,對於基本設計或裝備的採用也有分歧。其中最嚴重的爭執在於是否選用PAAMS防空導彈系統的雷達,英國堅持採用英國本身的多功能電子掃描雷達(Multi-function Electroically ScannedAdaptive Radar,MESAR)的艦載衍生型——Sampson雷達,而法、意則主張採用意大利開發的歐洲多功能相位數組雷達(European Multi-function PhasedArray Radar,EMPAR)。分歧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雙方需求的不同,英國海軍經常與美國海軍進出衝突地區,實行武力投射,,其防空艦艇需要優秀的區域防空武力,故堅持使用長距離搜索能力與技術水準均屬高檔的Sampson雷達;但對法、意海軍而言,艦艇只要在安全距離外成功攔截來襲飛機與導彈即可,使用性能與技術水準低於Sampson雷達、但仍然十分優秀且價格低廉得多的EMPAR雷達便綽綽有餘了。除了主要防空雷達之外,英、法、意對於其他許多裝備如艦炮、反般導彈、魚雷、電子戰系統等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動力系統方面,英國偏向使用燃氣渦輪搭配發電/電動機的CODLAG或CODLOG等組合,但法、意兩國則希望採用燃氣渦輪與柴油機的複合動力配置(CODOC)。再加上英國對CNGF的數量需求(12艘)遠大於法”艘)、意(4至6艘),而建造工作分攤也不平均(需求量最低的法國一開始竟要求其造艦工作量佔整個“地平線”項目的46%,後來雖然降至25%,但英國還是很難接受),導致成本攀升,讓英國可能採購不到足夠的數量。由於上述種種分歧與爭執始終無法協調,導致“地平線”項目一直裹足不前,英國終於在1999年4月退出該計劃,自行發展Tyjpe-45型導彈驅逐艦。但法、意在“地平線”項目上存在眾多的共同點,因此並沒有放棄該項目,為了能讓“地平線”項目順利進行,法國阿馬里斯(Armaris)公司和意大利奧里仲特(OrizzonteSistemi Navali)公司在2000年10月聯合組建Horizon SAS公司,專門負責“地平線”項目的開發。“地平線”級項目總預算為30億歐元(約合40億美元),其中約有1/3用於作戰系統的開發。之後,法、意兩國政府簽訂了關於修改“地平線”計劃的備忘錄,首批為兩國海軍建造兩艘護衛艦。頭兩艘艦計劃於2005年服役,在兩艘首製艦開始建造之後,意大利和法國將進一步訂購“地平線”護衛艦。至此,“地平線”項目總算是塵埃落定。
作戰性能“地平線”級艦被法、意兩國定位為護衛艦。可是大家都知道,護衛艦的排水量一般定位在1000~4000噸,但“地平線”級艦的排水量高達6700噸,稱之為“驅逐艦”似乎更加恰當。法、意兩國為何將其定位成護衛艦呢?究其原因,主要因為該級艦的主要武裝只有48管的VLS外加8枚反艦導彈。同時,其採用隱性的外形設計使得艦體體積擴大,但是與之相關的傾斜式外型卻會減低甲板的可使用空間;此外,VLS的裝彈密度比不上傳統的導彈發射系統,再加上採用沉重的相位數組雷達以及其所需要的龐大塔狀桅杆,使得該級艦的噸位直線攀升,但武器裝載密度卻相對降低,這也是歐洲高噸位護衛艦的共同點之一。
基本性能“地平線”級護衛艦,法國稱之為Forbin級,意大利則稱之為Carlobergamini級。法國的第一批兩艘由Direction des Construction Navales,
使用國家以及數量:法國4艘,義大利6艘。
首艘正式服役時間:2006年
一、船身尺寸:
艦體全長/舷寬:142公尺/20公尺
艦體重量:6700tons左右(預定上限為7000tons)
二、艦體性能:
最高航速:29節(53.7km)。
作戰航程:航速18節時約7000海浬。
三、主要武裝配備:
1.艦砲:奧布菈達76公釐62倍徑快炮*2(法國)/*3(義大利)
系統特色:
使用匿蹤構型砲塔,雷達截面積號稱下降100%,最高射速120發/分以上,增程導引彈藥目前正在研發中。
2.機砲:30公釐黃金期快炮*2
系統特色:
最高射速1000發/分以上,配備可程式化引信精靈彈藥之後,號稱是現行最有效的近程掠海飛彈硬殺反制系統。
3.PAAMS艦載防空飛彈系統8*6VLS
系統特色:
預計配備ASTER-15近程防空/點防禦飛彈16枚,主動雷達尋標器終端導引,最高時速3馬赫,有效射程3~40km,有效射高約10km,彈體最大運動性能約62G,可在12~15km處攔截高機動戰機,7~10km處反制掠海反艦飛彈。ASTER-30中長程區域防空飛彈32枚,主動雷達尋標器終端導引,最高時速4.2馬赫,有效射程3~120km,有效射高約20km,彈體最大運動性能約62G,據稱擁有攔截1000km級彈道飛彈潛力。
4.反艦飛彈:飛魚MM-40 Block II 4連裝發射器*2(法國)/奧圖馬Mk3 4連裝發射器*2(義大利)
系統特色:
飛魚MM-40 Block II 最高時速0.93M,最大射程70km,2010年以後可能換裝為2.2~2.8馬赫級,最大射程150~200km的ANF超音速反艦飛彈;奧圖馬Mk3 的最高時速則約為0.9M,最大射程則為180km以上。
5.進迫系統:SADRAL六連裝發射器*2(法國)
系統特色:
各配備六枚西北風飛彈,最高時速2.2~2.6M,反定翼機有效射程:6km;反直昇機有效射程:4km。
6.324mm 三聯裝輕型魚雷發射器*2
系統特色:
配備Mu-90輕型魚雷,最高時速50節,有效射程約11km,有效攻擊深度:≧900公尺
7.反潛直昇機:NH-90*1(法國)/EH-101*1(義大利)
四、艦載主要電子系統:
1.長程搜索雷達:S-1850,最大偵測距離:400km以上。
2.MFR雷達:EMPAR旋轉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
A.對空偵測距離:180km(戰機大小目標);40km(飛彈大小目標);23km(低空掠海來襲飛彈)
B.多目標攔截能力:偵測300個空中目標,同時追蹤其中168個,以ASTER防空飛彈同步攻擊其中16~24個。
EMPAR旋轉被動式相位陣列雷達
3.紅外線追蹤系統:YG-105紅外線追蹤儀*2
4.SLAT整合式魚雷反制系統
5. 電子支援系統
6. 通訊干擾系統
7. NGDS干擾絲/熱焰彈發射器*2
NGDS
8. 電子反制系統
RECM
9. DRBN-38 平面搜索雷達*1
10. SPN-753 I頻導航/直昇機管制雷達*2
11. DIBV-2A VMB紅外線偵測系統
八聯裝Sylver A-50垂直發射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