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婚嫁禮俗

婚嫁禮俗

社會文化就是人與人方面的文化,這種文化通常表現在民俗、風俗和制度等方面。這些非物質文化的群體生活規範,我國古時叫做「禮」。「禮」,為社會生活的規範,以禮節之,則為禮俗。俗先於禮,禮本於俗。禮俗云者,習俗之中有禮的成份,禮節緣於習俗也。以衣著為例,衣以章身,此習俗也;但衣必求整潔,此禮俗也。又以婚嫁為例,男婚女嫁,此習俗也;但婚嫁必行之儀式,此禮俗也。明乎此,可瞭然於禮俗之義矣。大凡禮俗,有其文化效用與社會價值,因人地之接觸而發生傳播作用,所以我國各地方志,都有「禮俗篇」,以敍述各地特有的維繫群體生活的各項禮俗。

中華民族的婚姻,據說早在遠古的伏犧時代,就已經訂有制度,婚乃以:「二姓合好」為基礎,上承宗祀,下啟後世。易序卦傳記載:「天地有萬物,有萬物而有男女,有男女而有夫婦,有夫婦而有父子,有父子而有君臣,君臣有上下。有上下而有禮義。夫婦之道不得不久」。女皇氏傳說中有「女媧與太昊同母,佐太昊正婚姻,是為神媒」。而禮記婚義敍言中也有「婿曰婚,妻曰因,夫自期昏,至女家迎妻,女去因家。昏因即婚姻,字音相通,以之為名」的記載,此外白虎通有:「不娶同姓,娶同姓者,一國同血脈,遂至無子孫」的規定。又左傳則有「男女同姓,其生不繁」的明確指示,可見漢民族重視倫理觀念,絕對不娶同姓為原則。

我國一向認為「夫婦之道,人倫之始」,有男女而沒有夫婦,就算沒有人倫,所以對男女結合的方式嫁娶非常重視,傳說中始凧嫁娶的,乃是太昊伏犧氏,如「白虎通」所說:「古之時,未有三綱六紀,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於是伏犠氏仰觀象於天,俯察法於地:因夫婦,正五行,始完人道」。伏犧氏所制定的婚娶辦法,是要聘金的,如「世本」所說;「太昊始制嫁娶,以儷板為禮」。儷皮也就是兩張虎皮,送兩張虎皮,等於現代人送兩套衣料。

我國的社會傳統,是以家族為核心,其家族制度就建立在養兒育女觀念上。生子的觀念含有兩種意義:一為生子養活,目的在求自我的生存,就是生子防窮,養兒防老。一為生子傳代,目的求家族的綿延,就是傳宗接代,生子防絕。「防老」、「防絕」為生子觀念的動機,由這種生子觀念的動機,男婚女嫁就成為人類社會中最基本的普遍現象。婚姻既出於種族生存的要求,為人人所共循,因此一對男女進行婚嫁時,要遵循某種婚嫁行為的規則,其婚姻關係才能為社會所承認,可見婚姻是一種文化或社會的現象,必須受社會法則的制裁,也必須受社會禮俗的約束。

我們的祖先來自中原,而且歷代都保存中原的傳統文化,所以他們的婚姻禮俗深受古時風尚的影響,也就是說,婚姻觀念乃以傳統的「傳宗接代」為主要目的,婚姻全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選擇婚姻對象,要求「門當戶對」,而且屬性成規男女成婚必須「明媒正娶」。向來我國人重男輕女的觀念很深,客家社會對於男女的觀念,雖然不免有些這種成見,但近年來,婚姻制度已進入男女自主時代,可以說男女的關係還是比較平等的,嫁女與娶媳一樣莊重,而大家也務須依照傳統的禮節,必恭必敬,循規蹈矩,方能娶得好媳婦,客家社會也嚴格遵行「同姓不婚」的原則,更有少數被認作同宗的相異姓氏,還是不准通婚姻的。另外,有某些姓氏,因為他們的祖先,曾有結怨之仇而發誓此後互不通婚,相沿至後世,他們的子孫就一直不敢破例,代代相沿。

傳統習俗的選媳婦,自古以來就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少容納當事人的意見,其中更有不少是強迫結婚的。選媳婦的條件有很多種,而且古今的變化也很大。當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方身家清白,和必須異姓異宗,而且最好不是親戚。以前中國人選媳婦的第一標準,就是特別重視女家的財產、門第和嫁粧等等,而強調所謂「門當戶對」。台灣人也是如此,不但重視女方的財產,而且又重視女家的社會地位。同理,女家在選女婿時,也是特別重視聘金的多少,以及男方家財和門第的高低,至於媳婦或女婿本人的好壞卻往往被忽略。

其次就是重視對方容貌,因為任何人都喜歡娶一位美貌的媳婦,但是除了美貌外,還特別重視命運問題,接著才注意到女方的品性和身體健康等問題,也要調查女方的家世,是否有什麼遺傳疾病,例如痲癎、精神病等。近年來台灣的教育水準普遍提高,一般知識階級已經不再重視這些條件,而變成特別尊重婚姻當事人的意見。如此才有自由結婚,由當事人對看,只重視雙方的品貌、健康、教育、學識、事業等條件。至於家中財產的多少,門第的高低,已被一般年青男女所揚棄。

選媳婦多半是委託媒人代為調查,不過也有很多人事先委託媒人,把自己心目中理想條件告訴媒人,由媒人物色一個大體合乎標準的對象,推荐給男家作為選媳婦的考慮,不過條件懸殊的絕對不可以,一般的婚事是先由男方提出,女方總是羞於啟口談婚姻,而且「一家有女百家求」,女子向來是等著別人前來求親的。通常是男家發現某家女子與自己的男子相當,或由親友處介紹得悉,便央求能說善道的人前往說合,提出求親的意思,央託的人就叫做「媒人」。客家鄉村稱為「媒人公」、「媒人婆」。台灣習俗給媒人的禮金非常多,特別稱之為「媒人禮」,因而很多人幾乎以做媒人為專業。

按照舊有的習俗,正式婚姻方式,都依照古制,非常繁雜,必須遵循所謂的「六禮」進行程序,這六禮就是問名、訂盟、納采、納幣、請期、親迎。其後,隨著社會的變遷,雖有更張,但大致上還是參照舊制來辦哩,不過現代人們多半把這六禮加以簡化,,雖仍多少保留古禮名稱,而形式上已簡咯許多。

傳統婚姻,結婚時的「六禮」,分別介紹如下:

(1)    問名:

問名,即稱議婚。議婚的條件,往時有謂:「第一門風、第二財富、第三才幹、第四美麗、第五健康」,足見其一斑。

所謂問名,也叫「生庚」,俗稱「八字」(人生年月日時干支等八字),也叫「婚仔」(女方的八字)。首先是男家認為某家姑娘大致很合乎自己所希望的條件,就請媒人探問女家的意思,再把男女兩家的意思溝通之後,就由媒人交換男女雙方的「八字」。這種八字是寫在一張紅紙上,約寬約一寸,長約八寸,上面寫的就是當事人的出生年月日,其格式如下:

乾造○○年○○月○○日○時建生

坤造○○年○○月○○日○時瑞生

上面所寫「八字」的字數,習慣上必須是偶數才行。假如出現奇數的話,就隨便增減一無關緊要的字湊成偶數。男女兩家收到這種八字以後,就燒香供在正廳神佛祖先面前放三天,假如在這三日內家中平安無事,就認為是出於神佛和祖先的保佑,乃是犬吉之兆,這門婚事就可以繼續談下去,假如在這三天期間,家裹發生吵架、失竊、糞或毀損器物等事故,則以為不吉,那這門親事就不必談了。

由此可見「生辰八字」是如何重要,簡直等於決定男女婚姻的主宰者。所以很多作父母的在女兒出生之後,趕緊請看命先生給找一個好的生辰八字,以免將來長大合婚時合不成。如此一來,台彎很多婦女的出生年月日,幾乎都是假的。台灣俗諺的「女命無真,男命無假」,就足以證明這種女孩假造生辰八字的事實。

(2)    訂盟:

訂盟又叫「文定」、「過定」、「訂婚」、「聘定」,俗稱「送定」。這是婚姻談妥之後,由男方首次給女方送聘金的儀式,也就等於現在的訂婚典禮。聘金的多少,及是雙方的重要條件。聘金的存在,簡直把女兒當作商品買賣。更有的父母,為了籌措兒子娶媳婦的費用,就用女兒的巨額聘金來充數。

所謂「送定」,就等於送女家婚約「定金」。聘金沒有固定金額,有人送更多的聘金,但不要聘金的人也很多。

當男方去女家「送定」時,必須選擇偶數的吉日,由媒人和男方父母與親戚等,拿著聘禮和土產,去相親。女家方面,首先把這些貴賓引導到客廳,由小姐出來向客人問安並敬上「甜茶」一杯。敬茶的用意很多,主要是藉這個機會讓相親的人看看小姐的身材、容貌、體態、舉止、動作等是否有毛病。這一切都完了,相親的人就要以「壓茶甌」的名義為答禮、送上「紅包」。假如男方親友認為一切條件滿意,就再進一步舉行「掛手指」(戴訂婚成指)之禮,這門親事就算完戌,到這時女家才如釋重負一般鬆一口氣,並要立刻把男方送來的一切禮餅和禮物,通通供在神佛和祖先的面前,燒金紙向神佛先報告女兒已完成文定之禮。

接著,男家才正式把聘禮交給女方。最後,男家才接受女家的酒筵款待,接受此種豐盛酒宴款待的男家,要付酒席謝禮。飯後男方回家時,接過聘禮的女家,取出其中的一部份,外加上十二種禮物,送給男方作為答禮。男女兩家訂盟的儀式完了,女方為了表示自已經跟人家訂婚,就要分別贈送親朋戚友「喜餅」。凡是接受喜餅的親友,到小姐結婚時,都要送禮表示祝賀,叫做「添粧」。

(3)    納釆:

所謂「納采」,就是男方給女方送「聘金」,也叫「完聘」或「大聘」。意思就是已經把聘金全部送完。在進行「納采」之禮時,除了送女方聘金之外,還有所謂「扛木盛」之禮。

男方準備納采書、婚書、聘禮目錄、衣褲、、紅綢、豬、羊、糖、餅、酒、燭、連招花等贈女家。納采的禮品裝滿木盛內,上面蓋紅布扛到女家,此稱「擺木盛」。行列的前面由八音吹樂沿道放炮,媒人隨在後面,到達將二書及禮品照目錄交付女家,女家主人隨即向神明焚香祝告,次由女兒燒香跪拜,這時要燒金放炮,女家將婚書及目祿交媒人,與木盛夫一起招待。

所有這些事情,都必須由擇日師擇定吉日進行,男方在媒人的安排之下,排成一大片行列聘禮送到女家。

這時男家和女家都要筵請親友,表示兩家已經結成秦晉之好。男家也要把婚書供在神佛與祖先之前,報告已經和某家結成親戚,這就叫做「納采」之禮。

(4)    納幣:

納采、納幣二禮合併稱為「大聘」,或稱「完聘」。幣就是帛,交際時所用。

莊公入齊納幣,據說聘禮肇始於此。所謂「納幣」就是在下面「請期」之前的婚姻程序。現已經從簡不用,假如是以前,這時男右要贈送女方幣儀、花綢、年儀、節儀等禮物,而女方也要贈送男方以廳面(廳堂用的傢具),鞋褲做答禮。不過現在都把這道手續省略,歸併到納采或其他儀式中合併畢行。

(5)    請期:

所謂「請期」,也叫「送日子」,就是一決宅僖晴日明之後,,男方通知女的儀式。首先請擇日師選定適合男女兩家之吉祥日子,由媒人正式送迎親書和一些禮物到女方。

請期,即由男方擇定結婚佳期,用紅箋書寫男女生庚,迎娶時日,此稱為請期禮書,由媒妁攜往女家,經女家復書同意。將日課表送至女方,女方再請擇日師查覆,男方得另付「覆日課」紅包一個。男家並以禮書、禮燭、禮炮,附送女家,女家同意迎娶日期後,就寫一封答禮書和同意書,並附加一些禮物由媒人送回男方。

「訂盟」、「納采」、「納幣」、「請期」等,都是婚姻六禮中的項目,所以花費不少,近年來,人們都把它們合併成一次舉行,也把各項禮折合成現金送到女家,如此可以節省很多費用。

(6)    親迎:

到了婚期當日,男方率領親朋好友前往女方,迎娶新娘回家成婚,叫做「親迎」、或稱「迎娶」,即今之結婚典禮,舊時,上中之家行迎親,惟中下之家,僅由媒人代往迎娶。親迎的方式,隨時代之進步,多有改變。

所謂「親迎」,就是「迎親」,新郎本人按照古禮,坐著花轎到女家去迎娶,不過現在已經很少有人這麼做。在結婚那家。男女兩家都要擺設盛宴招待親友。

結婚當天,新郎偕同媒人至女家迎娶,是時親朋六人或八人作迎梘客,陪同隨行。及至女家,新娘即拜祖先,叩別父母,於擇定時間隨新郎步出娘家,而由年高多福的「好命婆」扶持上花轎。迎娶至男家,進廳堂,新郎新娘同拜天地祖先,而後行交拜禮。交拜後,入洞房,並坐案前,燃花燭,飲交杯酒,至此禮成。

古禮「完聘」後,男女雙方即要準備結婚事項。

古俗,婚前數日,男女雙家均擇定同一吉時,行裁衣之禮,即於神前,由福壽雙全之婦女裁剪婚禮所用之衣物。男方須選擇吉日請人縫製新娘服,謂之「合帳」、「開剪」。

女方婚前數日,要選擇吉日,請人來為準新娘除去臉上汗毛,俗稱「挽面」亦稱「開容」、「整容」、亦即「美容」。按照禮俗,婦女除非結婚,絕對不可以剃掉臉上的汗毛,唯獨在結婚前夕,才能開始人生第一次的「挽面」。因為這是一個女孩子一生中的第一次挽面,所以非常慎重,負責挽面的必須是「好命人」,也就是父母兄弟姊妹具全的人。就因為第一次挽面,所以特稱「開容」。

男方在結婚之前,將新房粉刷一新,婚用寢具,多用新品,而於婚前,擇吉日「安床」。亦即依照日課所擇的「吉日良辰」與「床位方向」,安置新床。其安放位置基於男女雙方的十二千支、窗向、神位等而定,忌與桌櫃衣櫥相對,是夜,祭拜床母,祈求神明保佑平安。

一個女孩子的出嫁,等於脫離坐身的父母之家,從此就要和兄弟姊妹離別,到另外一新環境渡過一生。所以結婚當日,女家團圓會聚,以示依依不捨之情,這種惜別宴,稱「食姐妹桌」。在進行這種特別的惜別宴時,兄弟姐妹在席間說些吉利話,祝福這位出嫁的新人婚姻美滿。惜別宴完了以後,新人就進入化粧室,開始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次化粧,並且穿上結婚禮服。最後更在適當時刻,向神佛祖先祭拜告別。

男女兩家的婚姻談成之後,已經分別贈送各親朋好友「大餅」,用意就是為了通知親友反自己的女兒已經訂婚。因此,親朋於婚前送男女方結婚禮物。贈送男家方的多半是現金(禮金),送給女家的多半是衣物,用具等,俗稱「添粧」。所送的衣物用具,如果太大不能用紅紙包,必須在上面貼一塊紅紙。

迎親的行列,沿定一直放鞭炮,在鼓樂隊的伴奏下,浩浩蕩蕩來到女家。新娘一直盛粧等待新郎來迎娶,她身穿結婚禮服,頭戴結婚珠冠;新郎首先要在岳家正廳的中央與新娘一起向神佛與祖宗靈位行祭拜禮;然後拜別父母,由一位好命的老太太牽扶著「上轎」。

當新娘辭別父母上轎時,通常都要為遠離父母而悲泣,稱為「哭好命」。以為哭了才會發財、吉利、好命。其實女子出嫁時,難免心情複雜,離情依依,此哭好命之習俗,乃順應人情而訂。

新娘轎後面,懸掛彩色「米篩」一面,有禳邪之意,篩面以朱紅顏料畫八卦及太極圖,象徵榮華富貴通八方,或寫「百子千孫」吉祥句,有避邪招福之意。新娘出轎門,即由「好命婆」一手牽新娘、一手舉米篩覆蓋於新娘頭上,稱為「過米篩」,或「遮米篩」,一般認為是取新郎壓服新娘以免「懼內」之示意。時下,則以雨傘代替米篩。

新娘上轎後,在起行不遠之地,從轎窗放扇子,俗稱「放扇」、「送扇」。谷稱「送扇不相見」。,以示嫁出之意,並且表示女兒嫁出去不帶走家財,或以此為別臨紀念。另有一說,以此表示拋棄新娘子不好性癖,以求和順。同時也表示一旦嫁到夫家,就不歸娘家,

花轎啟行後,有一枝青竹帶根梢枝葉,因竹大長,一人不易拾,改用拖,俗稱「拖腳青」。這根連根帶葉的青竹,俗信可避不祥。以為嫁後翁姑、夫妻、子孫皆有福健康之吉兆,青竹又取意新娘貞節或初嫁之表示。還有一說,青竹上繫豬肉一小片,可以防避兇邪的「白虎神」。

「舅仔燈」就是繡燈,俗稱「新娘燈」,四周為紅絹布,繡有吉慶吉祥字樣,繡燈放在舅爺車上,到達男家,由新舅子提入門,婚禮完成後則掛在洞房或男家正廳,免徵吉祥外,還有「」添丁的意思。

所謂「下轎」,就是送嫁行列到達新郎家時,新娘從轎裹走出來,新娘下轎的時辰,是由擇日師在事前選定的,既不能早也不能晚,必須在指定時刻下轎。時辰一到,就把新娘轎抬到正廳的前庭,這時新郎手拿一把扇子打轎,又用腳踢門附近。這是乘新娘的不注意,使新娘大吃一驚,以表示新郎有勇氣,也就等於向新娘示威,以便將來使新娘百依百順。

接著,轎夫才打開轎門:還要唸「四句」吉詳語,其內容如下:

今者轎門雨旁開。

金銀財寶做一堆。

新郎新娘入房內。

生子生孫產秀才,

轎夫唸完這「四句」吉詳語之後,男方就要賞事先準備好的「紅包」。

這時媒人就要領著新郎的弟弟或家裹的男童,以盤捧兩個橘子或糖果,來迎請新娘,新娘用手摸摸橘子,表示謝意。隨後就掏出一個「紅包」給這個小弟。這也是一種討吉祥的儀式。俗稱「拜轎」。因為兩個橘子是仲表婚後夫妻兩人生活甜蜜,圓滿吉利。

緊接著男家就請「好命婆」,牽著新娘的手把她從轎裹接出來,然後再取下娘轎後面所綁的米篩,由新郎和「好命人」各拿篩的一邊,高高舉起讓新娘從底下走過,這就叫作「過米篩」。而「篩」則是代表避邪除魔。

其次把一個裹面火焰熊熊的木炭火盆,放在進門的門檻,讓新娘從上面跨過去前進,或著在瓦上放炭火、檀香、茉草,新娘進門時必須用腳踩炭火,俗稱「過火」以避邪,然後進入了廳堂,與新郎同拜天地、祖先、高堂,再送入洞房。因為人們為了看新娘,自然會聚集很多人,其中難免有服喪的人,听以才用這個辦法來避邪。

所謂「進房」,就是進入洞房。當新郎新娘跨門檻時,必須注意不得踏到門襤,「好命婆」或媒人還要唸美麗的吉祥四句,新郎新娘在洞房裡,相對而坐坐,並開始進晚餐。這就叫做「食圓」,所謂「圓」就是湯圓,象徵以後夫妻像湯圓那樣圓滿甜蜜。

其次還要畢行「食酒婚桌」儀式,共十二碗菜,葷素各一半,食酒婚桌之前,新郎新娘先拜「床母」大俗稱(床公婆),然後對座進食。用餐時,每吃一道菜,「好命婆」或伴娘就唸一句吉利話,略誌於下.,

一、吃雞肉時唸,食雞即能起家。

(吃雞肉能使家運發達。)

二、吃魷魚時唸:食魷魚生子好育飼。

(魷魚的魷與柔音相通,代表所生孩子溫柔。)

三、吃鹿肉時唸:食鹿全祿福壽。

(吃鹿肉夫妻福壽雙全。)

四、吃豬肚時唸:食豬肚、子婿大地步。

(吃豬肚丈夫能創大事業。)

五、吃肉丸時唸:食肉丸萬事圓。

(吃肉丸萬事圓滿。)

六、吃魚肉時唸:食魚頷下,快做老爸。食魚尾,快做姑家。

七、吃福員(龍眼乾)時唸:食福員生子生孫做狀元。

(吃龍眼乾祝子孫都中狀元。)

八、吃紅棗唸:食紅棗年年好。

(因為紅色代表吉利。)

九、吃冬瓜時唸:食冬瓜大發花。

(冬瓜長形象徵長壽,大發財。)

十、吃芋頭時唸:新郎好頭路、新娘快大肚。

(吃了芋頭、新郎好頭路、新娘也快懷孕。)

十一、              吃甜豆時唸:食甜豆夫妻食到老老。

(吃甜豆夫妻都長壽。)

十二、              吃橘子時唸:食甜橘、「好結尾」。

(吃橘子可福壽全掃。)

以上吃不過是各舉一個實例而已,因這十二道菜,並不固定,只要是六葷六素就可以,因此所唸的吉利話也就各不相同,這十二道菜,表面上都是由好命婆一箸一箸挾到新人面前,其實只不過是作個樣子而已,其實新郎新娘多半都不吃。

古時行婚宴時,新娘無需出房會見賓客,但近年來,則新娘都參加婚宴且向賓客敬酒,結婚當天,女方陪嫁人員都由新舅子率頭前來,男方需視為上賓,回家時需送每位陪嫁女方親友一份「送嫁禮」紅包,其中新舅子有「探房」任務,這份紅包必需最厚。

婚宴席散後,即舉行「吃新娘茶」的儀式,這是男方至親與新娘正式見面的一種安排。通常由媒人口說吉利話,新娘手端甜茶、香煙、甜果等,按輩份大小依次奉,此時喝甜茶的親友,即需將預先準備的紅包連同茶杯送還新娘,也有同時對新娘說吉利話,新娘再將頂先購買的鞋子,褲子等禮物送給親友。

婚後歸寧,一般人都選在婚後第三天,第六天或第十二天,按俗回娘家,俗稱「轉妹家」,此日,通常由新娘之弟來接。這天為新郎第一次正式在女家作客,男方須準備禮品紅包,女家則設宴招待,也有與女家親友會見之意,而新娘回婆家時,女方需送糯米糕、甘蔗及帶路雞給男方帶回,以表示夫妻甜甜蜜蜜,子孫繁衍。

當女婿辭行時,女家準備一對雛雞(雌雄各一),叫做「帶路雞」,用來引路之意,是怕婚後新人忘了娘家,要雞帶路,另外準備支紅甘蔗,,頭尾不可缺,用絲線或紅紙縛綁送給新人,攜回種植,這對雛雞,不能宰食,要好好飼養長大,象徵子嗣能夠不斷繁衍,還有紅蔗可食用,但是必須留下一部份栽種,表示以後子孫繁榮,不過,現在的習俗,「帶路雞」和「紅甘蔗」和「糯米糕」都在結婚當天一起帶去。

以上只是慨略敘述,不過一般而說,上述結婚禮俗,目前已逐漸簡化,難得的是仍不失古代六禮之俗,總之,禮俗非一成不變的,這些婚姻禮俗,有些被保留,有些已逐漸被淘汰而簡化,結婚是人生終身大事,太過戲簡單,固然不可,但像古代的繁文褥節,勞民傷財,實在也不合乎時代要求,故婚姻禮俗,實以國民禮儀範例所規定者,為合情合理,是我們所應遵循的規範。

現在,再說現代的婚俗,從日據後期開始,婚俗的改變較為迅速而合理,到了台灣光復以後,婚俗的改變更快,尤其是居住在北部城鎮的客家人,.大多只行「訂婚」、「結婚」兩儀式,這些都是合理的改變,更符合「結婚禮儀範本」的規範。

訂婚又稱「文訂」,昔稱「納吉」及「納徽」,俗稱「過定」。是男女雙方表求婚的意念,並經雙家長同意後的行為表示。訂婚是結婚禮俗過程之一,男女雙方準備攜手共組家庭以前的一種意悝意思表示,傅統禮俗中頗為重視,訂婚行為是由雙方家長,男女訂婚人,介紹人及親友代表等,於約定日期,在女家或約定的地點,舉行訂婚之儀式,男女雙方相互交換信物,訂婚之細節,在訂婚前即由媒人負責溝通連繫。

男方應準備的物品:

1.      聘金,雙方約定,現在許多不收聘金的例子。

2.      女訂婚人的手錶、項鍊、手鐲、戎指、耳環首飾,取偶數。

3.      禮餅:女方要求的數量、種類。

4.      禮品、冬瓜糖、金、香燭、冰糖、鞭炮等。

5.      S紅包:「謝宴禮」、「六禮」(包括廚師、端菜、牽新娘、端面盆水、化粧、奉茶等)、「媒人禮」、「司機禮」。

6.      男家出席訂婚儀式的親友人數六、十、七二位皆可,必取偶數。

女方應準備的物品:

1.      男訂婚人的衣服、鞋子、皮帶、皮包、戒指等。

2.      經載戒指叮婚儀式完後,,將喜餅及金香炮燭等拜祭拜祖先。

3.      收取所需禮餅後,取六盒或十二盒退回男方。

4.      準備訂婚宴席。

5.      贈送媒人及司機禮餅及紅包。

「奉茶」,俗稱「食新娘茶」。習慣上,女訂婚人由好命長輩引導下,出廳端茶,一一敦奉男方親屬,茶畢,男方親屬均將紅包放在茶杯下,俗稱「壓茶盤」。男女訂婚人交換信物,互相佩戴項鍊,戒指等,女方家長則收取聘金,接著舉行訂婚宴,完成訂婚儀式。

訂婚儀式完畢,女方就端出點心招待男家來客,繼以豐盛酒餚備席招待男方來客。畢男方來客起程回家,走至門口時,岳父則給新女婿一個「賞面禮」,準新郎母親亦給新媳婦一個「賞面禮」。女家把送準新郎的衣料、領帶、鞋褲等物交給媒人帶回家作為回禮。

結婚又稱「迎親」或「迎娶」。男方與女方訂婚後,由男方選定良辰吉日要迎娶舉行結婚典禮。男方將于歸日謀託媒人於婚前半個月或一個月送達女方,徵求女方同意,俾讓女方有所準備,內記各項儀節畢行的時辰,如某月某日開剪,某月某日開容,某月某日進房大吉等,除了日期外還詳列時辰。

結婚前男方須佈置新房,俗稱「洞房」。新房最重要的是安床,通常男方在結婚前幾天擇良辰吉日邀請一位福壽雙全的長輩舉行安床。安床日起每夕由新郎與一位男孩同眠至結婚前夕。

男方在迎娶當日或前一兩日,備禮品由媒人陪同送至女方家供祭祖。禮品包括金、香、炮、爛、豬肉、麵線、蛋、魷魚、罐頭、冬瓜糖等,用「木盛」裝著,也取偶數,客家人士另送「阿婆菜」(雞一隻、豬肉一塊、魷魚一條)給女方的內外祖母每人一付。還送「酒壺雞」(雞一隻、酒一瓶)給女方的舅父或外婆家的長輩人一份。禮品出發或嫁奩出發,到達男方時,習慣上都須鳴炮。所有的禮品,女方都未全收,禮貌上要退還一些,以示謙讓。

結婚乃新郎娶新娘進門,故不論以何種方式結婚,原則上必須新郎親赴女方家親迎新娘。迎娶當日新郎與媒人,接嫁人,攜帶禮品乘坐禮車同往女家迎娶,抵女家門前女家人先向攜禮者接禮品,再把男家來客接至客廳,以點心招待來客,新郎將「喜花」放在神案上。新娘用過「姊妹餐」後,由長輩扶出廳堂,女方的父母,族長或舅舅「點燭」及「點香」,新郎新娘向祖先及神明牌位上香辭祖,新郎將「喜花」親送新娘向父母及長輩家人辭行並接受祝福語,然後上禮車。喜車開動,嗚炮示吉避邪,新娘從車窗丟出一把扇讓弟姐撿,表示「留扇(善)」給娘家。禮車到達男方家,鳴長炮歡迎,先讓女方親友就坐,再由男方男孩恭請新娘下車,俗稱「拜轎」,通常用橘子或糖果、水果等,以氶吉祥蜜,新娘則送給男童一個「紅包」。

新娘由一位「福德雙全」的婦人扶著下車,進入大廳,大廳門襤置火盆,過火表示避邪及昌旺,進入大廳後,行拜堂儀式,稟告列祖列宗,並句父母規行拜見禮,其次夫妻互拜方進入洞房。新舅子「進燈」(探房),新娘的兄弟將「新娘燈」兩座,提進新房置於床上,唱曰:「舅子進丁,新人添丁」。然後到餐廳歡宴親友。

有關婚姻諺語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買賣憑个人,嫁娶憑煤人。

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或親。

牽豬哥,賺暢。

甘蔗,雙頭甜。

十媒九誑。

江湖郎中的道理,媒人口中的男女。

三人共五目,日後無長短腳話。

給你包入房,不給你包一世人。

斷掌男人做相公,斷掌女人守空房。

肉要給人吃,骨不讓人吃。

食你的肉,無啃你的骨。

賒豬賒羊,無賒新娘。

十二月,婚姻月。

娶個老婆好過年。

放扇無相見。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不打,不成親家。

紅頂四轎扛不行,半路跟人走。

送嫁,較美新娘。

新娘一日大。

高凳坐,矮凳掛腳。

洞房花燭月,金榜題名時。

上夜食你的榖,下夜食我們的榖。

娶媳婦全廳紅,嫁女兒滿房空。

五女之家賊不過。

施比受有福。

新烘爐,新茶壺,熱沸沸。

新娘娶進房,媒人拋過牆。

愛情熱度,不驚(怕)六月火燒埔。

第一門風,第二財富,第三才幹,第四美麗,第五健康。

女大不中留。

女人要嫁趁年輕,蝦公要跳著趁生。

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老人家。

揀揀擇擇,擇到爛瓟杓。

園裹選瓜,越選越差。

緊紡無好紗,緊嫁無好家。

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憨狗想吃豬肝肉。

烏鴉配鳳凰。

英雄難過美人關,美人難過金錢關。

新娘娶進來,添丁和發財。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子發千丁。

一姓合婚,冬底雙生。

人倫有五,夫婦為先,大禮三千,婚姻最重。

少年夫妻,老來伴。

男人最怕入錯行,女人最怕嫁錯郎。

錢大白,人消瘦無肉。

上轎十八變。

人入門,順人意。

二更更,三夜夜,四數錢,五燒香,六拜年。

老罔老,半夜後。

上床夫妻,下床兄弟。

公不離婆,秤不離鉈。

嫁雞隨雞飛,嫁狗隨狗走。

病丈夫好做主,病貓好嚇鼠。

穿破丁是衣,到老才是妻。

五百年前姻緣「天註定」。

一夜夫妻百世恩。

老牛想吃嫩筍。

買屋要看樑,娶妻要看娘。

美人,沒美命。

枕頭鬼勝過三界公。

聽妻嘴,大富貴。

無冤無家不成夫妻。

好漢不打妻,好狗不咬雞。

驚妻大丈夫,打妻豬狗牛。

前人子,不敢吃後母乳。

大妻無權利,細姨管鑰匙。

公婆,公婆,床頭打,床尾和。

家和萬事成,家不和萬世窮。

好妻無好漢,天下一犬半。好漢無好妻,天下一大堆。

無彩,好花插牛屎。

加水加豆腐,加子加媳婦。

活馬縛死樹。

會做媳婦兩頭難,不會做的媳婦兩頭傳。

小時母親,長大妻親。

有柴有米是夫妻,無柴無米是別人的。

死妻換新衫,死夫折扁擔。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