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新春習俗繁多

新春習俗繁多

農曆初一至初五,稱為「新春」或「新正」,家家門上貼春聯,歲序更新,萬象回春,而新正由「開正」來拉開一年的新序幕。

開正的時刻每年不同,要依據「皇曆」的天干、地支而定。當開正的時到一到,全家大小齊燒香、祀神明、祭祖先、點蠟燭、放爆竹,迎接新年。在這一天,家中貼箸的蠟燭,若能夠保持不間斷,那麼,就象徵著前途永遠光明燦爛。拜後,喝甜茶、吃甜糖,然後吃麵線,表示「長壽」之意,大家互祝新年恭喜,過後,攜眷向視友賀歲拜年,互道吉利話,也到寺廟去燒香禮拜,祈求新年福祥。攜眷到各處遊春,愉快地在街上蹓躂,有人說是「踏青」,出門拜年,也叫做「走春」。

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紛紛帶著丈夫和子女,回娘家探親,叫做「回門」或「做客」,有人說,這就是「女孩子日」,就是說嫁出去的女兒,全要在逼一天回娘家,做女婿的準備大包小包的「等路」(禮物),並且帶著一些紅包,準備送給太太的父母或弟妹,向父母請安,拜年,所有的人家都一樣熱鬧的過初二日。

年初三稱做「赤狗日」,又叫「小年朝」,是一個相當不吉利的日子,老一輩的人,若果在這一天沒九重大的事,都不愛出門,以免衝撞到什麼凶煞,而「小年朝」這一天,例應祀祖祭神。所以古代人年初三大都不出門,不宴客。

據台灣習俗相傳,正月初三夜晚,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這天大家都盡量提早上床,避免深夜點燈,以免打擾了老鼠的喜事。

初四是「接神」或「迎神」的日子,年底昇天述職的灶神及地上諸神,向玉皇大帝報告了一年來下面人間行為的善惡,於初四這天再回到人家,來監督人們的言行。因此家家戶戶又得供拜牲醴果品,燒金紙,神馬來接神下降,乞祈吉祥。台彎有句俗話說「送神早、接神遲」,意思是十二月二十四日一早把神送上天,正月初四接神時刻多半過了中午以後。

初五特別又叫「隔開」。意思是說,新春的節目,大都到了初四就算告一段落。新正結束,商家開市大吉。日常作息恢復正常。初五也是撤供的日子,要撤去元旦以來的所有供品,這時擺在神桌上的「春飯」也收下來,不再用「甜料」招待客人,商店也多半在這一天開店,門口常貼著大大的紅字「開張大吉」。

俗稱,初五這天是五路財神生日,各商店開市,都一大早就供牲醴、點蠟燭、燒金衹、政骾咆,以邇接財神,叫「祭財神」或「接路頭」。詩云:「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