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羅馬終身獨裁官愷撒大帝 [打印本頁]

作者: Jeffrey    時間: 2014-4-24 00:25     標題: 羅馬終身獨裁官愷撒大帝

  愷撒大帝即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蓋烏斯·尤利烏斯·愷撒(又譯蓋烏斯·朱利葉斯·凱撒、朱利亞斯·凱撒),羅馬共和國(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區)末期傑出的軍事統帥、政治家。愷撒出身貴族,歷任財務官、祭司長、大法官、執政官、監察官、獨裁官等職。BC60年與龐培、克拉蘇秘密結成前三頭同盟,隨後出任高盧總督,在8年內征服了高盧全境(今法國一帶),還襲擊了日耳曼和不列顛。BC49年,他率軍佔領羅馬,打敗龐培,集大權於一身,實行獨裁統治。制定了《儒略歷》。BC44年,愷撒遭以布魯圖所領導的元老院成員暗殺身亡,享年58歲。愷撒死後,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維擊敗安東尼開創羅馬帝國並成為第一位帝國皇帝。
  BC100年7月13日(另一說法為BC102年7月12日)愷撒出生於羅馬。其父擔任過財政官、大法官等職務,還曾出任過小亞細亞的總督。母親奧萊莉婭來自奧萊利·科塔家族。公元前119年外祖父盧西烏斯·奧萊利烏斯·科塔曾在擔任執政官。愷撒被送進了專門培養貴族子弟的學校。十幾歲就發表了《赫庫力斯的功勳》和悲劇《俄狄浦斯》。他酷愛古希臘文化,特別是希臘的古典文學。除文學外,愷撒還喜歡體育運動,他精通騎馬、劍術等,肌肉發達,體魄非常強健。
  BC87年,按照羅馬的習俗,愷撒開始穿成人的白長袍。
  BC86~84年,馬略和秦納先後去世,愷撒被視為馬略的支持者。BC84年,愷撒娶秦納之女科涅莉亞為妻。生女兒尤莉婭,並獲得元老院民眾派成員支持。
  BC82年,在內戰中取勝,蘇拉要求愷撒同科涅莉亞離婚,愷撒拒絕並離開羅馬,躲過了放逐和死亡的威脅。
  BC82~79年間,愷撒旅居東方,並在BC81年隨馬爾庫斯·泰爾穆斯(Marcus Terentius Varro Lucullus)前往小亞細亞。接受使命前往比蒂利亞尋找船隻,並圓滿地完成任務。
  BC80年,愷撒隨軍前往米蒂萊,因表現英勇而獲得花冠。BC79~78年,參加清剿奇裡乞亞海盜的戰鬥。
  BC78年,蘇拉去世,愷撒回到了闊別數載的羅馬。以辯護人的身份在法庭等處為自己或擁護者辯護或者起訴。BC78年在執政官萊皮德叛亂失敗後,要求赦免自己的擁護者;BC77年起訴其政敵多拉貝拉貪污;BC76年為希臘人辯護,與該尤斯·安東尼烏斯對抗。BC76年,他再次踏上了前往東方的旅程。BC75年,他在羅德島,拜師米隆之子、雄辯大師阿波洛尼奧斯的門下。在旅途中,他曾被奇裡乞亞海盜劫持,後者要求以20塔蘭特作為贖金。愷撒嘲笑他們不知道自己捉到了什麼人,並要求海盜索取50塔蘭特。在等待贖金的38天裡,他不得不同海盜們待在一起,他對他們開玩笑說獲釋後一定要將他們統統送上十字架。當他獲釋放之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組織一支艦隊,捕獲了所有劫持他的海盜。也許是因為那些海盜對其不錯,愷撒為了減輕其痛苦,在把他們釘上十字架之前,割開了他們的喉嚨。
  BC74年,返回羅馬,並繼承奧萊利烏斯·科塔的職位,成為祭司。BC72年,獲軍事保民官。
  BC70年,再次參與選舉,並當選BC69年的財務官,任期一年,自動獲得元老院議員的資格。愷撒於BC69年前往西班牙赴任,作為總督副手,主管行省的財政。各城市巡迴審案期間,請求解除職務,離開西班牙。返回羅馬後,BC66年愷撒被委任以「阿庇亞大道管理人」的頭銜,負責維護這條連接羅馬和布林迪西的通衢大道。後自薦就任次年的新市政官的職位並當選。主要負責城市的公共設施(特別是神廟)的建設和維護,管理市場和其他羅馬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的事務。為取悅平民階層,愷撒為公眾提供了許多競技比賽,新改建許多公共建築,帶著榮耀結束了一年的市政官任期,但卻負債數百塔蘭特。
  BC63年是西塞羅的執政官任期年,與平民階層決裂,結果任期中無所作為。相反,愷撒節節勝利。此時,羅馬的祭司長皮烏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Pius)去世,愷撒參加競選,並順利當選這一終身職位。稍後,又獲得另一職位—大法官。同一年,愷撒與蘇拉的孫女龐培亞(Pompeia Sulla)成婚。愷撒與龐培亞離婚理由是「愷撒之妻不容懷疑」。BC61年,大法官任期屆滿,愷撒得到遠西班牙行省總督職位。同時,龐培從東方返回羅馬。愷撒又一次陷入經濟困境,克拉蘇不得不為他償還貸款。抵達伊比利亞,愷撒發動了對盧西坦人和加拉埃西人的進攻,這次行動帶來了豐厚的戰利品。恢復行省秩序後,匆匆地離開了行省返回羅馬,同時提出兩個要求:凱旋式和執政官職位。最終放棄了凱旋式,換取執政官候選人資格。BC60年,愷撒被森圖利亞大會選舉為羅馬共和國的執政官。
  此時,龐培爭取安置他的退伍老兵的土地,遭到失敗;克拉蘇(Marcus Licinius Crassus),也正在為獲得對抗帕提亞所需的軍隊控制權而犯愁;而執政官愷撒也正好需要龐培的聲望和克拉蘇的金錢。因此,愷撒成功使兩人言歸於好(龐培和克拉蘇在BC70年那次共掌執政官之後結怨)。三人於BC60年訂立盟約,目的是使「這個國家的任何一項措施都不得違反他們三人之一的意願」(蘇維托尼烏斯語)。歷史學家將這個聯盟稱為「前三頭同盟」。為了鞏固這一政治聯盟,50歲的龐培還娶了愷撒年僅14歲的獨女茱莉婭。三人結盟後,勢力大增。畢布路斯作為執政官退出所有政治活動,直到任期結束。愷撒大權獨攬,「畢布路斯和愷撒執政之年」成了「尤利烏斯和愷撒執政之年」。
  完成執政官任期後,愷撒被授予作為總督管理山北高盧(今法國南部)和伊利裡亞(今巴爾幹半島亞得裡亞海沿岸地區)五年(BC58~53年)的權力。剛到任,便發動了高盧戰爭(BC58~49年)。作戰9年時間裡,愷撒奪取了整個高盧地區(約相當於今天的法國),並把以比利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塞文山、萊茵河和羅納河為界,周長超過3000英里的地區(除了部分同盟者的城市),變成了一個行省(高盧行省),後者還被規定每年上繳大量錢財。愷撒成為第一個跨過萊茵河,到對岸(日耳曼尼亞)去進攻日耳曼人的羅馬人。
  高盧戰爭讓龐培感到不安。加上BC53年,東征帕提亞的克拉蘇戰敗身亡,三頭政治不穩,元老院拉攏龐培。BC49年,元老院向愷撒發出命令撤回羅馬,愷撒回信希望延長高盧總督任期,元老院拒絕並發出最終勸告,表示如果不立刻回羅馬,將宣佈愷撒為國敵。愷撒帶軍團到國境線盧比孔河(Rubicon),並渡過盧比孔河。愷撒的舉動震動龐培以及元老院共和派議員,帶著家當逃離意大利半島。愷撒不流血進入羅馬城,要求剩餘的元老院議員選舉他為獨裁官。接著,征討西班牙、希臘,在BC48年的法爾薩拉斯(Pharsalus)會戰中徹底擊敗龐培追擊到埃及。埃及人刺殺龐培後,將龐培人頭獻給愷撒。愷撒宣佈埃及王位由托勒密十三世與他的姐姐克利奧佩脫拉(Cleopatra,即埃及艷後)共享。此舉惹惱埃及人,爆發亞歷山大戰役。愷撒帶領第六軍團加上援軍,徹底擊敗埃及軍,托勒密十三世陣亡,克利奧佩脫拉登上埃及王位。會戰期間,愷撒士兵所發射的火箭命中亞歷山大城大圖書館,60多萬本書毀於一旦。戰役結束後,愷撒與克利奧佩脫拉進行為期兩月的尼羅河之旅,接著征討破壞與羅馬之間協約的潘特斯王國。
  BC46年,愷撒回羅馬後召集軍隊,攻打逃至北非與努米底亞王猶巴結成同盟的龐培餘黨,於塔爾索斯會戰中獲完全勝利。之後,愷撒回到羅馬,進行長達十天的凱旋式。回到羅馬的愷撒推動各項改革,包括給予北意大利和西西里島人民羅馬公民權、請專家製作儒略歷、建立和平廣場等。在BC45年,龐培兩個兒子逃到西班牙發動叛亂,愷撒再次遠征西班牙,於孟達會戰中擊敗叛軍,龐培長子勞斯陣亡,次子流亡西西里。愷撒回國之後,於BC44年宣佈成為終生獨裁官。
  BC44年,為拯救卡萊會戰中被俘虜的9000名羅馬士兵,愷撒宣佈將遠征帕提亞。但是,當時的占卜師說「只有王者才能征服帕提亞」,此舉更加深共和派議員的不安,認為愷撒終將稱王。二月,在一項典禮上,執政官安東尼將花環獻給愷撒,並稱呼愷撒為王。雖然愷撒拒絕,反愷撒一派更為恐懼,於是策劃謀殺愷撒。參加反對愷撒的陰謀的大約有60多人,為首的是該尤斯·卡西烏斯、馬可斯·布魯圖斯、德基摩斯·布魯圖斯。他們稱自己為解放者(Liberators),這些人在刺殺愷撒前曾和卡西烏斯會面,卡西烏斯告訴他們說如果東窗事發他們就必須要自殺。BC44年3月15日,一群元老叫愷撒到元老院去讀一份陳情書,陳情書是元老寫來要求愷撒把權力交回議會。可是這陳情書是假的。當馬克·安東尼從一個叫做卡斯卡的解放者那裡聽到消息,他趕緊到元老院的階梯上要阻擋愷撒。可是這些參與預謀的元老在龐貝興建的劇院前先找到了愷撒,把他領到了劇院的東門廊。
  愷撒在讀這假的陳情書的時候,卡斯卡把愷撒的外套給脫開然後用刀刺向他脖子。愷撒警覺到卡斯卡,轉過身抓住卡斯卡的手,用拉丁語說:「惡人卡斯卡,你在作什麼?」被嚇到的卡斯卡轉向其他元老,用希臘話說:「兄弟們,幫我!」。一下子包含布魯圖斯的所有人都開始刺向愷撒。愷撒想要脫逃,可是因為血流太多眼睛看不見所以摔倒,最後這些人在他倒在地上的時候把他殺害了。根據史學家尤特羅匹斯(Eutropius)的說法,當時有60多人參與這謀殺。陰謀者本想把他的屍體投入台伯河,但是懾於執政官馬克·安東尼和騎兵長官雷必達而沒有這麼做。
  愷撒的遺囑是按照其岳父的要求,在馬克·安東尼的家中啟封宣讀的。這份遺囑是在前一年的9月13日立下的,並一直保存在維斯塔貞女祭司長手裡。在這份遺囑中,愷撒指定自己姐姐的三個孫子為自己的繼承人:給屋大維四分之三的財產,其餘四分之一由魯基烏斯·皮那留斯和克文圖斯·佩蒂尤斯分享;為自己可能出世的孩子指定了監護人,其中幾個竟是參與陰謀的兇手;還指定屋大維為自己的家庭成員,將自己的名字傳給他,並規定德基摩斯·布魯圖斯為第二順序繼承人;此外,他還把台伯河的花園留給人民公用,並贈予每個公民300塞斯特爾提烏斯。陰謀刺殺他的人中間,幾乎沒有誰在他死後活過3年的。所有人都被判有罪,並以不同方式死於非命:一部分人死於海難,一部分人死於屋大維和其他愷撒部將隨後發動的戰爭,有些用刺殺愷撒的同一把匕首自殺。愷撒死時58歲,死後被按照法令列入眾神行列,被尊為「神聖的尤利烏斯」。
  凱撒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故被一些歷史學家視為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皇,有凱撒大帝之稱。甚至有歷史學家將其視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以其就任終身獨裁官的日子為羅馬帝國的誕生日。影響所及,有羅馬君主以其名字「凱撒」作為皇帝稱號;其後之德意志帝國及俄羅斯帝國君主亦以「凱撒」作為皇帝稱號。
凱撒的一生鬥爭,只不過是奴隸主階級中一個統治集團跟另一個統治集團為了該不該改變統治方式而作的鬥爭,雖然在一段時間內改善了這個奴隸制國家的處境,使奴隸制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可是受惠的仍然只是奴隸主階級,根本沒影響到當時廣大奴隸階級的命運。其次,他一生的成功,主要應該歸之於他的恰巧處在羅馬共和國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歷史時代,一時風雲際會,機緣湊合,讓他不自覺地完成了歷史要他完成的事業,這裡,他的個人品質象堅毅、機智大膽、圓滑等等,在其中只起了極其有限的作用,因而過分吹捧凱撒是不恰當的。正像革命導師恩格斯說的那樣:「恰巧拿破侖這個科西嘉島人做了被戰爭弄得精疲力竭的法蘭西共和國所需要的軍事獨裁者,這是個偶然現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侖這個人,那麼他的角色是會由另一個人來扮演的。這點可以由下面的事實來證明,即每當需要有這樣一個人的時候,他就會出現:如凱撒、奧古斯都、克倫威爾等等。」。
  相反地也有一些人竭力詬責凱撒,說他鎮壓了民主運動,把他的取銷行會組織、恢復意大利關稅。減少發給貧民口糧分額等等,說成是背叛平民。這些責難往往是出於對羅馬當時的所謂「平民」、「民主運動」等等名詞作了過分現代化解釋的結果。要對共和末年聚居在羅馬的所謂平民、他們的構成、他們的政治作用和經濟地位等等作一番分析,是一件比較複雜的工作,而且也不是這裡該做的工作,但至少可以肯定說,他們絕不是十八、九世紀的那種工業無產階級。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第二版的序言中引用過的西斯蒙第的名言「羅馬的無產階級依靠社會過活,現代社會則依靠無產階級過活」——這就是關於他們的最中肯的結論。在公元前一兩世紀中,他們在政治上從來沒產生過一位自己的代表,也從來沒提出過自己的一套政治綱領,他們一直是形形色色政治活動家手中播弄的工具。正跟我們不能把他們當做現代無產階級一樣,我們也絕不可以把凱撒看做是路易·拿破侖甚或梯也爾一流人物。凱撒在這裡,只是不多不少地做了當時其他活動家做過的事情,可以責備他的至多是他起初利用了他們、後來又離開了他們而已。而離開他們、甚或損害到他們,則是.當時不問那個民主派活動家一旦當權之後,勢必難免的事情。特別是凱撒,只要從前面簡單地舉出來的他所致力的工作來看,就可以知道這是他這些工作的必然結果。首都的遊民階層久已成為國家的沉重負擔,要減輕對行省的搜括、減少羅馬這個城市的特權,就不得不採取一些對這些遊民不利的措施,像發放給公民的免費口糧,被凱撒從三十二萬份一下子降到十五萬份,把這一過去一向認為是公民應享的特權嚴加限制,變成真正的社會救濟,就是一個例子。而且建立了強有力的個人統治之後,公民大會連作為橡皮圖章的作用都失去了,遊民階層在政治上的地位也就宣告結束,用不著再竭盡國庫所有去討好他們,這正是合乎邏輯的發展,也是從共和國向帝國過渡的必然結果。凱撒一生的所作所為可議的地方雖然很多,恰恰不在這一方面。
  除了軍事和政治的事跡,凱撒還發明了一種安全通訊方式。其原理就是將信中的每一個字母往下移三個位置,從而實現隱藏文章中信息的功能。當接收者受到密文時,他們將信中的每一個字母往前移動三位,使得文章恢復可讀性。雖然這種隱藏方式(專業術語是加密方式)在當今高科技的社會裡根本不具備安全性,但在當時已經是一種進步了。即便如此,當今未接觸過加密這個概念的人們,對密文也能產生無知。這個事跡,是絕大多數從事計算機學的人都知道和尊重的, 因為這種加密原理在許多領域裡都用到,只不過是更加的複雜。這個加密原理究竟是不是凱撒發明的,恐怕我們不會知道,但在人類史上,他還是屬最早使用加密的人。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