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 [打印本頁]

作者: suzuki    時間: 2010-6-9 01:02     標題: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



南部十四年式手槍是南部騏次郎在東京炮兵工廠設計出的, 1925年定型,由於該年是日本大正十四年,所以被成為南部十四年式手槍



大正十四年式手槍印記。
十四年式用的是槍套上的旋鈕保險,槍柄上也沒有木盒槍托的插口。

  
序號及工廠印記
到了1925年,日本陸軍為了要大量配發手槍到部隊,將簡化設計後的南部手槍定型為大正十四年式,至1945年止,共生產了28萬把,為日軍第二次大戰中使用的主要手槍。


雖然外觀上看起來有點像德製P8魯格,但是其設計上一點關係也沒有,純粹是反衝式作業。
本槍使用的是日本獨有8mm子彈,今天已經是極其稀有了。
生產過程中曾多次改良,1934年加上了彈匣保險,在無彈匣的情況下不能擊發。
原來的設計並沒有那個前凸的護弓,據說是根據在中國北方寒冷地帶作戰的經驗,才做的改進,加大後在帶著手套的情況下也可以操作(亦稱北滿型-1939年)。


由於在射擊時常有彈匣掉出的意外,因此在握柄前方又加了一片彈簧,由下方卡住彈匣。


南部本人的回憶錄也說:『這槍沒什麼特色。』由於其皮套有個圓形的蓋子,中國民間俗稱王八盒子。


南部手槍的撞針設計有嚴重的缺陷,硬度不夠而且較脆,實戰中頻繁出現撞針擊發無力現象和撞針折斷現象。
撞針的嚴重問題直到1932年更換新式撞針才有初步的改善,但是這個問題直到二戰結束時仍然困擾著手槍的使用者,美軍士兵曾經嘲笑南部手槍連自殺時也會出現故障,導致自殺不能成功。


至於彈夾脫落更是嚴重問題,南部手槍整體設計是仿造魯格P08手槍的,魯格的特點之一是可以單手退出彈夾,南部手槍自然也有這種功能!


遺憾的是,該槍退出彈夾時使用的彈夾扣位置比魯格稍微向下,這就讓射擊時很容易錯誤按到該彈夾扣,造成意外的彈夾脫落,後期雖然他們也使用諸如防止彈夾脫落的彈簧,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現象,但是又使得使用者無法單手退出彈夾。


走火問題更是日本軍官的噩夢,從技術上說,走火的原因主要是南部式手槍退出彈夾以後,槍膛裡面仍然有一發子彈,如果此時使用者沒有使用手動保險,錯誤操作或者發生激烈的震動,這發子彈就非常容易走火傷人。


另外,該槍在稍遠一些距離上淮確度較差。同時該槍射出的子彈初速僅有320米/秒,動能只有338焦耳,所以距離稍遠時該子彈的穿透力非常弱,根據抗戰老兵的回憶,南部手槍有時連稍硬一些的木板門也無法擊穿。
南部的槍把和槍管夾角為120度,槍管單獨突出在外,這使得整槍的重心基本處於掌心的位置,非常的穩定,利於迅速改變槍口的指向,簡單地說,該槍的反應速度很快,射擊時可以直接用槍口指向敵人概略瞄準後迅速射擊,這種設計對於近戰中使用的手槍是非常重要的,在之後的實戰中,雖然南部手槍問題多多,但是仍然在白刃戰和肉搏戰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該槍近距離的殺傷力很強,這主要是源自於該槍使用的南部式8公釐手槍彈,該手槍彈在近距離內有著相當的殺傷力,子彈射中身體會產生類似達姆彈一樣的變形和翻轉,造成人體的嚴重傷害。


來南部十四式在中國有個響亮的名字「王八盒子」,這個名字仔細分析起來還要拆開來說,首先說說盒子。



南部十四式手槍,很多時候也是使用一個很大的槍套掛在肩上攜帶的,必要時,這個大的槍套還可以作為槍托使用,可以抵肩射擊,這就是王八盒子中「盒子」二個字的由來!"


「王八」的來源有兩種可能,一種說法是因為南部十四式的槍套的翻蓋部分很大,而且外形是個光滑的圓形,很有些像王八殼,所以老百姓就稱其為王八,但是,這種槍套其實在中國也不罕見,一些自動手槍的槍套也有相同的設計,另一種說法則認為王八這個詞,主要是暗指侵略者是王八,「王八盒子」的全意應該是 「王八」使用的盒子槍。


南部十四式一直不被各方看好,但南部十四式也有風光的時候,只是日本人自己羞於啟齒罷了,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以後,數以百萬的日軍向盟國軍隊繳械,手槍的意義是很特殊的,也是軍人榮譽的象徵,繳獲敵人的手槍更是自身勇氣和尊嚴的象徵,蘇聯和美國的士兵一度都曾經以繳獲一把「王八盒子」為榮,由於其外形特殊,有些士兵甚至把它叫做「東方魯格」,只是在戰後得到「王八盒子」的蘇美士兵和戰爭中的繳獲並不相同,並不是為了使用而只是為了戰後的私人收藏而已,作為擺放在家裡的收藏品,性能差勁但是外形獨特的南部式還是可以勝任的,這也是對南部手槍的一種可笑的諷刺吧。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