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蒙古族的興起及其發展
[打印本頁]
作者:
nanazii
時間:
2014-3-19 00:19
標題:
蒙古族的興起及其發展
蒙古族,是13世紀初期成吉思汗在建立大蒙古國過程中,以蒙古部為主體,吸收和融合聚居於漠北地區諸森林狩獵和草原遊牧部落而發展起來的新的民族共同體。素以吃苦耐勞著稱於世。性格剽悍,富有生氣,興起後,曾長期從事征戰,並進而統一全中國,建立元朝。統治全國近90年,政治、經濟、文化都有較大發展和提高。
「蒙古」一詞的來源,有的說是來源於山名,其義為「銀」;有的說其源是居住於蒙古高原一部落分支,意謂「孱弱」和「淳樸」;又有的說是因成吉思汗「剿定諸國故曰蒙,取居中馭外之義故曰古」;有的認為是「永恆的河」或「長生(或永恆)的部族之意」;有的認為是「以蒙部為總中心的永恆天族」;還有認為是「勇悍無畏」。總之,各執一詞,莫衷一是。
據蒙古人傳說,蒙古部先世,原居住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山野森林中,從事於狩獵生活。從有關記載考察,蒙古人離開額爾古納河山林走向遊牧生活,約於公元8世紀以後。據說他們都根源於孛兒帖赤那和豁埃馬闌勒這兩個部落。在離開山林後,便駐居於斡難河(鄂嫩河)上源的不兒罕山(今蒙古國境內肯特山)。迅速繁衍出眾多氏族和部落。這些氏族和部落,按其血親關係,分成兩大支:尼倫蒙古和迭兒列斤(勤)蒙古尼倫蒙古和迭兒列斤蒙古合稱合木黑蒙古,意謂全體蒙古人。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名稱。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的部落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了。
蒙古族始源於大約公元7世紀的唐朝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南岸)的一個部落,與中國北方的東胡、鮮卑、契丹、室韋有密切的淵源關係。公元840年,回鶻汗國崩潰後,這個部落的大部分向西遷移至不兒罕山(今蒙古大肯特山)一帶,發展繁衍為許多部落,各有名號。遼金時期,多以「韃靼」或「阻卜」泛稱蒙古草原各部。公元12世紀,蒙古部首領鐵木真,連續擊敗蒙古紛爭部落,統一蒙古。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大聚會,建大蒙古國。鐵木真被推戴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於是「蒙古」開始成為民族的族稱。大蒙古國隨即統一了中國北方,此後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不斷西征,先後建立了欽察、察合台、窩闊台、伊兒四個汗國。打通了亞洲和歐洲的陸路交通線,促進了東西方文化和經濟的交流。1260年忽必烈自立為蒙古大汗,建都中都(後改大都)。
1271年,忽必烈改蒙古國號為「元」,建立元朝,並於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國。結束了唐末、五代以來遼、宋、夏、金、吐蕃、大理等國長期並立和相互爭奪的局面,基本上確立了現代中國的版圖,鞏固和發展了我們多民族的國家。1368年,明軍進入大都,元朝滅亡,但是北遷後的妥歡帖木兒及其後裔仍繼續使用元朝作為國號,被高麗王朝稱為「北元」。北元與明朝長期處於戰爭狀態,在後來的二百多年裡與明朝形成南北對峙局面,明朝為了防範北元的侵擾,修復和重築了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的「萬里長城」。
16世紀末葉,蒙古地區以大漠為界,分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又包括很多部落,比較著名的有察哈爾部、土謝圖汗部、札薩克圖汗部、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等。清王朝對蒙古各部的徹底征服先後歷經100多年的時間。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宣告成立,成為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統一區域自治的實現,真正結束了幾百年來內蒙古地區被分割統治的局面,結束了這個地區長期以來民族紛爭的歷史。進一步加強了各民族之間及本民族內部的團結,提高了他們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和自治區的積極性。
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馬背上的民族」。據2000年的人口統計,蒙古族有581萬人,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少數聚居或散居在新疆、遼寧、吉林、黑龍江、青海、甘肅、寧夏、河南、河北、北京等北方地區,西南地區的四川、雲南等地也有少量的蒙古族居住。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