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洛神賦中神秘女子是誰?是曹植暗戀的嫂嫂嗎? [打印本頁]

作者: obavia    時間: 2014-3-6 00:33     標題: 洛神賦中神秘女子是誰?是曹植暗戀的嫂嫂嗎?

曹植,字子建。他是曹操的夫人卞氏的第三個兒子,與曹丕為同母兄弟。曹植自幼便聰穎過人,10歲的時候便誦能出口成詩,下筆成章,很受曹操的寵愛。在他的三個兒子中曹操曾經認為曹植是『最可定大事』者,幾次都想要立他為太子,但是最終曹植還是在同長兄的爭鬥中失敗。

根據鳳凰網歷史報導,曹丕當了皇帝以後,怕他日後勢力壯大,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便派人把曹植抓到洛陽來,想藉口殺掉以除後患。曹丕限曹植七步之內以兄弟為題,吟詩一首,其中還不能出現兄弟兩個字;如果做不到就要處死。曹植知道這是曹丕想藉機殺了自己,心中十分的悲傷,忽然看到爐火中的豆秸,便隨口做了一首七步詩:『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才免得一死。

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詩』,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賦》了,文中曹植這樣描述洛神的美貌:『翩若驚鴻,婉若遊龍,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雲之蔽月,似流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望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面輔承權,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從抽象到具體,從神韻、風儀、情態、姿貌,到明眸、朱唇、細腰、滑膚,描繪得淋漓盡致,使人如聞其聲,如睹其形。

此外曹植還描寫了洛神的動態美:『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坐。轉盼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曹植藉飄忽的夢境,活生生把他夢中情人幻化出來,一點癡念,萬縷相思,凝聚成一篇千古不朽的文學作品。

後來,著名的畫家顧愷之依據《洛神賦》,畫了流傳千古的名畫《洛神賦圖》,其中最感人的一段描繪是曹植與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卻無奈離去的情景。在畫中,站在岸邊的曹植表情凝滯,一雙秋水望著遠方水波上的洛神,癡情嚮往。畫中的洛神梳著高高的雲髻,被風而起的衣帶,給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飄飄欲仙的來自天界之感。她欲去還留,顧盼之間,流露出傾慕之情。但最終在雲端中漸去,留下此情難盡的曹植在岸邊,終日思之,最後依依不忍地離去。

那麼曹植所描寫的『洛神』和顧愷之畫中的『洛神』到底是誰呢?是不是就是他的嫂子甄宓呢?

據《文昭甄皇后傳載》:甄氏乃中山無極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間,她嫁給袁紹的兒子袁熙。東漢獻帝七年,官渡之戰,袁紹兵敗病死。曹操乘機出兵,甄氏成了曹軍的俘虜,曹丕見到甄氏後,驚嘆於甄氏的美貌。他對曹操說:『兒一生別無他求,只有此人在側,此生足矣!望父皇念兒雖壯年而無人相伴之分,予以成全!』話已至此,曹操不好拒絕,便使人做媒,讓曹丕甄氏為婦。甄氏見曹丕生的英俊,又因為是曹軍的俘虜,不得不從,因此也無異言。

一種觀點認為,曹植《洛神賦》中的『洛神』指的就是自己的嫂嫂甄氏。由於曹植天賦異稟,博聞強記,十歲左右便能撰寫詩賦,所以頗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讚賞。早在官渡之戰時,曹植就曾在洛河神祠偶遇藏身於此的袁紹兒媳甄氏,由於憐香惜玉,曹植將自己的白馬送給了甄氏,幫助她逃返鄴城,甄氏也將自己的玉佩贈給了曹植以示感謝。

兩人再次相見,都覺得命運注定。當時曹操正醉心於他的霸業,曹丕也有官職,而曹植則因年紀尚小、又生性不喜爭戰,於是能夠與與甄氏朝夕相處,當父兄為天下大事奔忙時,曹植與甄氏的感情迅速發展,到了難捨難分的地步。

七八年過去了,曹操已經穩穩地掌握了北方的局勢,漢獻帝以冀州十郡劃為魏國,封曹操為魏公,定都於鄴。在誰來繼位的問題上,曹操生前就十分矛盾,因為長子曹昂早亡,還有四個兒子為卞氏所生;長子曹丕,次子曹彰,三子曹植,四子曹熊。四個兒子中曹操最偏愛曹植,傾向於封曹植為世子。但曹植不治威儀,放蕩恣肆,而且三番兩次耽誤大事,擅自開啟司馬門,使得曹操對他失望透頂。在這種情況下,曹丕順利地當上了世子。曹操死後,曹丕於漢獻帝二十六年(西元229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陽,是為魏文帝。

魏國建立後,曹丕對甄氏和曹植錯綜複雜的關係難以釋懷,因此僅封她為妃,所以甄氏始終未能得到母儀天下的皇后地位。甄妃此時已經年逾四旬,而曹丕正值三十四歲的鼎盛年紀,後宮佳麗眾多,甄妃逐漸色衰而失寵,在曹丕當上皇帝之後的第二年便鬱鬱而死。甄氏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甄氏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飯,曹植看著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曹丕遂將甄后的遺物玉鏤金帶枕送給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凌波御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曹植腦海裡還在翻騰著與甄後洛水相遇的情景,於是文思激蕩,寫了一篇《感甄賦》。這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一般人欣賞其文字的優美,到處傳抄,幾乎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

曹丕似乎不曾加以追究,但是四年以後(西元234年),明帝曹睿繼位,因覺原賦名字不雅,遂改為《洛神賦》。曹丕死後,群臣本來想迎立當時為雍丘王的曹植為帝,因此曹睿即位後,對於他這位才華橫溢而又深得人心的叔叔,產生了莫大的戒心,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徙封不已,曹植恍如飄萍,不堪顛沛之苦,遂寂寂無歡而死。後人有詩說:『君王不得為天子,半為當年賦洛神。』

由於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於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故老相傳,就把甄氏認定成洛神了。《太平廣記》卷三百三十一《蕭曠》篇和《類書》卷三十二《傳奇》篇,都記述著蕭曠與洛神女豔遇一節。洛神女說:『妾,即甄后也……,妾為慕陳思王之才調,文帝怒而幽死。後精魂遇於洛水之上,敘其冕抑。因感而賦之。』李商隱在他的詩作之中,曾經多次引用到曹植感甄的情節,甚至說:『君王不得為天下,半為當時賦洛神。』

但是另一種觀點卻認為,所謂的『洛神』並不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沒有發生過戀情。他們的理由是:第一,曹植不可能愛上他的嫂嫂,曹植與嫂嫂之間的感情只是親人之間的感情。曹植在年輕的時候與嫂嫂之間是一種親人關係,長大後,曹丕與曹植兄弟之間存在著緊張的政治鬥爭,曹植不會有很多的機會接近甄氏。假若《感甄賦》真是為甄氏而作,曹植這是色膽包天,曹丕不會讓這樣的文章到處流傳。

第二,在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們很看重各種倫理。圖謀兄妻,這是『禽獸之惡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況身為帝王者乎?』《洛神賦》不過是由於曹植倍受兄侄猜忌,建功立業的理想始終無法實現,因此藉《洛神賦》中『人神道殊』來表明自己壯志難籌、報國無門的悲憤心情。

第三,李善注引《記》所說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並把此枕賜給曹植,『里老所不為』,何況是帝王呢?極不合情理,純屬無稽之談。既然曹丕沒有將玉枕贈給曹植,那麼就不會有曹植睹物生情,而為甄氏作《感甄賦》了。

第四,《感甄賦》確有其文,但『甄』並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與『甄』通,因此應當是『感甄』。曹植在寫這篇賦前一年,任鄄城王。胡克家在《文選考異》中認為這是世傳小說《感甄記》與曹植身世的混淆,作品實是曹植『托詞宓妃,移寄心文帝』而做,『其亦屈子之志也』,『純是愛君戀闕之詞』,就是說賦中所說的『長寄心於君王』。朱乾在《樂府正義》中指出,『感甄』之說確有,但所感者並非甄妃,而是曹植黃初三年的被貶地鄄城。

後人否定曹植與自己嫂嫂的愛戀關係不過是重複這些觀點。如果說有所增加,只是說,14歲的曹植不大可能愛上一個已經24歲的已婚女子。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行為比較隨意的曹植是很可能愛上不僅有美貌,又有與自己有較多的相同愛好的嫂嫂的。看來,《洛神賦》中,曹植所描述的『洛神』,很可能就是自己嫂嫂的化身。

本文摘自《懸案:歷史密碼》,作者:何憶、孫建華,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