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腦中風復健

腦中風復健

腦中風的復健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復健部 韓德生主治醫師
隨著生活水準提高,飲食西化,糖尿病、高血壓之類慢性病的盛行率顯著增加;繼之發生的血管病變----在腦部造成中風,在心臟造成心肌梗塞----也始終盤據著十大死因的二、三名。如何在提升生活品質大啖美食之餘,也避免這些重大疾病的侵擾,是每一個現代人皆應修習的課題。萬一不幸發生了腦中風,在發病後的不同階段該注意些什麼呢?本文提供了概要的介紹,希望對您及家人有幫助。
「腦中風」指的是腦部血管阻塞或出血而造成持續性神經損傷的一群疾病。一樣是「風」,但腦中風不像痛風或傷風般來得快去得也快;相反的,腦中風常常會造成不可恢復的後遺症。從大家熟悉的肢體運動困難(半身不遂)、顏面神經麻痺(嘴歪眼斜)、感覺神經麻痺乃至失語症、吞嚥困難、半邊忽略等等,只要是腦部所掌管的功能,都有可能受到影響,所以症狀千奇百怪因人而異,也就不足為奇了。
腦中風後遺症的復原不易,「預防重於治療」這句話對腦中風來說,應是最適合不過的大原則了。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包括了: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症及家族史等等。若有危險因子的病友,便應尋求相關科別醫師診治,積極治療以避免腦中風的發生。
要是真的發生腦中風怎麼辦?不管是病患本人或家屬,一旦發生了急性神經症狀務必在最短時間內送到急診室,經過神經學檢查及電腦斷層來給予初步診斷。若在症狀發生三小時內,對於缺血性中風可給予血栓溶解劑治療,出血性中風則可視臨床症狀考慮開刀清除血塊。當然,並不是所有病人都適合上述積極處理方式,大部份中風病人仍是接受支持性保守療法,給予各項生理監測,以提供復原的最佳環境。而復健訓練才是目前中風病患的主流治療,到底中風後的復健該如何進行呢?依照中風後不同階段,我們給予如下的治療:
急性期:約在中風發生後一週內(缺血性中風短些,出血性中風則較久),重點在控制血壓、心跳、體溫等生命跡象,病人常需插入鼻胃管預防吸入性肺炎或嗆咳的發生、尿管以避免尿液滯留、甚至是氣切管來處理呼吸衰竭。最重要目標是讓病人維持在穩定的生理狀態下,並限制腦部損傷範圍的繼續擴大。這個階段像是攻擊前的準備,雖然沒有具體戰果,卻是真正攻擊行動的最佳後盾。復健以被動性關節運動等維持性復健治療為主,病患仍以臥床為主要活動。
亞急性期:約在中風發生後一週至數月間,此時病患生命跡象穩定,又稱為復健黃金期,目的在持續限制病患之神經損傷、促進神經修復或再生、提供各式輔具以彌補身體喪失的功能。復健科醫師視病人失能程度的不同而處方不同專業的治療:物理治療處理肢體運動困難、步態異常或平衡失調等問題;職能治療則著重於日常生活訓練、職業評估及肢體功能訓練等項目;語言治療師專精於失語症、口齒不清、吞嚥困難等障礙;義肢裝具師則可製作適當輔具以彌補喪失的肢體功能;社會工作師提供保險諮詢、社會資源及相關轉介;而復健護理師則如管家婆般執行每天的大小便訓練、褥瘡護理等工作。在多專業的共同努力之下,創造病人最佳的預後。這個階段像是把握了最佳時機的登陸作戰,在飛機(空)、艦炮(海)及兩棲部隊(陸)等不同領域協同支援之下攻城掠地,以獲得最大戰果。
慢性期:約在中風後數月至年餘,此時大多數病人出院,視恢復程度不同,有的重回職場,有的則採用居家或安養護機構的照護方式。但無論何種安置方式,重點皆在於維持殘存生理機能及復健成果,避免臥床或長期不動造成固定不動症候群(immobilization syndrome)。此時的復健可稱為「鞏固期」,目的在固有既得的戰果,避免再落回敵軍的手中。
腦中風一直是造成重大失能的疾病,然而在病患及復健團隊的齊心努力下,大多數皆能重回家庭、社會,並達到增進生活品質的終極目標。各位病友,讓我們在對付中風的戰役中並肩作戰一起共勉!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