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的用人之道

  唐太宗時代人才濟濟,絕非偶然。他善於用人和納諫,是他在政治上能夠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他的用人之道在中國帝王中是很突出的,並且具有很多特點:
  一、廣泛吸收人才,包括敵對集團的人才在李世民征戰時,吸收了原李密、王世允、竇建德集團的人才,吸收了瓦崗軍的秦叔寶、程咬金等;在攻破劉武周時吸收了尉遲敬德;在攻破竇建德集團時,吸收了張玄素等;在消滅李建成集團時,吸收了魏徵等。
  二、吸收了隋朝舊臣和李淵集團的人才,從隋朝滅亡到唐朝建立,從李淵到李世民登基,這中間有一個過渡。李世民為了政局的穩定,使用了隋朝的舊臣立綱等人。對李淵集團的人才也恰當的安排,予以重用李世民公佈的一個「功臣」名單中。名列榜首的正是李淵的心腹裴寂。
  三、用人不避親仇,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妻舅,在玄武門事變中立下大功,理當封高官,但歷來外戚掌權會被眾人攻擊,因此,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本人為了避嫌,再三請求只當一個空頭官兒。但長孫無忌確有宰相之才,李世民用人不避親,任命他為宰相。魏徵是李建成手下有名的謀士,多次建議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可謂李世民的大仇人。但魏徵為人耿直,有才幹,是個忠臣,李世民不記前仇,任用他為諫議大夫。魏徵不斷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議,使李世民對他十分佩服,經常將魏徵請入居室,詢問得失,魏徵愈來愈被重用,先後被李世民提升為秘書監、侍中、宰相,並封他為魏國公。李世民曾說:「我好比山中的一塊礦石,礦石在深山是一塊廢物,但經過匠人的鍛煉,就成了寶貝。魏徵就是我的匠人!」。魏徵去世後,李世民說,用銅製成的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的鏡子,可以參照政治的興衰;用人作為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績與過錯。我經常保持著這三面鏡子,現在魏徵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鏡子。
  四、不拘一格,為才是用,李世民用人,不計較出身和經歷,他選用了隋朝顯貴舊臣,也提拔了張玄素、孫伏加等小縣吏為朝中大臣。貞觀五年(631),李世民令文武百官上書發表自己的見解。中郎常何上書,寫了20多條,條條有理有據,很有水平。常何是個武夫,素無學問,李世民便詢問常何。常何老實的供出不是自己寫的,是他的一個客人窘苦潦倒的書生馬周寫的。李世民立即召見馬周,對馬周的學問十分賞識,將他一步步地提升到中書令(宰相之一)。
  五、用人不疑,尉遲敬德,是劉武周手下的一員大將,武德七年他和另一大將尋相投降了李世民,不久尋相叛變,有人懷疑尉遲敬德也要叛變,就將他囚禁起來,並告訴李世民,要李世民將他殺掉。李世民卻說:「敬德有心叛變的話,會落在尋相之後嗎?」 他命人釋放了敬德,並安慰敬德說:「大丈夫以義氣相許,請你不要把這誤會放在心上,我決不因別人的閒話而加害良士。」敬德十分感動,對李世民忠心耿耿,在歷次戰鬥中,出生入死,屢建奇功。
  李世民曾說,一旦國君對大臣懷疑,臣下就不敢暢所欲言,下情便上傳。這樣,要求臣僚們盡忠報國,就不可能了!貞觀十九年(645),李世民親征高麗,停留在洛陽。臨行,命宰相房玄齡留守長安,全權處理國務。有個官員聲稱要向皇帝舉報,房玄齡問他告誰,那人回答到:「正是你!」房玄齡不敢隱瞞,立即派人用驛馬送他去洛陽。李世民聽說有人告密,就令武士持大刀站在前面;然後引見來人,問他:「你告誰?」那人道:「房玄齡!」李世民道:「果真如此,推出去腰斬!」並指令房玄齡說,你太不自信,以後如有類似情況,自行處理!
  六、善於用人,李世民知人善任,不拘一格,用人之長,避人之短。他命京官推薦賢才。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