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一代闖王 李自成 [打印本頁]

作者: moneyking    時間: 2010-4-12 18:11     標題: 一代闖王 李自成

李自成(1606-1645),明朝陝西米脂縣人,原名鴻基。少年時候,李自成就很喜歡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後來,父親死了,加上家境窮困,李自成便到銀川驛站裡去當馬夫。

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年),大量的驛站被裁撤,李自成因此失業。李自成的家一向擔負代官府收租稅的差使,由於連年收成不好,鄉裡的農民都拿不出租稅。當地一個叫艾詔的大地主,乘機放高利貸給農民,想獲取暴利。李自成看村民們繳不出租稅,就獨自向艾詔借債把稅交了。後來,艾詔逼李自成還債,李自成沒錢可還,艾詔就告到官府,把李自成抓去關,不讓他吃東西。村民們向縣官晏子賓懇求給李自成吃點東西,晏子賓也不答應。結果,把群眾激怒了,大家一哄而上,解開李自成身上的鐐銬,將李自成釋放出來。數月後,李自成將債主艾詔殺害,並逃到甘肅甘州(今張掖市甘州區),加入軍旅。

崇禎二年(1629年),李自成投奔闖王高迎祥,高迎祥很中意他,稱他為「闖將」。崇禎七年(1634年),李自成與延綏巡撫陳奇瑜率領的明軍相遇,交戰於興安。陳奇瑜軍隊人數遠多於李自成人數,因此李自成艱苦奮戰仍無法致勝。當時正值雨季,大雨接連不斷的下,李自成糧草耗盡,如再持續下去,將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因此李自成決定賄賂陳奇瑜手下官兵,使其佯裝厭戰,然後再偽裝要投降明軍,實為保存自己實力。果然,陳奇瑜誤以為官兵久戰疲憊,再加上李自成又表示願意投降,所以很快就接受敵軍的投降。當明軍正準備休戰時,李自成卻趁機率軍連逃七個州縣,遠遠的脫離了明軍的包圍。此刻,陳奇瑜方知上當,但為時已晚。

崇禎八年(1635年),明朝政府命洪承疇、朱大典兩面夾擊高迎祥軍。高迎祥與張獻忠等十三家聯合起來作戰,聲勢浩大,轉戰山西、河北等五個省,明崇禎皇帝徵調各省軍力,集中圍剿高迎祥等人。高迎祥等人在滎陽召開「滎陽大會」,商討對策。其中,有人認為明朝的官兵太強悍,應先回陝西老巢避一避。但李自成獨排眾議,他說:「只要有一個士兵肯拼命,都還能奮戰一下;況且我們有十萬大軍,敵人能奈我何?」

李自成還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策略。他認為應該兵分幾路、分別進擊,如此才能瓦解明軍的圍剿。高迎祥聽了很認同,經過一番商量,決定把士兵分成六路,而高迎祥、李自成等人則帶一支隊伍向東直搗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鳳陽。果然,不到十天,鳳陽就被攻下,李自成把朱元璋的祖墳和他當和尚待過的「皇覺寺」放火燒掉,並殺死宦官六十多人,斬中都守將朱國相。此一舉動,震撼朝廷上下,尤其明崇禎皇帝聽到鳳陽被毀,氣得把鳳陽巡撫處死。

不過,後來張獻忠與李自成不合,乃兵分兩路各自離去。之後,高迎祥在陝西一帶中了明軍埋伏之計,被捕殺害,李自成獨自殺出重圍。後來,眾人公推李自成作為高迎祥的接班人,仍號為「闖王」。  
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攻入河南境內,大開穀倉救助飢民,史載:「遠近飢民荷鋤而往,應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絕,一呼百萬,而其勢燎原不可撲」,可見當時李自成人氣之旺。他還提出迎合百姓的「均田免賦」口號,很受人民歡迎,所以當時有「迎闖王,不納糧」之歌謠傳唱。

崇禎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進入洛陽。崇禎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自稱「新順王」;崇禎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稱帝,國號「大順」。三月,崇禎皇帝在景山自縊,李自成下令予以「禮葬」。此後,李自成便進駐紫禁城。入住紫禁城,並非一帆風順的開始,相反的,李自成的艱苦奮戰再度展開。山海關將領吳三桂於同年四月,向李自成開戰。後來吳三桂軍漸顯敗象,吳三桂便投降於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想藉兩軍聯合之力擊垮李自成。李自成招架不住,開始敗退,當逃到京城時僅剩三萬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勉強在北京稱帝,並殺吳三桂家大小三十四口,隔天又繼續逃亡,臨走前放火燒了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築,然後再由山西、河南兩路徹退。由於李自成節節敗退,再加上南明弘光帝的登基,使很多原本明朝舊臣故強又重回明朝陣營,這就使李自成越來越疑心猜忌、不信任部屬,而妄殺李岩,更導致民心盡失,埋下覆亡的種子。

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李自成在湖北遭清軍襲擊,節節潰敗。五月,在江西再敗,後來被忠於明朝的程九伯勢力殺死,時年僅39歲。由於屍首不知何處,因此對李自成的結局也有多種流傳,有說李自成兵敗後逃逸,隱居在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寺為僧,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圓寂;也有說李自成隱姓埋名跑到甘肅蘭州青城躲藏。

總之,李自成由一介平民,到可以與明朝大軍匹敵作戰,甚至一度可能掌握天下,雖然最終敗在清軍手裡,但其個人在軍事上的見識與謀略,的確有出眾之處。





歡迎光臨 ihao論壇 (https://ihao.org/dz5/) Powered by Discuz! 6.0.0